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潔
[摘要]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銀幕和屏幕造型的核心,影視藝術的一切手段都是為塑造成功豐富的人物形象服務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關系到影片創作質量的高低。文章從動作寫入、環境寫人和細節寫人等方面來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人物形象塑造具的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人物形象;動作;環境;細節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自搬上銀幕和熒屏以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當代中國主旋律影視劇創作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緊緊圍繞其創作原則、主題、敘事視角、敘事結構、美學特征、人物形象等問題展開研究都曾有諸多的文章問世。總的來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所要遵循的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已經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則要求把人物放到典型環境中加以考察,塑造鮮明典型的人物性格,強調人物的“逼真性”,從而獲得真實感。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剃中,塑造好人物形象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是衡量一部影視劇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以電影《開國大典》和電視劇《井岡山》為例,從動作寫人、環境寫人以及細節寫人這三方面來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動作寫人
運動性是影視藝術的美學特性之一。有銀幕和屏幕上的運動才能有影視藝術,塑造好銀幕和屏幕上的形象,是影視藝術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影視劇的創作中,劇作家應該充分運用好影視藝術的這一特性,高爾基就說過“沒有動作就不稱其為電影作品。”對影視劇作家來說,利用影視運動性來塑造刻畫好典型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是影視藝術工作者創作使然,法國電影藝術家里格就說過:“能把一個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的是動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過動作才能見諸現實。”那么,在影視劇當中,人物的動作則是通過畫面來表現的,“這些畫面,可以是人物自身的行動,也可以用象征人物內心活動的環境、物件乃至色彩等;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直觀再現。也可以是人物內心活動的間接流露。”
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影視藝術家就要充分地把握好影視藝術運動性這一特性,讓人物在自身的運動中展現自己的性格特征,在銀幕和屏幕上塑造好豐滿的人物形象。比如,在《開國大典》這部影片中,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塑造就相當成功。劇作家充分運用了影視藝術運動性的特性,通過一系列的事件來描繪人物形象和刻畫人物性格,使得人物的性格豐滿而有張力。在影片中,受眾可以看到毛澤東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在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面前,是具有領導魄力的好領導同時也是親密無間的好戰友;在程潛、章士釗、張治中面前,則表現出寬容與大度的諍友形象;在警衛員跟前,則儼然是愛惜部下,與戰士平等相處的形象;在兒子毛岸英面前,則是說一不二的而又和藹可親的嚴父形象;在小吃攤上,則是與民共享北平夜市之樂的形象。同樣,蔣介石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也非常成功。影片把蔣介石在不同人的面前的形象描繪得血肉豐滿,把蔣介石不同性格特點展露出來。在李宗仁和桂系軍閥的面前,他虛與委蛇、同床異夢、謹慎小心;在湯恩伯、毛人風面前,則表現出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統治者形象;在兒子蔣經國面前,則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在陳儀面前,表現出的是喜怒形于色的暴君;在江防司令李襄南面前,他則表現出格外的寬容與大度;在蔣母面前,他儼然是一個十足的孝子;在孫兒愛倫面前,他則是一個很和藹可親的爺爺。這樣,通過銀幕和屏幕的一系列動作,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的形象就不光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統帥,蔣介市石也不是光會罵“娘希匹”的殺人的屠夫。他們不是公式化、臉譜化的人,他們是完整的人,是有真性情的人。正如當年長影宣傳資料所寫“50年來,神壇叱咤,無情未必真豪杰,請看銀幕如何把毛澤東由神回歸人;半個世紀,鬼面登場,卻也有七情六欲,且看該片怎樣把蔣介石由鬼寫成人。”
再如,電視劇《井岡山》中,毛澤東送妻子回家忘了交給妻子的那把鑰匙,就具有很深的含義,通過這樣的—物件,來間接地刻畫毛澤東的性格,展露毛澤東的心理活動。這把鑰匙可謂貫穿電視劇的始終,鑰匙被賦予了很深層的含義,寄托著毛澤東對其妻子楊開慧的愛和在以后的革命中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和牽掛,表現出毛澤東不但是戰場E指揮若定的軍事家,還是一位情深義重的好丈夫。毛澤東不是神,他也是人。當遇到挫折與坎坷時,感情百無聊賴時,鑰匙成了他想家的寄托、對妻子愛情的見證。所以在電視劇中這把鑰匙不斷地重復出現。電視劇正是通過這—物件,用隱喻的方式把毛澤東的重情重義和遇到困難挫折時的內心活動刻畫,豐滿的性格特點敘寫得淋漓盡致。諸如這樣的敘寫方式還很多,這里不——列舉。可見,藝術家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中,應該要重視動作寫人的重要性,寫出行動中人的獨特的“這—個”,是所有影視藝術工作者必須把握的。
二、環境寫人
塑造好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一切寫實主義文學所要遵循的準則,如何在典型的環境中表現典型人物,是寫實主義文學的生命所在,影視文學當然也不例外。而在典型環境營造的過程中,環境氣氛是相當重要的,“環境氣氛通過外景、內景、道具、服裝群眾場面的描寫,營造出特定的生活景象,使之符合時代背景、政治氛圍、人物命運,增強熒屏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而典型人物的形象、性格必須放到特定的典型氣氛當中加以表現,這樣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才能真實動人,呈現出特定環境當中特定氛圍的“這一個”。在影視作品中,“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和情感世界,也只有通過可見的人物造型、環境造型和攝影造型在銀幕上體現出來。”
