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節能管理策略是保證減少建筑能耗,節約資源,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為此就要提高公眾的建筑節能意識、建立建筑節能法規體系、設立建筑節能管理機構。
關鍵詞:建筑節能;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7953(2009)04008002
The Inquired of Strategy on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XIAO Jun,LUO Hongge
(Southwes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basic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strategy is guaranteed the reduced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aves the resource, improves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quality the important action. Must enhance the public for thi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ciousness,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tructur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conservation;control;strategy
城鎮化建設的加快,人均居住面積的不斷增加,對建筑物舒適性的需求提高,以及采暖與空調制冷的區域不斷擴大,使得今后建筑能耗持續增長將是不可避免的。據專家預測,如果維持目前的用能標準和建設速度,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達到10.89億噸標準煤,為2000年的10倍以上,必將造成對我國有限的能源和資源的巨大壓力,影響城鎮化和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甚至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如果國家抓緊建筑節能工作,則2020年建筑能耗達到7.54億噸標準煤,增長約1倍,比不節能少2倍,必將大大緩解能源和資源的約束矛盾,有利于保證國家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探究建筑節能管理機制,強制推進建筑節能,并使其走上市場化的進程,是當今唯一的解決途徑,也是建筑業乃至全社會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
1 提高公眾的建筑節能意識
將建筑節能納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確定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六大提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口增長相適應,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國家政府必須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建筑節能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定期組織政府節能管理人員、重點企業節能管理人員及社會公眾,開展建筑節能教育和培訓,樹立建筑節能的新觀念。通過宣傳教育使公眾意識到,在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的基本國情下,只能走一條比發達國家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建筑節約應成為我國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成為公眾主動意識的產物。
2 建立建筑節能法規體系
政府應將建筑節能作為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納入到有關工作計劃中,并責成相關部門對建筑節能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制定政策。同時,建議國家政府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配套法規及其他重要節能法規建設,在已經制定的重點用能單位、節約用電、節能產品認證等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能源效率標志、節能監督、節能信息、節能機構管理、節能人員管理、節能設計規范等法規,協調有關部門的責任、義務,完善建筑節能法規體系,依法管理和監督節能工作。
3 設立建筑節能管理機構
建筑節能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部門多,協調工作量大,應建立國家的協調管理機構。把建筑節能納入到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體制之中,協調各方利益和各部門關系,明確有關職責。建議國家政府成立由各相關部門組成的建筑節能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各地也相應建立和健全建筑節能的執法機構,建立以政府監督考核為主,與企事業單位自我考核相結合的建筑節能檢查監測體系。
4 制定經濟鼓勵政策
建筑節能工作的有序實施將大大擴大內需,拉動相關產業,如建材、電子儀表、化工、輕工業等的發展。但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供暖收費制度改革中,用戶、產權單位、供熱企業與國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政府應當權衡并采取必要政策及經濟激勵措施調動住戶的積極性。另外建筑節能技術與產品的開發難度大、投入大、投資回收周期長,也需有政策性投入。要借鑒和學習國外成功經驗和模式,建議國家建立建筑節能政府基金。由財政單獨安排建筑節能資金,專項用于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供暖收費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節能政策的制定和技術調研、科研開發、試點示范等。建議政府制定相應的經濟鼓勵政策,通過減免稅收、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建筑節能的開發應用。鼓勵新能源、清潔能源和如太陽能、天然氣、地熱能、風能、生物能等的應用研究。
5 進行供熱收費體制改革
供熱采暖的費用由單位和國家財政補貼,這種包燒包供體制顯然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城市住房體制改革的成功,使建筑的使用權、產權歸職工個人所有,消費主體的變化,使得建筑用\"熱\"的商品屬性已顯現出來,因此把原來的用熱福利部分計入工資,改革用熱和收費體制,已勢在必行。另外福利制的包燒,使得用戶對建筑的節能沒有積極性,成了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最后一個堡壘,成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障礙。建議借鑒國家住房體制改革的經驗,加快改革城市供熱收費制度的步伐,制定合理的熱價管理和收費辦法,使職工供暖貨幣化、商品化,改暗補為明補,并加大對采暖供熱系統實施分戶調控室溫,以及按熱量計量收費工作的力度。
6 建立配套的建筑節能的評估認證制度
建筑節能產品的專業性強,與建筑物安全性和長期使用壽命有關,但由于目前建筑節能技術水平低,性能還不完善,市場機制也很不規范。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建立建筑節能技術產品評估認證制,成立評估認證管理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成立評估認證執行機構,建立推廣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市場,推動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其次,還要建立建筑用能產品強制性能源效率標志制度。能源效率標志是表示用能產品消耗量、能源效率等能源利用性能的一種標簽。用能產品上加上能效標志后,可以使消費者在購買用能產品時,得到直觀的能耗信息,以判斷同類型產品中哪些型號能效更高,使用成本更低。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公認的能效基準,有助于能源供應部門和政府節能部門鼓勵消費者購買能效高的產品。強制性能效標志不同于目前我國開展的節能產品認證。認證是對數量一定且符合指定標準要求的產品提供一種統一的標簽,標簽上沒有具體的能效信息,僅表示產品達到標準要求,不表示程度的高低。在我國實施能效標志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的一種較好的節能管理模式。因此,我們應依據節能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能源效率標志管理辦法,為能效標志制度的實施確立法律基礎和實施規則。
參考文獻
[1] 王嘉慧,王 景.關于建筑節能幾個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
[2] 江 億.建筑節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