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名譽權是保護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民事權益,而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動不是民事活動,是政務活動,不受法律上的名譽權保護,政府根本沒有名譽權
建議把河南靈寶作為官員們的“見習基地”,純粹是一種無奈。
針對近年來陸續發生的“因言獲罪”、“因言被拘”事件,我們實在無法找到更好、更恰當的參照對象。
在“靈寶帖案”發生之后,靈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糾錯之舉,其行徑無論是“知錯就改”還是被網民和媒體逼出來,這無關緊要,至少讓公眾看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在上海工作的王帥,因在網上發帖舉報家鄉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政府違法征地,被靈寶警方跨省抓走拘留了八天,其被拘的“罪名”是“污蔑政府”。
王帥的遭遇引起了網友的強烈質疑。同時,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人民網等新聞媒體和網絡對“靈寶帖案”相繼進行了追蹤報道。
4月16日,靈寶市委、市政府致函《中國青年報》:“真誠歡迎新聞媒體一如既往地關心靈寶、支持靈寶,對我們的工作給予監督、批評和幫助。真誠歡迎靈寶在外人員為家鄉建設建言獻策。”再后來,靈寶警方對此錯案做出撤案處理,并做出國家賠償。
4月17日,靈寶市公安局局長宋中奎等赴上海向王帥道歉,稱這是一起錯案,其在網上發帖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公安機關在執法上有過錯,沒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辦理。宋中奎表示,作為靈寶市公安局局長,在這件事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向他道歉。今后,公安人員將加強法制學習,認真吸取教訓,避免類似問題發生。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同樣因為在網上發帖被抓的39歲內蒙古男子吳保全,已在牢獄中被羈押整整1年,他以“誹謗政府罪”被內蒙古鄂爾多斯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里并無“誹謗政府罪”之說,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此罪名系一審法院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法院造出來的。終審時,這條“罪名”又被鄂爾多斯市法院維持。
地方法院與中級法院聯合偽造法律條款,治罪于無辜的公民,美其名曰是在維護地方政府的尊嚴,而實質是在以“依法”的名義充當個別官吏的打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認為,由于人民對政府的信息掌握不可能完整無缺和客觀公正,因此,法律必須容忍人民對政府錯誤的、不公正的批評。
那么,也就是說,如果公民對政府的批評有失客觀,并不對政府構成“誹謗”,也不構成名譽侵權,因為政府不是民事訴訟的主體。民法上的名譽權是保護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民事權益,而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動不是民事活動,是政務活動,不受法律上的名譽權保護,政府根本沒有名譽權,更談不上“誹謗政府”。
可以肯定,治罪于吳保全法院的法官不至于連這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懂,背后的操縱者肯定是被“誹謗”的地方政府。
縱觀媒體的相關報道,“因言獲罪”、“因言被拘”的公民遠不止王帥和吳保全,被“誹謗”的地方也不僅僅是靈寶和鄂爾多斯。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當“靈寶帖案”被公眾置疑的時候,靈寶市委、市政府敢于高調糾錯。其明智之舉并沒有“削弱政府的權威”,反而在以另類方式樹立政府的威信,構架老百姓心目中的為民政府。
因此,筆者倡議,把靈寶作為為官者的見習基地并不過分,過分的是還有許多地方官員在“我行我素,執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