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軍
編者按: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各級教師培訓機構是主要依托。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地教師培訓機構的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在教師培訓內容、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許多教師培訓機構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績。本刊“示范平臺”欄目從今年第一期開始,將連續刊載全國示范性教師培訓機構辦學的優秀經驗,以供各位讀者共享。
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是全國首批通過國家級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驗收的單位,該校在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上抓科研、抓創新的成功經驗得到了省內外領導、專家和同行的肯定,具有比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創新,開創師訓工作新局面
“思路決定出路。”近幾年來學校確立了“務好主業,發展產業,實現學校跨越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師資培訓工作為主業,以創新培訓模式為核心,開辟有效途徑,使教師培訓工作常抓常新,開創了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新局面。
1.重心下移,服務基層
針對教師參加培訓過程中出現的經費緊張矛盾和工學矛盾,1998年開始,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先后在35個鄉鎮設立崗培教學點35個,每到雙休日,學校骨干教師下鄉授課。從1998年至2003年10月,進修學校教師下鄉授課254天,培訓教師8000多人。一方面把培訓班辦到教師家門口,解決了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工學矛盾;另一方面為廣大教師節約了培訓費用。第一線的教師們非常歡迎這種培訓形式,稱在自己的家門口可以聽到專家們的講座,既省錢又省時。
2.校本培訓,碩果累累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單一的院校式培訓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2003年9月,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率先在全縣啟動校本培訓,經過近五年多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推一把、送一程、樹一批、帶一片“的校本培訓工作格局。
“推一把”就是建立校本培訓機制。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努力建立校本培訓的“指導”平臺,重點指導縣直學校、鄉鎮中心校搞好培訓工作,重點抓好輔導員隊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示范學校建設等工作。同時,積極為教育局當好參謀,健全管理制度,從2003年開始,相繼出臺了《寧鄉縣校本培訓實施方案》《寧鄉縣教師假日學校培訓實施方案》《寧鄉縣中小帶動戰略實施方案》以及《寧鄉縣關于開展校本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寧鄉縣校本培訓評價方案》《寧鄉縣校本培訓示范性學校評選方案》等各種制度,使基層學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基層開展校本培訓提供了保證。
“送一程”主要是送資源。一是送人力資源。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牽頭,組建縣校本培訓講師團,講師團成員由特級教師、學科教研員、名優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三年多來,共組建了“新課程通識培訓講師團”“師德教育講師團”“新課程學科培訓講師團”“生命化教育講師團”等5個講師團。2005年以來,講師們先后到基層學校開展校本培訓專題講座80多堂,并聘請國家、省級教育專家到鄉鎮舉辦校本培訓報告會20多場次。同時,花大力氣建設校本培訓輔導員隊伍。三年多來,共舉辦各級各類輔導員培訓班20多個,培訓校本培訓輔導員1500人,為全縣中小學開展校本培訓提供了較為充足的人力資源。二是送培訓課程資源。針對中小學校本培訓課程資源貧乏的現狀,從以下三個方面為中小學送培訓課程資源。首先是組織專家、骨干教師編寫校本培訓的專題。三年多來,共編寫了《反思性教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校本培訓管理資料》《生命化教育讀本(一)(二)》《自我教育與教師成長》等近50個專題材料,下發到全縣中小學校。其次是整合培訓職能部門的校本培訓課程資源,建立校本培訓資料庫。再次是統一開出書目,指導中小學有計劃地購買實用性強的培訓教材,統一購置和配備校本培訓音像資料。
另外,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先后組織送課下鄉、優課進城等互助式培訓。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指導中小學開展校本培訓過程中,始終圍繞課堂轉。三年來,共組織了8次送課下鄉活動,共送優課70多堂到農村中小學,共組織了20次鄉鎮優課進城活動。這種示范課的互動,成為了全縣校本培訓的一大常規項目。
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有片區帶動、假日學校、課堂教學定級達標、中小帶動、送課下鄉、課堂開放日、校長論壇、專題研討、課題帶動、同堂高考、萬題工程、教師業務考試、初中解剖、集體備課等十多種校本培訓方法,使全縣校本培訓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樹一批”就是培植校本培訓示范基地。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對中小學校本培訓“推”和“送”的過程中,還十分注重培植一批基地學校。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經培植了16所“寧鄉縣校本培訓示范性基地學校”,并正式掛牌。寧鄉縣實驗中學著力研究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形成規律,研究出了問題解決、專題研討、循環授課等十多種校本培訓方式,創立了“讀、寫、聽、練、評”等六種方法,提升了教師的內功,把學校建成了校長的交流基地、骨干的研究基地、教師的示范基地、寧鄉教育對外開放的基地,學校成為了“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研究中心實驗學校”。
“帶一片”就是在示范學校的引領下,全縣400多所中小學校參與校本培訓,全縣8000多中小學教師參與,形成了“人人學習、人人參與、人人教研、人人提升”的新局面。并且,培訓形式上達到了“四結合”,即上級指令性培訓與學校自主送培相結合;學校集中培訓與各部門(或組)分散培訓結合;相互研討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促進了教師不斷成熟、不斷提升。
校本培訓的開展,更新了教師教育理念,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2006年上半年,全國校本教研現場會在長沙召開,寧鄉縣實驗中學、南田坪實驗小學成為了全市農村中小學的唯一現場,受到來自山東、深圳、上海等全國20多個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教育專家的好評,使寧鄉校本培訓經驗亮相全國。
3.遠程培訓,風生水起
