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旅游的優勢
湖北旅游的優勢有很多,有些還是世界級的品牌。湖北既有西陵山水甲天下的長江三峽自然風光,又有舉世無雙的三峽大壩;既有深藏野人之謎莽莽林海的神農架,又有道教名山之首的武當山;既有中國古代四大文人之一的屈原,又有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既有鄂東紅色人文之旅,又有鄂西民俗風情之旅……湖北旅游有其獨特的山水優勢、文化優勢、科教優勢。
山水資源優勢表現為六類景觀:
(一)山岳景觀。湖北至少有五大山岳景觀是值得驕傲的:第一是武當山,它是集道教文化、古代建筑和自然風光于一體的名山,位列全國道教名山之首。第二是有“華中屋脊”之稱的神農架,它的主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是華中地區最高峰。第三是有“南方避暑王國”、“天然空調”之稱的九宮山。目前,九宮山不僅夏天可以避暑,冬天還可以滑雪。九宮山現已建成了滑雪場,并正式開始接待游客。九宮山有道、佛兩教共處一山的獨特景觀,而且規模都比較大。此外,九宮山林木蒼翠,風景優美,更有高山湖泊——云中湖點綴其間,令人向往。可見,九宮山是山水共存,道佛相擁,冬夏旅游兼而有之的名山。第四是“挺進中原”的“紅色”大別山。大別山有湖北的黃山之稱,其主峰薄刀峰因形如刀背而得名。人行其上,險象環生,異常刺激。第五是有“溶洞王國”之稱的大洪山。大洪山近年來引資成功,正在進一步開發之中。此外,還有孝感的雙峰山、襄樊谷城的薤山,資源稟賦都很好。

(二)江河峽谷景觀。長江、漢江和清江三條大江流經或發源于湖北,并聞名于全國。萬里長江最美的風景在三峽,湖北境內的西陵峽更是山水甲天下。“三峽風景美,請君乘船游”,乘船游三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休閑旅游產品之一,也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的拳頭產品;“八百里清江美如畫”,在其上游和下游分別有兩個著名的大峽谷,一個是上游的恩施沐撫大峽谷,一個是下游的五峰柴埠溪大峽谷,都非常雄偉壯觀。“幽峽百里、奇峰三千”的五峰柴埠溪與張家界同屬武陵山脈,都是發育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吸引了國內外的許多游客前去觀光游覽。清江上游的恩施沐撫大峽谷景觀奇特,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它與利川騰龍洞組合成一條線路后,市場優勢十分明顯。
(三)湖泊景觀。湖北享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湖泊資源得天獨厚。毛主席曾寫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詞句,這個“平湖”是我們湖北最大的湖,它就是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旅游景區建成開放了壇子嶺、185米觀景臺、三峽截流園等多個景點,特別是三峽大壩壩頂開放后,游客能在壩頂感受大壩泄洪的壯觀場面。武漢東湖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其面積是西湖的6倍。朱老總曾有詩云:“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對武漢東湖給予了高度評價和期許。“南水北調”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島嶼眾多,也是旅游的好去處,紅色故里、綠色搖籃的洪湖,更是以一曲“洪湖水”唱響了全中國。洪湖具有典型的江漢平原風光,尤其是荷花開放的季節,一望無際的荷花爭奇斗妍,美不勝收。此外,劑門的漳河水庫、鄂州的梁子湖、松滋的危水湖、赤壁的陸水湖、孝感的觀音湖等等,也都各有特色,十分令人向往。
(四)漂流號觀。湖北省最具有吸引力的漂流產品主要有巴東神農溪漂流、恩施的清江闖灘、宜昌市秭歸縣的九畹溪漂流、宜昌三峽人家的楊家溪軍事漂流、京山鴛鴦溪漂流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秭歸縣的九畹溪漂流,它是湖北省內最“熱”的漂流景觀。在漂流高峰期,一天能接待七干游客,天剛亮就有游客下水漂流,到了晚上八九點還有人打著手電筒漂流,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五)溫泉景觀。人們最熟悉的當屬應城湯池溫泉,它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營運的目標,也是目前省內打造得最好的溫泉產品。它投資1.5億元,占地560畝,修建了108個溫泉池,4幢賓館、30幢別墅,可以同時容納3000人沐浴、1000人的會議。由中旅總社投資一億多元興建的成寧赤壁溫泉也將投入運營,其市場前景也十分看好。位于十堰市房縣的溫泉,是以皇宮溫泉為特色的。眾所周知,歷史上曾有5個皇帝、14位官員被貶或流放于此,因此當地將以此為賣點,打造皇家溫泉;黃岡英山溫泉,是湖北省體育局指定的跳水、乒乓球基地,因此也頗有名氣。近年來,京山縣、嘉魚縣也都簽定了溫泉開發項目,這將大大豐富湖北省的溫泉旅游市場。
