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的簡單介紹以及對二者之間區別與聯系的分析,從而提出了加強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之間對接的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船舶檢驗;船舶安全檢查;對接
中圖分類號:U69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7953(2009)04002603
Brief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the Ship Survey and Ship' s Safety Inspection
ZHANG Lin, GAO Ning
(Dalian MSA,Dalian,Liaoning 116001,China)
Abstract: Through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ship survey and ship' s safety inspection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differences and interrelation,this paper present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hip survey and ship' s safety inspection.
Key words: ship survey;ship' s safety inspection;connection
1 船舶安全檢查及船舶檢驗簡介
1.1 船舶安全檢查
船舶安全檢查是海事管理機構為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防止污染水域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則、強制性規范和認可的國際公約對船舶的技術狀況、配員、適任、保安和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檢查并作出處理的行政執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主管全國的船舶安全檢查工作,各級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本管轄區域內船舶安全檢查工作。按照實施對象的不同分為港口國監督檢查( PSC) 和船旗國監督檢查( FSC)[1] 。
1.2 船舶檢驗
船舶檢驗是為了保證船舶、海上設施和船運貨物集裝箱具備安全航行、安全作業的技術條件,保障人命生命財產的安全和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由國家海事主管機關授權的船舶檢驗機構所實施的檢驗。就國內而言,船舶檢驗機構有中國船級社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地方船舶檢驗機構[2]。就國際而言,船舶檢驗機構通常是船旗國政府授權的船級社。
2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關系
2.1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區別
2.1.1 實施主體不同
船舶檢驗是由國家海事主管機關授權的船舶檢驗機構實施,而船舶安全檢查則是由海事部門的船舶安全檢查官實施。
2.1.2 檢查的范圍不同
船舶檢驗在檢驗過程中主要是針對船舶的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查,而船舶安全檢查除了對船舶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查,還要對船舶的配員、船員的適任、船舶保安和安全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檢查。
2.1.3 檢查方式不同
船舶檢驗是一種程序固定的行為,它必須按照檢驗的要求和范圍進行檢驗,而船舶安全檢查則是一種抽查行為,只有在發現重大缺陷等情況下,才會擴大檢查范圍,以檢查深度而言,船舶檢驗較船舶安全檢查要深,特別是對船舶的結構和布置等方面。
2.1.4 檢查結果和作用力不同
船舶檢驗機構在檢查后,對于合格的給與簽發相應的證書,不合格的不予簽發證書,但一般沒有處罰性處理,而船舶安全檢查通過《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的方式對查出的缺陷做出相應的處理,嚴重的甚至可以做出“禁止船舶離港的決定”。
2.2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聯系
2.2.1 檢查目的相同
目標都是為了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和防止污染水域環境。
2.2.2 兩者之間互為補充
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打造了一條完整的船舶質量安全鏈。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國際慣例,船舶的檢驗一般有初次檢驗、期間檢驗、特別檢驗、塢內檢驗、年度檢驗、臨時檢驗等。除了臨時檢驗,間隔時間最短的是年度檢驗,為每周年檢驗一次,即使是臨時檢驗,也要首先由船東申請;而且船舶檢驗僅僅限于檢查船舶設備的技術狀況。這種檢驗方式是靜態的、被動的。僅僅這樣的檢查還不足以保證船舶的安全。船舶安全檢查則很好的填補了這個空白,船舶安全檢查是海事主管機關監督船舶是否適航,船員是否適任的一項非常有力的手段。只要船舶存在缺陷就可隨時登輪進行檢查,另外他的檢查范圍也延伸到了船員以及保安及安全管理體系方面,這樣就實現了對船舶、船員、船舶的保安狀況以及船舶的安全管理體系實施狀況進行動態的、主動的監督管理。而船舶安全檢查由于受人員、時間等各方面限制,一般來說,在檢查中容易“雜而不精”,而船舶檢驗部門則是專業從事此項工作,而且進過多年的的積累,其“專”和“精”正好彌補了船舶安全檢查“雜”的不足[3]。
3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對接
從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是一個共同目標下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項有區別的技術性工作。如何加強二者之間的對接,使他們形成更好的合力,對于我們提高監管水平,保障監管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3.1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及時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對于提高監管水平和檢查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船檢部門和海事部門經過長期的信息化建設,都已經形成了各自相對完整的數據庫,如果能夠將這兩個機構的檢驗數據實現共享,二者的監管水平都將實現一個質的飛躍,例如,在海事部門現有的船舶管理系統中,只有一些比如船長、總噸之類最基本的數據。由于對船舶具體技術狀況不熟悉,船舶安全檢查人員在選船時,有時不得不到現場去逐一篩選,即使是這樣也不見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夠獲得船檢部門的詳細檢驗數據,對于船舶安全檢查人員選船以及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檢查都將起到更大的幫助。同樣,船舶檢驗部門如果能夠提前獲得海事部門的船舶安全檢查數據,就可以在檢驗之前對近期該船的維護保養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對船舶進行檢驗時,也就有了更好的針對性。
3.2 建立人才交流機制,增強業務人員水平
船舶檢驗部門和海事部門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都各自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的檢查隊伍,但是隨著近年來船舶數量的急劇增多,驗船師和船舶安全檢查官人數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大量新人出現在這些崗位上。如何對新人加強培訓,讓它們盡快充實到檢查隊伍中來,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更過的專家來來組織培訓,在實踐中進行幫帶。而且在檢查過程中,由于側重點不同,海事部門和船檢之間也是各有各的強項。因此,建立長效的交流機制,加強部門間學習交流,對于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加強溝通協調,提高監管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GPS(全球定位系統)、電子海圖等大量新技術不斷涌現并應用到航海中,這也給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帶來大量的新問題,類如,筆者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在《國內沿海航行海船法定檢驗規則》中規定500總噸以下國內沿海航行要求配備帶DSC功能的甚高頻,但是對定位設備卻未作要求,這樣一來,如果船舶不配備定位設備,其甚高頻的DSC功能也就成了擺設。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船舶檢驗部門與船舶安全檢查人員之間的溝通協調,建立聯系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出現的新技術、新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對規則做出及時的修改,
定期發布修改通函,促進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的更新,以提高監管水平。
3.4 建立監督機制,保障監管效果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讓每次檢驗或檢查都做到完美無缺,特別在目前船舶檢驗機構和人員良莠不齊的狀況下,這在實際上是很難保證,所以,加強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之間正好是一種相互監督制約的關系。安檢的范圍可以覆蓋船舶檢驗的內容,只要船舶存在檢驗質量問題,船舶安全檢查到位,一般均可以在檢查中體現出來,這樣就可以通過海事局設立的地區船舶檢驗管理處追究責任單位或人員的檢驗責任,從而達到源頭管理的目的。同樣船檢在檢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對船舶安全檢查員簽字的《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中的缺陷進行監督,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監督制約機制,對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效果。
4 總結
航海是一個與風險共行的行業。船舶,作為船員移動的家。結構合理、性能優良、消防、救生等功能完善,在無邊的大海上,無疑是對船員生命、海洋環境和國家財產最有力的保障。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作為船舶安全最重要的兩道防線。實現二者的完美對接,將對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促進我國航運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張 濤,李 璞.淺析內河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關系[C].中國航海學會2007年度海事管理學術交流會.
[3] 徐雪忠,丁敏強.論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關系[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