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讓等
語言的耳光比手掌的耳光厲害百倍
禮讓
這些年來,一些學者仰仗著掌握著話語權,對歷史史實,對經濟和社會問題,胡言亂語,甚至黑白顛倒,讓人聽了無不感到憤慨。如果單從這個角度說,這些人,挨多少耳光都不過分。要知道,很多語言的耳光比手掌的耳光厲害百倍。你學者用語言耳光打遍眾人,眾人都默默忍受,人家一個人摑你一個耳光,你就跳起來,受不了了,這也太沒度量了吧。
去年年底,幾個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又因高校學費低窮人才上不起學的論調,遭到眾人惡罵。多少年了,像這類經濟學家,發表如此奇談怪論,已是家常便飯,最著名的有:靚女先嫁——把最好的國有企業先賣出去或送出去;貧富差距越大社會越和諧;為使經濟繁榮要犧牲幾代少女等等,不勝枚舉。
而持如此論調者,都是當代所謂的最頂尖的經濟學家,還都在一流的高校任職,有的甚至是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他們有著如此身份,說起話來,當然就一字千鈞、影響甚巨了。事實上,這部分人也確實在一定時間里霸占著官方的話語權,影響著中國經濟改革的走向。
以上經濟學家的那些話,要是撇開說活人的身份,讓民眾評說,十之八九會說那些話是混賬話、精神病人的話,不是人話。按說,經濟學家,都是研究經濟的大行家,可他們的論調為什么與民眾的愿望和利益格格不入,甚至敵對起來了呢。其實,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這部分人長期閉門搞學問,根本不了解中國的社會民情。一個不熟悉最底層社會的經濟學家,搗鼓出不著邊際的經濟理論,一點兒也不奇怪。
二是掌握的經濟理論陳舊、片面。這部分人.其理論功底還都是幾十年前的東西或是從外國照抄照搬過來的,與中國的國情根本就不符合。
三是對普通民眾缺乏最起碼的同情心。
還好,畢竟大多數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至于讓那些神經病似的學者總是任意禍國殃民地胡說下去。
人人都應有說話的機會
遺君明珠
言論自由,不僅是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更應該是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事件和學生告發事件,從表面上看是學者和教授的言論自由沒有得到尊重,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學者教授與普通人“話語權的不對等,使持不同觀點的年輕人和學生沒有合適的表達渠道,以至于以一種非常規的形式表達出來,雖然,這樣的表達方式似乎欠妥。
當互聯網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有一個地方讓我們流連忘返,那就是論壇。任何人都可以完全平等地開帖發表觀點,跟帖支持或者反對,大家享受著真正的言論自由。我想,這正是大家喜歡論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