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作為“促消費、擴內需、重民生、保增長”的一項重要舉措,2009年1月,杭州市、區兩級財政拿出1億元給6城區市民發放消費券,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消費券的發放,能否起到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作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春節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黃金期”。不少市民逢年過節都會得到一些打折券或購物優惠券,并用其在購物時享受一定優惠。而在2009年,“消費券”這一詞匯卻比往年更加吸引人們的關注。先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09年要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的政策,后有成都向30余萬困難群眾每人發放100元消費券的實際行動。成都之后,杭州也開始發消費券了。
2009年1月20日,杭州市政府召開消費券發放新聞發布會宣布,由市、區兩級財政拿出1億元給6城區市民發放消費券。此次消費券的發放對象涉及八類人群:27萬名已納入社會化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1.2萬名享受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待遇的老年居民和享受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1.7萬名持有《杭州市困難家庭救助證》的家庭享受成員;4600戶左右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標準120%—140%的困難家庭享受成員;5萬名享受生活補貼的征地農轉非勞動年齡段以上人員;2.8萬名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26.5萬名(其中“新杭州人”子女8.5萬)市屬、區屬中小學學校的在校學生。
其中,市屬、區屬中小學學校的在校學生每人發放100元,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每人200元。
發放消費券的真正意義何在?能否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這些都成為春節前后人們熱議的話題。
杭州啟動億元消費券惠民工程
近日,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3年級的陳羲和回學校拿成績單,順便從老師手里領到一筆“壓歲錢”——5張20元的消費券。“沒有意外啦,老師發短信跟媽媽說過要給我們發消費券的,我可能會用券去買書。”
據了解,截至1月20日上午10點,已經有20余萬名中小學生和陳羲和一樣,拿到了100元消費券,部分沒有拿到消費券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已隨父母回了老家。這些消費券被鎖在了銀行保險箱內,待學生回校后,再發放給他們。
杭州要發放1億元的消費券給67萬人,除了部分已經回老家的學生,低保家庭和困難家庭以及企業退休職工都在1月23日晚上之前拿到消費券。
發放消費券的城市,杭州不是第一個,但把發放目標鎖定在老人和孩子身上,杭州還是第一家。
“定下這樣的發放對象,市委、市政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次發放消費券,更希望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刀刃上,把一分錢花出兩分錢,甚至更多的效應。”在1月14日杭州市召開的有關消費券發放的專題工作會議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說道。
春風行動,發錢;加大低保戶收入,發錢……杭州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困難群體。對于此次發消費券而不是發現金的問題,杭州市財政局局長陳錦梅的回答很干脆:“其實,消費券比現金更加實惠,比如到指定地點購物,100元至少能當105元使用。”陳錦梅說,這個舉動既能幫助困難群眾提高生活品質,又能幫企業渡過難關,此外,還能鼓勵持券市民進行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游等消費,拉動內需。
為真正達到“促消費、擴內需、重民生、保增長”的目的,杭州市政府在制定消費券發放和使用辦法時,堅持“財政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市民拿一點”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放大消費券的“乘數效應”。消費者憑券到指定商家消費,還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不同程度的優惠。
據了解,消費券使用范圍超過400家商戶,持消費券到指定的連鎖超市、連鎖便利店、商場、書店購買商品,可按面值享受5%的優惠;在指定的劇院、影院、演出場所等文化娛樂場所,健身場所和華數數字電視及華數寬帶等,可按面值享受不低于20%的優惠;指定的杭州市旅游產品及景點可按面值享受20%的優惠。
消費券助推杭城消費熱潮
這個春節,因為有了消費券,杭州人過年的感覺有些不一樣。
在超市,許多市民用消費券購置年貨。家住古蕩的企業退休職工鄭麗娟,用消費券在聯華超市購買了260元的商品。“我花了200元消費券,可以當作210元用,自己才掏了50元,很實惠。老公拿到的200元消費券等節后再慢慢用。”
消費券推出以來,杭州消費券使用情況基本上全線飄紅。尤其是商貿行業,回收消費券的速度頗為驚人。
據杭州市貿易局統計,1月24—30日7天,杭州城區商貿行業累計回收消費券157.5萬張,總計金額3150萬元,約占本市發放量的31.5%。定點企業按規定讓利總額達157.5萬元。
“消費券給杭州商貿行業帶來了積極影響。就商貿行業接收消費券的情況來看,消費券使用主要以超市為主,共回收消費券148.4萬張,占商貿行業回收總數的94.22%。”杭州市貿易局副局長陳世安說。他分析說,因為大部分市民收到的消費券都在幾百元,買太貴的東西也不合算,所以去超市購買食品、滋補品往往是市民最合適的選擇。

杭州市貿易局還對7家大型超市和2家大型商場做了抽樣調查。消費券在超市主要購買商品為食品飲料類,占59.69%;然后是煙酒滋補品類、日用品類、數碼家電類、鞋帽箱包類。消費券在商場主要購買商品為服裝類,占50.32%;然后是數碼家電類、鞋帽箱包類、針紡品類等。
在杭州市濱江區,市民還享受特別的消費券優惠。在原來使用消費券購物優惠5%的基礎上,濱江區財政補貼再優惠5%,即優惠10%,居民更愿意使用消費券。
消費券的發放,除了收到消費券的消費者們樂開懷,同樣受益的還有被納入消費券指定消費范圍的杭州本土家電企業。在消費券的推動下,杭州本土家電品牌備受追捧。
“僅僅春節賣出了50多臺,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0%!”看著金魚洗衣機在節后仍然維持熱賣,杭州金魚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瑞德一臉笑意。
付瑞德說,一個三口之家最多可拿到消費券500元左右,同時指定杭產家電消費券可按面值享受18%的優惠,再加上金魚電器公司推出的9.5折優惠,“實際上500元券實用價值可達到600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杭州市民的消費熱情。”
杭州市經委對107個杭產家電指定直銷點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12時,杭州市6城區春節期間共售出指定杭產家電1069臺,累計回收消費券28.3萬元,銷售總額達129.3萬余元。
文化消費和旅游消費類指定的消費點及用券量比不上商貿行業,但也都在節日期間迎來消費券使用潮。慶春路購書中心負責人說,春節期間日均接收消費券3000張左右。慶春電影大世界值班人員表示,春節期間來看電影的觀眾一半以上使用了消費券。杭州市假日辦初步統計,杭州各景點已接待超過5000人次,僅西湖景區各景點收到的消費券已達9.88萬元。
由消費券引發的消費熱潮,成為這個春節期間杭州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超市、書店、電影院……處處人潮涌動。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訪時都高興地表示:“現在當個杭州市民真好!”
