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牡蓮
在學生親身經歷切實體驗的基礎上,加以教師認真指導,學生習作才可能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因此,教師要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引導學生積累和挖掘寫作的素材。以下是本人在教學敘事作文前引導學生作素材準備的一些嘗試。
一、 游戲激趣,切身體驗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所有兒童喜歡的活動。學生一說到做游戲,總是興致盎然。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每個細胞都是活躍的,他們積極參與,注意力相當集中,身心也十分愉悅。游戲結束后,學生興奮狀態仍持續,說起游戲時的見聞感受滔滔不絕,這個時候寫作就是水到渠成。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游戲,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師指導學生做游戲。之前,教師應說清游戲規則,和學生參與游戲,了解整個游戲過程,還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有所收獲。游戲過后,要同學說說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所得。比如玩“貼鼻子”游戲時,注意觀察“貼鼻子”的同學的神態、動作,其他同學的表現;在寫作的時候才能真實、細致地刻畫人物神態、動作并寫出整個游戲的場面;游戲過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做什么事情要細心觀察,動腦筋思考才能成功的道理。玩“三個字”“回頭望”等游戲時候,要觀察整個游戲的場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還要有觀察的重點“尤其是……”“特別是……”“最讓人好笑的是……”把游戲中表現最特別的同學的動作、神態、語言刻畫出來,如果自己也參與了游戲,還可以說說自己的心理活動,這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夠做到點面結合,寫出游戲的精彩有趣。
游戲中還可以巧設情境,在游戲道具準備時考慮對學生因勢利導。比如我在教學游戲作文《斗?!窌r,就來了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你們一定在電視上見過西班牙斗牛士斗牛時的威武神勇,今天,我們也來“斗?!薄=淌依镆幌伦诱ㄩ_了鍋,有的同學向教室外面望,看牛在哪里;有的同學把手指做成牛角狀放在頭上,嘴里哞哞直叫喚,和旁邊的同學“斗”了起來。見此情景,我話鋒一轉,告訴大家是玩“斗牛”游戲,接著宣布游戲規則,其實就是兩人背上各別一張紙,上面寫了兩個大字,誰先看到對方背上的字,誰就贏了。緊張激烈的游戲結束后,同學們發現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沉著”“機智”,于是想到:我們做什么事情不都要沉著機智嗎?使學生懂得這一道理,就是我事先預設的要對學生進行的引導。
還有猜成語、對歇后語等游戲也很有趣,不僅是習作的好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積累語言,有利于其寫作。
二、 實驗引路,促進發現
很多的科學發現是在實驗中獲得的。學生的科學課本中也有不少科學實驗易學易做。教師可引導學生做實驗,觀察實驗中的各種有趣的現象,認真體驗實驗的過程,得出實驗結論,再指導學生習作。學生有懸念,有發現,有收獲,有喜悅,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如在教學習作“我發現了……”之前,我就引導啟發學生做了一些實驗,促進學生有所發現,為習作準備好素材。做了“空氣有力量”“稱空氣”、“拱橋的穩定性”“無字天書”等實驗。學生通過有趣的實驗發現了一些科學奧秘。整個實驗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過程。但學生得到的實驗結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又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或做其它實驗解決疑問,更是挖掘了學生發現的深度,也培養了學生不斷探究的精神。
做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做演示實驗,讓學生注意老師的動作,再讓學生親手做實驗,還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做實驗,讓學生觀察到不同的現象,產生不同的想法。
在敘述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寫作內容不重復,如具體寫了老師做實驗的動作、方法,如果自己做實驗時的方法相同,就只要說“我也照著老師的樣子做了一遍”一筆帶過。
實驗不光在學??梢宰?,在家里同樣也可以做,鼓勵學生多做實驗,多寫實驗作文,那么學生的敘事作文就不會空洞無物了。
三、 勤寫日記,積累素材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鼓勵、督促學生勤寫日記,積累生活素材,在作文時,把那些素材進行加工,就是很好的習作。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并經常對學生日記進行講評,鼓勵進步,督促他們講究日記質量。還要學生注意保存好日記,經常讀讀自己寫的日記,熟記各種素材,以供寫作文時選擇利用。
