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機后的職能部門,如何讓信心脆弱的人們,平靜理智地接受事實,是一個問題。而強生要擺脫當前危機,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華潤超市的護理用品專柜前,張媽媽在強生沐浴液前停了下來,拿起來看了看,又放下了,問道:“強生還能用嗎?”
一旁的銷售人員立即說:“強生的產品沒有問題,當然能放心使用。”
超市中這款特價促銷的沐浴露,附贈一塊強生牛奶潤膚皂,總價也只有11.3元,但對于強生產品有毒的新聞,又讓張媽媽實在不知道該不該買。
張媽媽的困惑,和強生今年在中國遭遇的信任危機有關。
這源于3月12日,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組織在網站上發布的一份報告。報告稱,該組織在對美國市場中常見的48種嬰兒衛浴產品進行檢測中,如嬰兒浴液、肥皂等,發現其中有23種產品含有少量甲醛,32種含有“1,4二氧雜環乙烷”,其中有17種產品同時含有這兩種物質。而這些含有有毒物質的產品,為強生、妙思樂及幫寶適等廠商或產品。
隨后,這一報告結論開始在國內報道。一時間,“強生產品有毒”的消息鋪天蓋地,淹沒了強生公司發出的無毒聲明。
盡管強生公司出面否認,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組織也聲稱無意引起家長的恐慌,只是認為家長有必要知道真相。但事情在中國的發展,卻已經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信任危機逐步升級
面對家長們的恐慌,隨后,有媒體開始傳聞,質檢總局已經介入調查。但3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否認了這一傳聞。
3月20日,質檢總局又發布消息稱,國外發現問題的強生產品,并未進入國內銷售。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強生產品,都是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并由國家化妝品質檢中心對該公司生產的26種31個批次的嬰幼兒洗浴用品產品進行檢驗。
檢驗結果顯示:這些產品的甲醛指標均符合標準規定;26種30個批次的產品未檢出二惡烷,僅有一種產品(嬰兒香桃沐浴露)中的一個批次檢出含有微量的二惡烷(3.27ppm)。
質監部門已提請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做進一步分析,看微量二惡烷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然后,再決定下一步的措施。
此后一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發布通告稱,國家醫藥監督局保健食品審評中心和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沒有發現上海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的嬰幼兒產品配方中添加甲醛和二惡烷。
面對兩個部門各自發布的結果,讓張媽媽們有些茫然。這兩個部門,到底誰在說真話?央視評論員白巖松這樣評價消費者的尷尬和無奈,消費者被逼到了一個賭徒的境地,要靠扔硬幣來決定到底該信任哪個部門的話,“能這樣嗎?”
3月24日,國家藥監局發言人顏江瑛表示,強生安全評估結論與質檢結果“是一致的”。根據兩部門分別對產品的檢測,對產品生產配方的核實,以及對美國消費者組織檢測報告的評估,可以確定,國產強生嬰幼兒衛浴產品,并未在生產過程中,將甲醛和二惡烷作為原料添加。
調查結果遭質疑
當了母親的蔣女士說,其實,她關心不是公司是否將這些物質作為原料添加,而是這些東西是否會對寶寶的健康有害。
質檢總局在表示會進一步分析質檢結果時,藥監局卻稱強生產品是安全的。這讓蔣女士們不知道到底該信誰,于是,只得選擇“用腳”投票。《市民》采訪過程中,沃爾瑪超市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接到總部下架強生產品的通知,而強生也隨即降價促銷,但“媽媽們”卻并不買賬,表示暫時不會購買強生。
據中國消費者報社等多家機構聯合對全國3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16360份有效問卷調研后,于3月末發布了的報告顯示,81.1%的消費者對嬰幼兒食品和用品的安全表示擔憂。而新浪所做的一項網絡調查中,也有超過6成的消費者,對強生投下了不信任票。
也有人表示質疑,質檢總局調查結果的背后,是否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的色彩,畢竟產品是在上海生產的。
而經過了三聚氰氨事件之后的質檢總局,其審慎的態度也并沒有讓消費者們放心。從開始的不做調查,新聞辦公室電話無人接聽,到后來調查并發布調查結果,這是否又在躲貓貓?
在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發布的消息中稱,根據2007年衛生部頒發的《化妝品衛生規范》規定,目前在強生衛浴產品中,檢測到的微量甲醛,在規定的限量(濃度)值之下。
此次檢測到的微量二惡烷,也在國家現行《化妝品衛生規范》允許出現的“雜質”范圍內,這一檢出量遠低于世界各國對化妝品中雜質二惡烷存在的限定值。
二惡烷是我國《化妝品衛生標準》和《化妝品衛生規范》規定的禁用物質。所謂禁用物質是指不能作為化妝品生產原料即組分添加到化妝品的物質。
而技術上無法避免禁用物質作為雜質帶入化妝品時,則化妝品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對化妝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目前,由于技術上無法完全避免的原因,香波、浴液、洗手液等清潔類產品可能含有二惡烷雜質。
據資料顯示,目前各國均未制定化妝品中二惡烷的限量標準。
強生的艱難脫困
據此,似乎一切問題都塵埃落定了。但強生維權律師團的組建,以及一些使用過強生嬰兒沐浴露的孩子家長們表示,要起訴強生(中國)有限公司。
原定于4月初的起訴行動,也因為確鑿證據的收集和準備情況的不充分,導致無法確定過敏反應是否是使用強生產品引起的,而延緩起訴。但律師團團長崔寶玉表示,律師團起訴強生的態度卻很堅決,“即便有一個委托人也會起訴。”
強生(中國)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呂晶說,“目前,強生公司接到的皮膚過敏報告率僅為銷售量的百萬分之一點一七。”對于所產生的紅疹,是“由于個體差異所致”,類似過敏反應,“并非產品存在質量問題”。
強生對此一直做著危機公關,但起訴風波尚未平息,又有業內人士稱,強生一向標榜“溫和”、“無淚配方”,事實上也是一種炒作,并不存在什么技術含量。
經過了毒奶粉事件、蒙牛OMP風波、躲貓貓事件以及曾經的周老虎事件,一系列假冒偽劣產品的丑聞,一旦遭遇國內消費者脆弱的信心,就會使事件的發展方向變得不可預期。
2006年,寶潔公司旗下的SK-II含有毒物質事件,盡管經檢測,證明產品是安全的。但中國消費者卻對寶潔公司處理此事的方式不滿,從而抵制該產品。
作為中國最大的嬰兒護膚產品和其他嬰兒護理用品銷售廠商的強生公司,2008年占據了中國69%的市場份額。經濟危機之下,中國經濟在國際中少有地保持正增長,此次強生的危機,也讓其他競爭者看到了機會。
遭遇了諸多危機的媽媽們,也許會很快忘記這次危機,畢竟人們已經學會了接受現實或熟視無睹。
今年2月,強生在《巴倫周刊》公布的全球最受尊敬企業100強中,繼續蟬聯榜首。但要擺脫當前危機,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