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推進黨內民主
1、從理論上來說,推進黨內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了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是中國七千萬共產黨員的行動準則和行動指南,理應得到每一個共產黨員及全國370萬個黨的各級組織的尊重和充分發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制性”。并把這作為“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行”的“基本要求”。這就是說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七·一”講話中高調提出“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問題,并非是別出心裁,而是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了的。正如胡錦濤總書記講的:“是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
2、從實踐上來說,不實行黨內民主已經無法保障共產黨組織的先進性。推進黨內民主,既是務虛問題,同時也是務實問題。胡錦濤總書記說:“發展黨內民主”,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建國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如何“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始終是黨中央關注的重心問題。“整黨”、“保先”一波又一波的運動曾在全黨連續進行,但無須諱言,成效欠佳,對全國大面積發生而人民群眾又極度憤慨的吏治腐敗問題,久治不愈,甚或愈演愈烈。因之,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創傷,基層黨組織的渙散、軟弱和公信力不強的問題始終不得恢復和提升。面對這種現實,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高瞻遠矚地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8年之際,首次高調提出“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問題,就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就是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黨再一次自己給自己找到了病根。如果說,三十年前我們的“病”在于“計劃經濟”,因而需要“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經濟體制改革,所以,我們黨在鄧小平的領導下能劃一個時代;那么,今天我們的“病”就在于黨內民主不暢,因而積弊叢生,所以,“積極推進黨內民主”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極有可能在“胡溫新政”的領導下,將我國的歷史重新劃過一個時代。
二、怎樣推進黨內民主
推進黨內民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切實貫徹落實的制度性實施方略。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說:“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要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體部署”,“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積極推進黨內民主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使黨內民主建設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緊密聯系,相互促進,不斷提高黨內民主建設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這就是說,推進黨內民主,不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而是通過制度創新,使黨內民主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關于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最根本的是要認真落實黨章及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規章,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使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要牢固樹立黨員主體意識,把激發廣大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黨員權利保障機制,發揮黨員在黨內事務中的參與、管理、監督作用。”為此,我認為,要落實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些要求,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以下三條:
①全體黨員的知情權。
知情權決定參與權。你不知情,如何參與?像目前這樣,對黨的歷史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黨員沒有知情權,遮遮掩掩,不向黨員交代真實的歷史,何以接受教訓,保證不犯同類錯誤。翻開中共黨史,我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都是由于黨內不民主而引發的。如果廣大黨員有知情權、參與權,能犯“三年困難時期”那樣的左傾錯誤嗎?如果廣大黨員有知情權和參與權,能犯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嗎?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廣大黨員沒有知情權,何以參與。以今年九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而言,我認為應早向全黨公布:我們黨要作出“關于積極推進黨內民主的決定”,以便使廣大黨員積極建言獻策,力爭使我們的《決定》更先進,更有水平,更貼近真理,更貼近廣大黨員的心聲。所以,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所指出的,“要推進黨務公開,創新黨務公開形式,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渠道,探索和豐富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要積極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在廣開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討論中凝聚共識”。
②全體黨員的選舉權。
選舉權,是黨員基本的權利,然而,長期以來黨員的這一基本權利并沒有落到實處,形同虛設。關鍵是選舉權和我們黨一直沿用下來的戰時委派制直接相逆。有上級的委派權,就沒有廣大黨員的選舉權,反之有廣大黨員的選舉權,就不能有上級的委派權。所以,廢除委派制,實行黨內直選是實現黨內民主的必由之路。通過黨內直選的領導,可以同時出任地方和基層的行政職務,實行黨政“一肩挑”。上級對下級有領導權,無委派權。胡錦濤在“七一”講話中說“要豐富黨內基層民主實現形式,推進黨內基層民主決策,推進黨務公開,切實選好用好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這就為實行黨內直選鋪平了道路。
③全體黨員的監督權。
有無監督權是黨內民主能否最終落實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明確提出:“加強組織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并把這作為“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的“基本要求”。我認為,要實現廣大黨員對黨的領導干部的監督,最重要的是紀檢部門要獨立,實行垂直領導,只受同級黨代會和上級紀檢部門領導,而不受同級黨委領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黨委立法,書記執行,紀檢監督”的黨內分權制衡體制。從根本上遏制長期以來形成的書記“一言堂”的局面。
總之,黨務公開,黨內直選,垂直監督,這是實行黨內民主的核心。
三、推進黨內民主的意義
1、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吏治腐敗的局面。
吏治腐敗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最大的社會弊端,特別是手握重權的一、二把手,貪占者不少。正因為如此,反腐倡廉工作成為我黨的重中之重。然而,至今久治不愈。原因就是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找到腐敗的根源。目前,實行黨內民主的呼聲甚高,足以印證一句古話叫“要知朝中事,山里問野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實行黨內民主,官員的任命權始終掌握在人民群眾手中,那么,領導干部還敢貪污腐化行賄受賄嗎?再加之黨務公開和垂直監督,任何一級的領導干部都置身于嚴密的監督下,既有群眾監督——選票,又有組織監督——紀檢。這樣,就不僅能從根本上改變黨的各級領導的形象,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整個中國共產黨的國內國際形象,真正增強共產黨自身的執政能力。
2、可以大大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維穩”問題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維穩”成為我們這個社會一切工作的重頭戲。一個很普通的案件,就可以引發一場大暴亂。說明社會已經嚴重不和諧。群眾對一些領導干部的不滿,對黨風黨紀的不滿,已經到了要“發泄”的程度。一個社會,老百姓長期沒有自己發泄不滿的渠道,積壓愈久,其爆發力就越強。砸汽車,燒政府大樓,警民對峙,這難道能叫和諧社會嗎?這離亡黨還有多遠呢?所以,只有推進黨內民主,才能平息老百姓的怨氣,才能給廣大人民群眾通過黨內民主這個管道借以表達自己愿望的渠道,由此,才能逐步將整個社會引向和諧之路。
總之,正如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講話中所言:“要提高廣大黨員民主素質和能力,堅持在實踐民主中學習民主,在學習民主中實踐民主”,只要堅持沿著推進黨內民主的路子走下去,對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來說,這肯定是一條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