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效率不高,老師難教、學生厭學,傳統教材難辭其咎。本文以筆者參與編寫校本教材的經歷,從編排、選文等方面談了自己對中職語文教材建設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語文教材;編排體系;選文要求;附錄編寫
當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效率普遍不高,老師難教、學生厭學。面對學生整體素質的不斷下滑,廣大教師已經正視這一現實,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但語文教材并未做到與時俱進,其內容過多、過難,甚至已成為制約中職語文教學水平提高的瓶頸。以我校為例,近年來隨著生源的減少,學生的素質不斷下降,文化課教學越來越困難。經多方會診后,師生均認為與教材內容過多、過難有關。從2006年開始,學校組織教師自編校本教材,2007年秋開始在春季班試用,結果反響不錯。在編寫教材過程中,本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編排體系要清晰、完整
說到現行語文教材,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條它的不是,但自己真正編寫教材時又會感到很棘手,主要是不好確定編排體例。中職語文教材體例大致有兩種:一種近似普高體例,如人教基礎版和提高版;另一種以“人文性”為出發點,則以個人、家庭、社會、自然等組文,體現了職教特色。經過比較,我們選擇了人教版的“保守”體例,即現代文按文體編排,文言文和古詩詞按時代先后編排,這種體例脈絡清晰,一個單元一種文體,對于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當然,如果編寫供學生閱讀的輔助讀物,以個人、家庭、社會、自然等組文的體例應作為首選。
二、選文要經典,有針對性,貼近學生實際
教材作為范例,經典必須放在第一位,選文一定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名家名作如此,普通作者的優秀作品也一樣。比如文言文是中華語言的精粹,但中職學生卻不大喜歡,因此選擇時就應盡量選短一點、有趣的經典文言文。如《勸學》《不死之藥》《千金買骨》《曲突徙薪》《虎喻》等。
其次,選文要有針對性。中職語文教學要做到兩個“服務”——為專業課服務、為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服務。如在科技文單元,我們選了《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奇妙的人體》《氣質與性格》等文,既兼顧到專業,又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選文要做到優美淺顯,適合誦讀
選文優美淺顯,主要使學生容易接受,對語文產生興趣;如果教材不考慮學生實際,結果就會導致學生煩心、老師心煩的后果。
其次要適合誦讀,詩詞自不必說,現代文也應如此。因為中職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在初中時成績就不大好,很少受到老師關注,沒有多少“拋頭露面”的機會,比較自卑。而多誦讀美文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及交際能力。像《孝心無價》《你就是一道風景》《人格是最高的學位》《我的空中樓閣》《天山景物記》這樣的美文都是誦讀的好材料。
四、選文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中職語文課程要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說到底,語文課必須發揮對學生進行“教化”的功能,尤其是對整體思想素質不高的中職生更應如此。但單純的說教肯定不行,應選擇一些有哲理的文章作為課文,像《論美》《兩條道路》《高處何所有》這些哲理性很強的文章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人格健全都會起到正面教育作用。
五、用心編好附錄
我個人認為,中職語文教材要編寫一定篇幅的附錄。如我校的教材就選入了《中國文學概述》《增廣賢文》《常見別字匯編》《常見病句例析》《句子的連貫與銜接》《標點符號常見錯誤例析》等六個附錄。這些附錄都是針對中職生特點編寫的,老師既可把它當作教學內容,也可供學生課外閱讀。編選附錄時,我們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標點,國家頒布有《標點符號用法》,一般教材均把它選入附錄,但比較枯燥,引不起學生興趣。于是我們編寫了《標點符號常見錯誤例析》,結合例子分析,學生一看就懂,兩三節課就掌握了;再如《常見別字匯編》,一般教材后面也有,但比較簡略,考慮到現在社會上用字、用詞不規范情況較普遍,我們編寫得很詳細,如字、詞、成語等,基本上把常見易錯的字詞都編排周全了。
以上是本人在編寫校本教材時的一點思路和想法。當前,國家對教材編寫還沒有放開,也不能放開,這樣的重任,像本人這樣的普通教師是不可能勝任的,故以此文求教于大方之家。
參考文獻:
[1] 白術瑁.淺談中職學校語文學習現狀及改革.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