消費券的功過惹爭議
杭州發放1億元的消費券在歲末年初引起了廣泛關注,政府該不該發消費券?消費券能不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贊同者有之,反對聲也不少。
“消費可分為自主消費和引致消費,自主消費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消費,不發消費券不會減少,發了消費券也不見得會增加。而引致消費則與收入預期有關,與消費券關系不大。”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時紅秀認為,發放消費券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消費券下發了,原本用來消費的錢可能就再次被存起來了,總消費不見得能增加多少。”
時紅秀的觀點得到學者秋風的贊同,秋風撰文指出,發放消費券屬于天上掉餡餅型事件,政府一年最多發放一次,而不會像工資那樣月月發。發放消費券只能使民眾的收入有一次性增長,根本不會影響民眾對自己的收入的預期。因而,即便政府發放了消費券,也不能改變民眾的收入預期,當然無法改變原有的消費決策趨勢。
專家、學者的觀點得到不少市民的印證。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不少人都認為,發放消費券,是一種政府“送溫暖”的行為,并且很實用,能夠讓社會低收入群體過個好年,而至于拉動內需的作用,很多市民還不是很認同。公務員小劉告訴記者,消費券可以暫時刺激一下消費情緒,但要真正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光憑發放有限的消費券很難實現。如果真要讓老百姓消費,應該讓人們的收入有實質性的提高,如果還保持現有的收入水平,那么大家的消費還是會很謹慎的。
不過,對杭州市政府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的舉措,不少專家學者還是給予了肯定的評價。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雪軍教授認為,發放消費券是杭州市政府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的一種應急舉措,體現了地方政府利用公共財政扶貧濟困的意識正日益增強。
“發放消費券是擴大內需的方法之一。”金雪軍說,這個方法相對來說見效更快,它能夠直接增加消費。雖然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比較微小,但顯示了國家政策的導向和決心,其示范效應不可忽視。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杭州知名理財師丁志毅也認為,雖然發放消費券的政策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在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政府通過公共財政發放消費券,能夠讓居民樹立起消費的信心。100元、200元的消費券,對于家庭財務安排來說,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對低收入家庭來說,總計1個億的“紅包”還算“溫暖”的。
當然,金雪軍也表示,除了發放消費券,政府應該拿出更多的手段來刺激消費,如健全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居民的基本收入。
對此,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深有同感。他認為,發消費券短期內還是可行的,對于拉動消費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比減稅、發放現金更管用,但這種政策不宜長期適用,根本推動消費的不是消費券這種形式,中國老百姓消費意愿比較弱的原因跟未來社會保障、醫療教育支出等有關,現在大家花錢的時候,會有一種顧慮,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醫療保障體系,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相關鏈接:各種類型的消費券
日本——地域振興券
1999年,日本遭逢泡沫經濟,為了刺激消費與照顧弱勢群體,前首相小淵惠三只針對符合發放條件的特定群體,發放名為“地域振興券”的消費券,每張面額1000日元,總額2萬億日元(約合170億美元),限半年內使用完畢。
四川成都——消費券和就業培訓券
2008年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動用財政資金3791萬元向全市約37萬城鄉低保、五保及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消費券,每人發放100元消費券。
2008年12月17日,成都市發布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制定的就業培訓券發放管理辦法,決定從2009年1月4日起,向返鄉農民工、2008屆以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因企業經濟性裁員的失業人員三類人群發放價值500元的就業培訓券。
中國臺灣——消費券
2009年1月18日,臺灣當局向2300多萬當地居民發放每人3600元(新臺幣,按照當天銀行一般匯率約760元人民幣)消費券。截至1月18日下午5點,消費券第一階段發放工作結束時,消費券發放人數總計為2319.8021萬人,實際領取人數為2117.6549萬人,領取率高達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