(六)溶洞景觀。亞洲地質奇觀——鐘祥的黃仙洞以喀斯特地貌和美麗的溶洞水而著稱,是國內外溶洞景觀中極為罕見的,集地下暗河、沉積景觀和巖溶地貌等各種地質奇觀于一體的溶洞景觀。洞中2萬多平方米的云盆“瑤池”,堪稱世界之最。洞中擁有四個世界級景觀,10多個國家級景觀,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全長2500多米的洞中溪流、瀑布、地下暗河、鐘乳石、石灰巖等喀斯特地貌,交相輝映,五彩斑斕,讓人目不暇接,恍如進入一個魔幻的世界。湖北最大的溶洞——恩施州利川市的騰龍洞,它高72米,長52.8公里,寬64米,是世界第7大、亞洲第1大的溶洞。近幾年,溶洞內打造了一臺高品位的土家民俗風情歌舞《夷水麗川》,它是集奇特的溶洞,大型歌舞和高科技聲、光、電的激光秀于一體的旅游精品,非常富有吸引力。它將黃龍天池的美麗景觀濃縮在洞內,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效果。除此以外,成寧的太乙洞、松滋的將軍洞、宜昌夷陵區的金獅洞,都有一定的開發和觀賞價值,只是有些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檔次。
湖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化優勢明顯。具體來講,可以與旅游相結合的文化優勢有六個:
第一是楚文化。楚國立國八百多年,在荊州建都四百多年。楚國“積極進取、開放融合”的精神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荊楚兒女。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目前湖北省集中反映楚文化的是兩個博物館,即湖北省博物館和荊州博物館。去年年底,湖北省政府在省博物館原有基礎上新建了楚文化精品館,對楚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荊州博物館以西漢古尸和絲綢展覽品為代表,也是國內知名的博物館。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楚文化的開發和建設,新建的海子湖公園,重點展示了昔日楚國都城紀南城的生活風貌。此外,荊州市已征求國家文物局的同意,準備挖掘楚文物。這兩個項目的建成將掀起新一輪的楚文化熱。
第二是三國文化。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有70%的故事發生地在湖北。湖北將依托“六古”打造三國國際精品線路。一是襄樊古隆中,二是當陽的關陵古廟,三是劑州古城墻,四是赤壁古戰場,五是吳王古都,六是黃鶴古樓。目前隨著省內高速公路的陸續建成,這“六古”已經連接成一條線路,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特別是對東南亞游客很有吸引力,將成為湖北省第二條國際旅游線路。
第三是“紅色”文化。武漢是大革命的中心,毛主席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理論就是在武漢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的將軍故里紅安是兩任國家主席、兩百多個將軍的故鄉,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紅安的“紅色旅游”發展,近年投資幾千萬元改建烈士陵園和興建廣場,并授予紅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稱號。洪湖的瞿家灣和監利的周老嘴鎮曾經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蘇區的首府。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就是反映這里的革命生活的。還有孝感的大悟縣是當時的中原司令部的所在地,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就發生在這里。陽新縣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陽新的龍崗鎮曾被命名為“小莫斯科”。以上四個地區近年已被國家局納入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域,并將投入紅色旅游專項資金進行開發和建設。

第四是世界文化遺產。湖北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即武當山和鐘祥明顯陵。明朝時,“北修故宮,南修武當”,因此武當山的建筑體現了明朝皇家建筑的風格,其“一柱十二梁”、“九曲黃河墻”是典型代表。武當山也正因為其保存完好的龐大的古建筑群而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明顯陵也是明朝的皇家建筑,它是我國保存最完好、占地面積最大的單體陵墓。
第五是宗教文化。湖北省道教、佛教文化豐富。道教以武當山為代表,佛教則以武漢歸元寺、當陽的玉泉寺、黃梅縣的四祖寺、五祖寺等為代表。武漢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像,是國內獨一無二的。當陽的玉泉寺僧侶眾多,是我國佛教四大叢林之一。黃梅縣的四祖寺、五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對臺灣和東南亞游客特別有吸引力。武當山是我國道教四大名山之首,它的道教建筑、音樂、武術、服飾等都是道教最高水平的代表。