如我班的一位同學在暑假里和父母打乒乓球,寫了一篇日記“一場有趣的家庭乒乓球賽”,因為是親身經歷,有切實體會,所以寫得情趣盎然?!啊也桓适救?,貓著腰,時刻準備著‘戰斗。我的眼睛緊盯著球,眼看球快要彈到我的桌上了,我猛吸一口氣,當它彈到桌面一躍而起時,我看準向前一推,球飛速躍了起來,一個擦邊球,爸爸措手不及……”“媽媽一個‘白鶴亮翅發了個削球,爸爸用了招‘老猴看海給擋了回去。接著媽媽用了個‘老貓撲鼠給接了,這個球真刁啊,只見爸爸一個‘海底撈月給撈了起來……”“這場家庭乒乓球賽真有趣啊,我們玩得汗流浹背,酣暢淋漓,笑意蕩漾在我們的臉上……”
勤寫日記,日積月累,學生的素材越來越豐富,選材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四、 走進自然,探索奧秘
大自然是最奇妙的魔術師,走進它,感受它,收獲是很大的,會發現無窮的奧秘。動物的奇趣,山水的美麗多姿,風雨雷電云的變幻莫測,都是學生觀察的好對象,習作的好素材。
學生走進自然,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觀察它,研究它,進而發現其中的奧妙。有的發現了“蟬發聲的秘密”,有的發現了“螢火蟲發光的秘密”,有的發現了“動物會給自己治病”,還有的發現“能吃肉的花草”,等等。通過查資料,學生還進一步發現了存在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讓發現有了深度。最讓我欣慰的是,我班的一個調皮后進生發現了“螞蟻團結友愛”。他和幾個伙伴在廣場玩,無意間發現了一只螞蟻,便對螞蟻做了個實驗:用一塊石頭壓住那只小螞蟻,再在邊上放一小塊面包,看其它螞蟻是救同伴還是搬面包。通過仔細觀察,細致刻畫,再加上想象,作文寫得很成功。他寫道:“一只螞蟻來了,好象聞到了面包的香味,直奔向面包,氣得我只想一腳踩死它??捎忠幌?,是不是那塊石頭太大了呢,這只螞蟻根本沒有看到被壓住的小螞蟻?于是我換了塊小石頭,這時,被壓住的螞蟻拼命揮動著兩只前腿,好像在說:‘我受不住了,受不住了。這只螞蟻仿佛聽見了,它終于發現了被困的螞蟻,急忙去救它,它掀了掀石頭,可石頭對它來說太大了,一動不動。它只好跑回洞里,一會兒一大隊螞蟻出來了,就像是一支軍隊,領頭的是個‘將軍,它沉著地指揮營救,大家推的推,掀的掀,齊心協力把那塊石頭挪動了,小螞蟻得救了,它們又齊心協力把面包抬回了洞……”文章的結尾,這個學生寫道:“小小的螞蟻尚且懂得團結友愛,我們人就更應該要團結互助了”,文章主題得到了深化。一個后進生有這么大的進步,得歸功于他在大自然中的發現和感悟。
由此看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引領學生去感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給學生一個個鮮活的寫作素材。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就不再怕作文,童真、童趣也自然躍然紙上。
五、 活動記載,伴我成長
學生從小到大,在學習生活中都經歷和參與了不少活動。我引導學生認真記載這些活動,一路學習,一路成長。如一年一度的學校田徑運動會、清明節掃墓、重陽節慰問孤寡老人、上街宣傳游行、歡送新兵、藝術節等活動都伴隨學生一路成長,在學生的成長經歷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些活動都是學生習作的好素材。如果不及時記載當時活動的情況,時間久了,就會遺忘。所以我督促指導學生及時記載活動情況,記載自己的成長歷程。
活動的情況,往往是大場面,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既要寫出大場面,又要抓特寫。既要寫出整個活動的過程,又要突出重點,有詳有略。
如我校舉辦首屆校園藝術節時,學生就寫了當時的盛況:“藝術節為期三天,全校3000多名學生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上演了100來個節目……”清明掃墓活動后,學生寫道:“望著紀念碑上密密麻麻刻著的烈士的名字,我鼻子一酸,眼眶濕潤了。我仿佛看到革命烈士奮勇殺敵的情景,硝煙滾滾,在槍林彈雨中,一些戰士倒下了,又有更多的戰士沖了上去……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眳⒓佑涡泻?,學生寫道:“彩旗飄飄,鼓樂陣陣,我們的游行隊伍像一條長龍,浩浩蕩蕩地朝前奔去……”
有了這些好素材,敘事作文又何愁?
六、 生活小事,以小見大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小學生更是在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中,過著平靜的生活,沒有見過更沒有經歷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很多學生在習作時,感覺沒有什么事情值得寫。其實不然,生活中的小事情,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從中領悟到人間真情,懂得大道理、獲得大智慧。如我班一學生和表姐一家到武陵源游玩,在旅游車上有韓國人,她們在下車時,表姐做了個“請”的姿勢讓一個韓國老太太先下車,得到了韓國老太太的夸獎。這個學生寫道:“雖說這是一件小事,可小事不小。表姐用自己的行動不光為她自己,更是為所有的中國少年在外國人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是在為張家界和世界各地搭建友好的橋梁……”還有的學生從學騎單車中知道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從滑冰中知道“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生活小事,平處見奇。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就會發現小事情也值得我們去寫。
正所謂,生活處處皆學問,小事件件是素材。
精心地準備好了寫作的素材,也就是有了“為炊之米”。指導學生“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就完成了習作。
(責任編輯:李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