魯開垠,1963年7月生,安徽含山人,產業經濟學博士,經濟學教授。研究員,現任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
如今,我們的閑暇生活越來越“昂貴”了:張三的某根高爾夫球桿市價上千元,李四的照相機動輒過萬元,王五家的全套音響流淌出的是“金玉之聲”……花費昂貴的境外旅游、私人度假別墅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休閑似乎和消費牢牢掛上了鉤。
廣東省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魯開垠便是這樣一位休閑掛鉤消費的支持者,2008年年底,廣東省政府決定在全國率先實施“國民旅游計劃”之日起,魯開垠便建議可以以消費券的形式,具化該計劃,引導居民去旅游消費,從而成為廣東第一個提出“旅游消費券”概念的人。
商業供給居主導
對于休閑與消費的關系,魯開垠頗有一套獨到的見解,他說:“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古代社會不同,現代社會人們的閑暇生活與消費密切聯系在一起。伴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社會的到來,休閑中物質和金錢的比重越來越大,以至于消費成為休閑的主要對象。”
“在一定意義上講,休閑變成了一種消費活動,與此相應的是休閑供給的變化,自給性休閑、社會供給性休閑讓位于商業供給性休閑。自給性休閑是指自我供給的休閑活動,如散步、閱讀、玩紙牌等,其中做游戲是幾乎每個人孩童時代都經歷過的快樂。社會供給性休閑是由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的非營利的休閑設施和服務,如圖書館、博物館、公園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商業供給性休閑是由商業部門提供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休閑產品、設施和服務。由于消費性休閑在休閑需要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商業供給方式的休閑已經大大超越了自給性和社會供給性休閑,幾乎取得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拿超級商場為例,它既是商品展覽和陳列的空間,更成為娛樂休閑的主要去處。據美國學者里茨爾的研究,許多美國人所喜愛的娛樂形式就是逛商店;而在中國上海、天津和哈爾濱等大中城市的調查也顯示,城市居民逛街休閑所花費的時間位于閑暇活動時間的前列,僅次于看電視、閱讀書報等。”
休閑旅游促消費
“旅游消費券”概念的提出,讓魯開垠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說這一想法來自于他對旅游行業長期的關注和研究。
“旅游在人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沒有體力是無法進行的。特別是那種旅游套餐,每到一個景點,像趕羊似的,規定你幾點幾點集合,照幾張相,然后就是帶你到旅游商店,買些不太適用并且回去永遠不再看的商品。如果我們把這樣的旅游定義為觀光旅游的話,以后將出現一種以自助式為主的休閑旅游。”
“隨著城市公共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未來你可以在旅行社預訂某一段時間某一個城市的飯店和車船票,這等于購買了一組服務商品,但是此商品不包含去哪些景點,去哪些景點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安排活動,一邊休息,一邊旅游,一邊放松心情。旅游目的轉變為以‘休’和‘趣’為主,從傳統的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轉向放松身心,增添旅游情趣。自助式旅游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從而大大增加了消費支出。”
垂釣之樂享閑暇
拋開沉重的經濟課題,魯開垠業余時間里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垂釣愛好者,“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就是他閑暇時光的寫照。魯開垠去垂釣當然不是為了釣幾條魚,更多的是享受釣魚過程給他帶來的樂趣。垂釣能磨煉人的意志,可修身養性,可陶冶情操。垂釣釣的是一種人生的態度,釣的是去留無意,釣的是寵辱不驚。
魯開垠享受垂釣之樂就在于它的活動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池塘、湖泊或是水庫邊綠色植物豐沛,讓人置身大自然中很快就能放松身心。垂釣時即使浮子的顫動也會帶給他莫名的刺激與興奮,即使一次水花攪動,一根水草拽動,都會激動萬分。眼乏了,或久不上魚,就遠望,看遠處含黛的山巒,看頭頂的白云藍天,看腳下蕩漾的水波。看“鳥散花落”、看“魚戲新荷”。目及之處,是盤古開天以來亙古不變的風、雨、花草、陽光。漁獲的大小、多少,已被拋到九霄云外。即使空手而歸,自己也毫不在乎。
為了釣魚,魯開垠精心準備了一套價格不菲的漁具,每次歸來后都會把漁具仔細擦洗干凈以備下次使用。他笑稱自己的這一愛好正是對他消費理論的一個有力佐證。快樂是無價的,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快樂也是有價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快樂買著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