第六是巴土文化。“巴”是土家人的先祖、“土”是巴人的后裔。據《后漢書》記載,巴人發源在古夷水,即清江流域。國內主流學派認為,現在土家人的發源地在長陽的武落鐘離山。巴土文化以吊腳樓、哭嫁、跳喪、擺手舞、龍船調、西蘭卡普等為主要特征。恩施州、利川騰龍洞、宜昌五峰、長陽等地都打造了土家民俗風情的節目,反映了土家文化的精髓,體現了土家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此外還有科教旅游的優勢。武漢擁有80多所高校和眾多科研院所,都是良好的科教旅游資源。近年來,湖北省旅游局推出了科教旅游的“三菜一湯”,市場反響強烈。這“三萊一湯”即: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物館和湯遜湖大學城。武漢大學是全國最美的校園之一,良好的校園環境、百年校園文化都令人向往。武漢植物園是國內一流的植物園,集科普教育與觀賞性于一體,尤其適合家庭出游。地大博物館運用聲、光、電的高科技,展示了人類的起源、地球的奧妙,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湯遜湖大學城是武漢高校二級學院的聚集地,風景優美,環境優雅,是周末休閑度假的理想選擇。
二、湖北旅游的劣勢
近年來,湖北旅游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了一點進步,但是也要清醒地意識到,湖北旅游跟一些兄弟省市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那么湖北旅游的劣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體制不順。目前,湖北省的旅游景點多數都是多頭管理。
二是機制不活。這個問題是制約湖北旅游發展的最大劣勢之一。如武漢黃鶴樓公園是個事業單位,缺乏市場意識,按時上下班,導致旅行團隊的大量流失。再如東湖,為什么沒有西湖發展得好?也是個機制問題。東湖也是事業單位,而西湖則是一個上市企業。機制的不同,造成景區發展的巨大差異。
三是景區品位不高。一個旅游景區至少應做到“五可”,即可進入、可留住、可欣賞、可享受、可回味。可進入,就是道路交通的可進入性問題,這是首要條件可留住,就是住宿問題,可欣賞,就是景區要將風光、風景、風情、風物、風貌都要展現出來供游客欣賞,可享受,就是要滿足游客的求新、求異、求知的需求,可回味,就是要讓游客留戀景區,再來景區。目前,湖北省內的景區這“五可”的質量和數量都還不能完全滿足游客的需要。
四是管理不嚴。管理不嚴的主要表現是景區的白色污染嚴重、衛生問題突出。近年來,我省以“八個必須”(亂搭亂建的必須拆掉,亂堆亂放的必須搬掉,亂開亂挖的必須關掉,亂刻亂畫的必須清掉,亂吐亂扔的必須掃掉,異味、污水必須除掉,有白色污染的物品用具必須換掉,臟亂差、不文明的帽子必須摘掉)為重點,以“八無”(無白色污染,無衛生死角,無違章建筑,無安全隱患,無假冒偽劣商品,無重大刑事案件,無拉客宰客和黃、賭、毒現象,無一起責任投訴)為目標,開展了治理“八亂”和白色污染。專門邀請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行風評議員和新聞記者對全省3A以上或準備申報3A的50家景區,進行了明察暗訪。通過明察暗訪、旅行社評定、新聞媒體公示,評選出了“十佳旅游景區”。對整改不力的降A或者通報,有力促進了景區管理的規范化。
五是投入不夠。投入不夠,主要是各地對景區建設、企業發展,尤其是對宣傳促銷的資金投入不夠。湖北省的旅游景區大部分是一流的資源、二流的開發、三流的管理、四流的促銷。之所以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景區沒有錢走出去宣傳自己。據了解,湖北省只有少數幾個市有專項的宣傳促銷費,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
六是企業不強。湖北省的旅游企業大多不成規模,與外省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三、湖北旅游發展的形勢
湖北旅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地位已經確立。眾所周知,世界旅游的發展是從17世紀開始的,而中國旅游業的起步卻是從新中國的誕生才開始的,我國的旅游事業晚于西方兩個世紀。國內旅游的發展,前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49年中國解放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時期。這30年我國的旅游業與外事部門是連接在一起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外事接待活動,尚無經濟功能;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到1989年,這10年是我國旅游業的發育時期。我國旅游開始接待旅游團隊,并開始具備市場經濟功能,但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第三階段是從1990年至今,是我國旅游的成長時期。這個時期,我國旅游業有四次重要的發展機遇。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問題》中提到,“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來發展”,這是中央首次將旅游業寫進文件;1998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來發展”。