2006年暑期,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借創建國家級示范性教師培訓機構一舉成功的東風,率先開展了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工作。首批199位學員編排成5個學習團隊,在班主任和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參加教育部與“新思考”網聯合組織的為期15天的培訓。5個團隊之間實行三項評比,即點擊數、評論數、發表文章數三項指標的評比。指導老師和班主任及時掌握自己團隊的學員學習情況,督促學員上網學習,完成作業。團隊之間互相競爭,爭先恐后,你追我趕,使整個遠程培訓按照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的部署一步步有序推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暑期15天培訓中,參加培訓的199名學員共發表文章11639篇,人平59篇,發表評論27200多條,人平136條;網絡點擊數達262260次,人平1311次,極大地開闊了學員視野,豐富了學員的專業知識,提高了學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59位學員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學員,學校被評為2006年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項目“優秀研修集體”。
遠程培訓資源豐富,形式靈活,教師學習的熱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情景。2006年12月24日平安夜,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組織第二批189名中小學教師參加題為《在合作學習中怎樣進行小組建設》的網上研討,活動一直持續到午夜一點。點擊數高達931次,收集資料18頁,參與交流的文章達352篇。學員接受培訓后在網上發帖,感慨參加國家遠程培訓“累并快樂著”,稱是“一次震撼心靈,改變生命狀態和職業生活”的培訓。
目前,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共組織教師遠程培訓6批,培訓學員2188人,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寧鄉教師培訓的成功之路。2006年,該校《形成一個核心,抓住兩個關鍵,注重三個環節,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專題經驗在全省教師培訓機構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宣讀,產生了很好的影響。2007年《中國教師報》以《遠程教育不放羊》一文,推介該校遠程培訓的成功經驗。
二、科研,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是通過發展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教師的發展主要是指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發展是伴隨著教師理念的提升、實踐水平的提高而發展的。
近年來,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努力營造一種科研氛圍,通過課題研究、教材編寫、著書立說等有效的途徑培養打造骨干教師。學校一班人認為, 教師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的教育,二是教師的自我教育,這兩種教育構成了教師發展的主要因素。2006年3月,學校申報了國家十五規劃課題“自我教育與教師成長”。課題的選擇正是有利于解決教師成長中的關鍵問題,為了真正讓教師參與研究,并在研究中得到提高,學校大力倡導教師重視“道”的修煉,開展讀書活動、專家講座、骨干論壇、異地培訓活動,收到了以研促改進、以研促發展的實效。
1.全員讀書,培基固本
2004年以來,學校每年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每年年初,針對教師的現狀,有計劃地推薦書目,供教師選讀。學校領導倡導教師重視“道”的修煉,引導教師廣泛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杜威、贊可夫、陶行知、加德納等名師大家的著作,掌握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以及教育信息等。學校領導率先垂范,積極閱讀。廣大教師在閱讀的同時,寫出讀書心得與反思,大部分教師每年的讀書心得都在10000字以上。學校通過培訓者的讀書,引領全縣近萬名教師開展讀書活動,在寧鄉,教師讀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大高漲,形成了一股教師讀書熱。為了強化教師讀書意識,交流讀書心得,推介讀書方法,樹立讀書典型,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分別在2007年、2008年組織了全縣教師的讀書演講比賽和讀書知識競賽。這樣,讀書將全縣教師“逼”上了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平臺,整體提高了教師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2.專家講學,引領發展
為了讓教師與大師的對話,2005年以來,學校先后聘請魏書生、付纓東、李鎮西、張文質、孫雙金、陳萍等教育專家和特級教師來寧鄉講學6次。教師們感悟大師的成功經驗,領略大師博學睿智的風采,更新了教師教育理念,激發了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內驅力,從而形成了翻越“人品之山、學品之山、教品之山”的重大精神動力。
3.著書立說,享受成功
在十五課題“自我教育與教師成長”研究過程中,全體教師廣泛調研,認真撰寫調研報告、課題方案、實驗論文,設計典型課例,博采教學案例,教育科研能力和實際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007年,學校組織部分骨干教師撰寫并出版了《自我教育與教師成長》,該書填補了我國教師自我教育研究的空白,在省內外獲得一致好評,被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組評為課題成果一等獎。
在課題研究中,有兩位教師出版了專著,15位教師在全國各地刊物上發表了論文34篇,32篇論文在省級以上論文評獎中獲獎。教師享受了教育科研成功的喜悅,學校也因此被評為“十五”規劃課題研究優秀集體。創新科研,為學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引領了全體教師專業發展,整體優化了全校教師隊伍素質。現在學校擁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講師11人、市骨干教師10人,特別是一批青年教師,在教育科研的驅動下得到鍛煉和提升,逐漸成長為課程骨干教師。
“行得春風有夏雨。” 2005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評估為國家級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躋身全國縣級教師培訓機構50強,連續三年在全省教師培訓機構年會上介紹成功的辦學經驗,引起轟動。國家總督學柳斌在聽取學校建設和辦學情況匯報后,充分肯定學校的辦學思路,并欣然題詞“春霖沃桃李,育人興中華。”
寧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走創新發展之路和科研發展之路,開創了師訓工作新局面,促進了全縣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全縣教師隊伍得到了整體優化,教學質量也實現了新的跨越。2008年,寧鄉縣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分別達到了99.4%、92.3%、92%;高考再獲豐收,以二本上線3850人的絕對優勢雄居全市榜首,名震三湘;藝體教育全面開花,在市五運會上奪得的金牌數穩居全市第一;科技創新教育同步發展,飲譽三湘,樹立了寧鄉教育的品牌,開創了寧鄉教育的嶄新局面。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