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當中,如何營造特定的環境和特定氛圍,在特定的環境和特定氛圍中表現歷史人物,這是影視藝術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對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這一題材的電影來說,由于其自身具有紀錄性和文獻性的特點,要營造相應的環境和氛圍來表現歷史人物,就應該抓住歷史氛圍。仲呈祥就說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內蘊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歷史本體,就是你所藝術地再現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氛圍尤其重要。”因此,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中,應該要通過一切外在的環境氛圍去還原歷史氛圍,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塑造歷史人物形象。比如《開國大典》當中,利用光線來營造環境氛圍就相當的成功。影片中,蔣介石出場的大多數畫面構圖、光線都是陰暗的,有時還下著小雨。蔣介石視察長江防御,離開中山陵到坐船到臺灣等一系列影像當中,呈現在受眾面前的都是灰暗構圖,這種光線的運用,營造出了蔣介石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兵敗如山倒的無奈心理,英雄無力挽狂瀾的悲哀;相反,另一方面則以明亮柔和的光線來表現毛澤東開國大典時的興奮與喜
悅。這樣的光線的運用給予畫面構圖無限的張力,增強了人物形象的表現力。
在電視劇《井岡山》中,就通過道具來營造環境氛圍,從而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當毛澤東仕途上受挫,感情上百無聊賴之時,影視藝術家就通過一把鑰匙和一片小小的楓葉來表達毛澤東那種百感交集的感情。毛澤東也是人吶,男人在外邊滾打得遍體鱗傷之時,想到的是回到溫暖的家。于是,通過鑰匙和楓葉,他想到了賢惠善良的妻子楊開慧,想到了為了革命他不得不離開妻子兒女,想到了一直陪在自己身邊悉心照顧自己的賀子珍。影像中,影視藝術家就通過這樣兩個小小的道具營造了毛澤東仕途上受到挫折時的環境氛圍,把毛澤東感情上百無聊賴、受委屈而又復雜的心境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
因此,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影視劇藝術家應該從“歷史本體”出發,努力營造環境氛圍,讓人物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展現自己具有質的規定性形象,利用環境氛圍來刻畫人物性格。
三、細節寫人
在敘事類的作品當中,要寫好人物形象,就得抓住表現人物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能鮮活地把人物形象描繪出來。在影視劇的創作中,細節有兩層意思:“一是場景的組成單位,在各個場景中往往借細節來細膩生動地描繪人物的性格、事件發生以及社會環境等。”“細節可以用來刻畫人物的心理、性格”“細節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指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表情、動作、語言或物件、環境等。”所以“編劇手中有三件法寶:大量真實的生活細節,新鮮而有創意的獨特細節,在全劇中擔當貫穿作用的重要細節。”因而,細節在刻畫人物形象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影視藝術家只有努力攝取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增強人物的造型性,才能更好地描繪人物,刻畫人物的性格,還原人物形象的真實感。
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影視藝術家應該在把握人物質的規定性的情況下,選取富有典型性的細節來塑造“性格表象”豐富的人物形象,按照人物性格發展邏輯去表現人物,才能在歷史環境中還原人物的真實感。比如在《開國大典》中,在西柏坡時就有這樣一個細節,小戰士給毛澤東梳理著頭發,毛澤東從容地躺在椅子上,轉身示意小戰士好了,拿起了一支香煙。當小戰士要走之時,忽然轉過身來發現毛澤東手里有煙,于是趕緊劃火柴,可火柴潮了怎么也劃不著,毛澤東接過火柴,放到了自己的膝蓋部位的棉褲上來回摩擦了幾下,然后到桌子的一端一劃,著了,他得意地露出了笑容,小戰士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這個很小的生活細節。卻很有表現力,把毛澤東樂觀、幽默的性格以及與小戰士之間平等、親密的關系敘寫了出來。再如,影片在表現蔣介石方面,也有很多的細節,最突出的是蔣介石視察江寧要塞這個細節在蔣經國、湯伯恩的陪同下深夜視察江寧要塞,他先看到的是三個值勤的士兵睡著了,不允許湯伯恩喚醒他們;直接走進了江塞司令部,在煙霧繚繞的屋子里,看到的是江寧司令李襄南與幾位將軍正在打麻將,李襄南輸了個精光,連身上值錢的物件都押上了發現了蔣介石站在桌子邊,他馬上呆住了,非常尷尬地喊了聲校長,其他的三位也手忙腳亂。按照常理蔣介石肯定會大發雷霆,可是觀眾看到的卻是蔣介石不動聲色溫和地詢問,最后還替李襄南打起了麻將。把李襄南輸掉的錢及物全部贏了回來,最后摘下李襄南的軍帽把贏回來的錢往里一塞說:“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長江天險能否守住,全靠諸位仁兄了。拜托了!”李襄南也感激地回答:“校長,不成功便成仁!我李襄南明天就把妻子兒女接來,誓與長江防線共存亡。”這樣的一個細節把蔣介石隨機應變、老謀深算、工于心計的性格特征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在影片中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毛澤東逛北平夜市,毛澤東與毛岸英的對話,毛澤東與章士釗的談話,蔣介石聽孫兒愛倫背誦李后主的詞等細節都獨具表現力,用細節來成功刻畫人物形象的例子隨處可見
在電視劇《井岡山》中,毛澤東忘了交給妻子的那把鑰匙就是一個很好的細節,那把鑰匙成了表現毛澤東對結發妻子的愛,凸顯其重情重義的性格特征。諸如這樣的細節還有讀《三國演義》、一片火紅的楓葉、毛澤東把新房讓給鐘大龍和方小鳳、毛澤東背受傷的張子清等等,都真實地刻畫了人物形象。
總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人物形象塑造從動作、環境、細節三方面有力地刻畫人物形象在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中,塑造好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多種多樣,影視劇創作的關鍵就是在銀幕和屏幕上塑造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影視藝術家應該調動一切豐富的藝術手段來表現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