2001年4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我國旅游業大旅游、大產業的地位開始確立。隨后全國24個省市分別將旅游業定位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先導產業等,湖北省也開始將旅游業定位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此可見,湖北省真正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是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才開始的。
二是政府主導、部門支持、社會參與共同發展的旅游格局已經形成。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神農架、武當山召開了旅游專題辦公會,時任省委書記的俞正聲、省長羅清泉兩個“一把手”均出席了會議。從這一年開始,湖北省政府每年都要召開一個旅游現場辦公會。2004年,湖北省政府在鄂東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召開了旅游現場辦公會,解決了旅游發展資金幾千萬元。2005年7月,俞書記、羅省長帶著有關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各地分管領導,召開了為期四天的旅游工作會議,這也是湖北旅游界最高規格的一次會議。2006年,湖北省政府又專題研究了恩施州旅游發展的問題。長期以來,省直各部門都對旅游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省發改委、財政廳、交通廳等部門,為湖北旅游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三是依法治旅的方略得到實施。省人大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修改出臺了《湖北省旅游條例》,并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條例”實現了五大突破一是強調建立旅游業發展的協調制度,建立和完善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任期目標考核制,實現了政府協調機制的突破,二是強調鼓勵和支持境內外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投資經營旅游業,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方面的突破;三是強調各級政府在年度財政預算中應當根據財力狀況建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實現了旅游宣傳促銷資金方面的突破,四是強調了景區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實現了景區經營權依法出讓方面的突破,五是強調了旅行社可以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委托,為有關公務活動提供旅游服務,實現了旅行社參與公務接待方面的突破。
四是多元化投資格局已經形成。近年來,國內五大旅游集團紛紛在鄂投資旅游業。深圳華僑城出資近10億元,與長江三峽總公司、宜昌市政府強強聯手,成立了長江三峽旅游發展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宋城集團斥資60億元,在武漢東西湖區打造“武漢水鄉旅游城”。中旅總社投資1億多元,開發咸寧赤壁溫泉。國旅總社投資近億元,進入湖北省的旅行社、游船、紅色旅游和溫泉等行業。浙江均瑤集團按照五星級標準在宜昌建造了賓館。此外,民營企業進入旅游業的高潮也已到來。湖北東星集團投資2億多元,整體開發鐘祥旅游資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東星公司航空加旅游的模式,活躍了湖北省的旅游市場。投資開發木蘭天池景區的曹江城先生,也是個民營企業家。他在成功開發木蘭天池后,又聯合其他兩個股東,聯手開發了應城湯城溫泉。在嘗到投資旅游業的甜頭后,他們又簽下了大洪山景區開發和嘉魚縣的溫泉開發項目。宜昌的三峽人家風景區,也是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成功的案例。
五是一批旅游精品投入市場,文化與旅游結合更加緊密。2005年以來,湖北省新建、改建、擴建了三峽截流園、五峰柴埠溪、應城湯池溫泉、利川騰龍洞、武當山中觀、南巖、神農架滑雪場等十大旅游景點,在市場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為促進文化與旅游的結合,省旅游局與文化廳聯合召開了文化旅游精品節目創作專題座談會,并迅速推進這一工作,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節目陸續成型。武當武術、山水實景節目《夢三峽》、三峽截流園“峽江水上歌舞”、騰龍洞“夷水麗川”土苗風情歌舞等重點節目定期為游客演出,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歡迎。長江三峽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一臺以三峽大壩為背景的實景節目,其演員陣容最多可達到600人。
