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臨界性、疑難性的保險理賠案例,以保險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為武器,用最通俗淺顯的語言對其進行簡要、精練的剖析,以揭開其似是而非的假象,幫助老百姓掌握保險的真諦,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本書主要以關心保險的老百姓和廣大保險業務員為主要讀者對象,是一本大家樂買、樂看的普及保險知識的書籍。
某當位駕駛員楊某對汽車進行例行保養。他把車開到院子里,先擦洗客車表面,而后打開引擎蓋,用毛刷蘸著汽油洗刷發動機。幾分鐘后,發動機突然起火并引燃楊某身上衣服及手中的汽油桶,他立即擰著著火的汽油桶跑出車外,雖經眾人奮力撲救,楊某終因燒傷過重而死亡。
案情發生后,單位立即向保險公司報了案,并提出賠償要求。保險公司人員查勘及審核后,卻提出了拒賠,其理由是:駕駛員楊某用汽油洗車,嚴重違反了“嚴禁用汽油洗車”的安全生產規定,也違反了保險合同有關條款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不承擔保險責任。再說,該單位雖然為楊某投保了1萬元的“駕乘員責任險”,但它承保的是駕乘人員在車上造成的傷亡火傷殘,而楊某死亡是在車下,不屬于本保險的責任范圍,故保險公司也不應該承擔保險責任。
而楊某所在的單位堅持認為:保險公司應該按合同約定承擔保險責任,并提出了幾點理由:(1)從起火的原因看,顯然不是故意行為,只是疏忽才引起的。(2)發生火災是意外事故。楊某將車從車庫開到院內,是很近的距離。楊某以為汽車溫度不高,就大意地用汽油洗車。汽車突然起火,純屬意外事故。(3)雖說很多單位都制定有嚴禁用汽油洗車等類似的規定,但這只是單位自行制定的,法律并沒有這樣的規定,據此拒賠沒有法律依據。(4)楊某雖說是在車下死亡的,但事故開始時發生在車上,楊某是為了自救并救車,才攜帶汽油桶下車的。如果保險公司這樣推理得以成立,那么發生交通事故后,人被搶救出來才死亡的就不算車上死亡,據此就可提出拒賠,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
雙方協商不成,單位就把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審理認為:(1)保險公司要承擔楊某的死亡賠償責任。單位為其司機楊某投保的《機動車輛附加車上人員責任保險條款》規定:“保險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車上人員遭受人身傷亡,本公司在保險單確定的限額內給予賠償。”該車輛是在停放過程中發生意外火災事故,符合條款中規定的“保險車輛在使用過程(包括了行駛和停放兩過程)”的規定,屬于合同條款規定的保險事故,所以,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雖說楊某不是在車上死亡的,但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這起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所說的人在車下死,不屬于條款規定的在車上的規定,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發動機起火,發生事故的確切地點正是在車上,雖然后來被保險人跳到車下,但這并不能改變事故發生在車上這一事實,既在車上,就屬于“車上人員責任險”的責任范圍。(2)保險公司對該車輛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眾所周知,汽油容易著火,故很多部門和單位都明確規定不準用汽油洗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的規定:“投保方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關于消防安全、生產操作和勞動保護等有關規定。”投保方用汽油擦洗汽車發動機,是導致起火進而導致車輛損失的直接原因,但這一行為顯然已經違反了前述的條款規定,故保險公司對車輛損失不予賠償。
最后,法院作出如下判決:保險公司按“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保險責任給付楊某受益人1萬元保險金;而對950元的車輛損失,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評析]
本案中存在這兩種不同的保險責任,一個是車上人員責任保險責任,另一個是車輛損失責任。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并沒有規定違反了安全規則就不能索賠,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出了保險事故,只要符合保險條款規定,保險公司都要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而國家有關法規和保險合同條款明確規定了投保方嚴格遵守生產安全規則的義務,而案中的投保方并沒有遵守這些規則。所以,保險公司有權拒賠車輛損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