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的日子,把旅途拉得再長,也不會退卻早已堅固如石的信念,探索者的路是一條桀驁的蛟龍,沒有頑強的意志,就無法將它馴服。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鹽城書畫院專職畫家駱旭放先生,憑著“拼得一腔血,贏得滿眼春”的執著精神,迎來事業上的累累碩果,其墨寶遍及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足見其書畫藝術的輝煌和造詣。

駱旭放先生1958年生于東海之濱,海的浩瀚,江淮文化的浸潤,賦予了他豁達、豪爽、坦誠的性格,也賦予他敏銳、細膩的創作靈感。從少年時代就酷愛繪畫,幾十年來,他用心地尋找人與自然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共性和特異之處,反復在心中構思,在實踐中創新,其作品獨具一種縱橫揮灑的生動氣韻,引發觀者之奇思妙想和拓展哲理的思索空間。駱先生常以平常心態構思不平凡之作,不玩筆墨技巧,不做繪畫語言之外的多余敘述,總能簡潔而精確地再現事物的本質,啟發悟性。
藝術風格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完善,藝術個性只有在獨特中才能生存。長期的心理積淀,駱旭放的作品在其筆墨一色彩一線條一空間等要素的組合上達到了完美的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國內外書畫界、知名書畫家對他的作品更是贊不絕口,稱其作品:豁達大氣、開闊氣派、簡淡灑脫、筆觸敏銳,構圖別具匠心,既富江南水鄉之靈秀、又具北地厚重之神韻。
清流搏擊出山溪,驚濤滾滾歸江海。情感是畫的血肉,滲入畫的靈魂之中。駱旭放先生1985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受教于范保文、尉天池、楊云龍等著名教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的山水畫即名揚江淮,是江蘇省內屈指可數的山水畫家,他潛心于山水畫的研究,其作品從上溯宋元明清四王畫派黃公望、王蒙等畫風,近學傅抱石、劉海粟、黃賓虹、陸儼少意蘊,追摹百家,大量臨摹了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畫家的原作。冬去春來,寒來暑往,他在學習中探索規律,探索突破,經歷著常人無法體味的艱辛,于是一大批以情寫景、以景融情刻畫和塑造的山水畫作出世了,表現形式雖多是山川瀑布,但意境深邃,寓意深刻,每一幅畫卷都是一篇意味雋永的典故。1998年,在江蘇省“首屆美術節國畫大展”中,他的國畫《茫茫黃海灘,悠悠鶴鄉情》怍品,受到了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稱駱旭放先生的作品:“自古以來,古人也沒有這么畫過,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為畫壇上的獨創作品,可謂首開表現灘涂風韻之先河!”
踏遍千山,畫稿萬幅是他的追求。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駱旭放用了四年多的時間遍訪名家、名人、名畫,廣泛進行藝術交流,上海著名畫家唐云,廣東畫家賴少其都是他的摯友。云南的西雙版納、四川的九寨溝、湖北與重慶的三峽、福建的武夷山、貴州的黃果樹、吉林的長白山、山東的泰山、安徽的黃山、浙江的雁蕩山、湖南的張家界、陜西的華山……到處銘刻著他辛勤采風的足跡。
壯麗河山,拓展了他的畫路和創作靈感,收盡奇峰,以真實感人的空間鏡像構成意境,理想和感情色彩融化于實景之中,加強筆墨和物象的結合,強調含而不露,情景交融點線的韻味。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其作品30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近百幅力作分別獲獎,他用實力和實績,向世人亮出了鹽阜文化的底蘊,為蘇北贏得了榮譽,為江蘇贏得了榮譽。

我們仰慕駱旭放先生的畫藝,更敬重他的人品,他文靜儒雅、平易謙和、誨人不倦、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多年來,他的畫作早已蜚聲海內外,但他從不張揚自我、自我包裝,甘做書畫園地的拓荒者和耕耘者,以致我們從他那幾十件獲獎證書、獎杯及獎狀中,更覺得在當代浮躁的空氣和環境里,他的坦然品格和不朽的藝術魄力,仿佛帶來了一劑清新劑,是那么的難能可貴。尋四海蒼碧,抒胸中豪氣,駱旭放先生的畫作是八百萬鹽阜人民的驕傲與自豪,也是江蘇人的驕傲與自豪……
(責任編輯 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