六是旅游產業體系已經形成。近年來,湖北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得到了逐步配套和完善。目前,湖北省星級賓館已達到600余家。特別是五星級酒店,已從九五期間的1家,發展到現在的11家,旅行社總量現已超過70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達到42家,出境組團社19家,A級景區數量99家。其中AAAA級24家,AAA級34家,長江三峽游船60多艘,豪華星級游船17艘,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四、湖北旅游的發展趨勢
在湖北旅游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將積極進取,努力開拓,確保實現湖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目標,即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實現湖北省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建設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湖北旅游整體形象i實現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推動旅游發展走上效益型增長之路,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大省的重大跨越,旅游發展走在中部地區前列。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0~180萬人次,年均增長16.1~19.5%;創匯4.7~56億美元,年均增長16.1~19.7%。旅游總收入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11.83%,使旅游業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
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對內抓整合、對外抓促銷、行業抓六創、區域抓協作。
對內抓整合就是要整合資源、整合要素、整合企業、整合線路,在重大項目、精品名牌和目的地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近年來,我們將省內的旅游線路進行整合,推出了六條精品線路,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之旅、世界遺產·三國文化之旅、武漢都市之旅、一江兩山精品之旅、鄂東南人文生態之旅、清江民俗風情之旅,市場反響良好。
對外抓促銷,就是要利用各種手段,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強化海外宣傳促銷,積極開展網絡促銷,大力開展國內促銷,促進國際國內旅游市場的共同繁榮。我們將在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中國旅游報、楚天都市報、走遍世界雜志等媒體上大量宣傳湖北旅游產品,提升湖北旅游整體形象,擴大湖北旅游的影響力。重點針對美國、澳新、日韓、新馬泰和臺灣地區等市場,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推廣三峽·雙神(神農架、神農溪)、三國·雙遺產(武當山、明顯陵)和武漢都市會展旅游三條國際旅游名牌產品,推動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長。我們還將充分發揮湖北旅游網站的作用,創新對外宣傳促銷的途徑和方式,在網絡宣傳推廣上取得新進展。要加大力度,在國內主要客源地開展持續有效的宣傳促銷活動。
行業抓六創,就是要積極推進景區創A、飯店創星、城市創優、旅行社創強、導游創佳;通過景區整頓工作,要爭取有1至2家景區進入國家AAAAA級景區范疇。要大力推進飯店集團化、網絡化發展,確保全省星級飯店的合理化結構。要繼續推動城市創優工作,指導黃岡、黃石等地的創優準備工作。要培育一批信譽好、服務優的旅行社做大做強,早日進入全國“百強”的行列。每年舉行一次導游大賽。提高導游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區域抓協作,就是要按照一體化原則,繼續推進“武漢城市圈”(1+8)和“一江兩山”區域的旅游合作。在繼續強化省內區域旅游協作的同時,按照資源互享、客源互送、線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節慶互動、交通互聯、爭議互商的“八互”模式,積極推進與中部五省的旅游經濟合作,推動中部地區旅游業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鞏固與重慶開展旅游合作的成果,著力打造長江三峽無障礙旅游區。
(責任編輯 孫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