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非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在金融危機日益蔓延的情況下,我國正抓住機遇包攬人才,積極開展海外人才引進工作。
正月初七,新年上班第一天。伴隨著一聲聲“新年好”的節日祝福,受聘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法國專家貝爾納·埃布拉爾,精神抖擻地作別春節“黃金周”,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貝爾納教授長期從事超導材料、磁性材料和低溫物理研究。從2002年底至今,他每年往返于西安和巴黎之間,為中法聯合項目的實施與聯合培養研究生計劃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中的72%是“海歸”,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海歸”。在全國創辦的60多個留學人員創業園中,留學人員創辦企業5000多家,年產值逾100億元。
緊缺人才成為香餑餑
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2009年留學人員將“海量”回歸西安,預計人數將達到1000名。其中具有良好國外工作背景的緊缺人才占到兩成,據西安留學人員與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沈悟介紹,從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以來,西安每年的出國留學人數大概為2000人左右。與全國每年12萬留學人員的數量比較,西安的比例不算高。
留學生在海外的學習期一般為四至五年,西安留學人員的回歸率約為30%,也就是說,每年走出國門深造的2000多名留學人員當中,只有600名回國工作。其中,大多數海歸會選擇東南沿海城市工作,來西安工作的大概只有百余名。根據學歷認證和統計情況,去年已有500多名留學人員來西安創業或就業。沈悟副主任又介紹到,經過詳細的調研和數據測算,2009年將成為留學人員的回歸年,預計西安人數將達到1000多名,是去年的兩倍。
記者了解到,西安每年出國深造的2000名留學人員中,去發達國家的占到了70%。受金融危機的波及效應影響,北美、歐洲等地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受挫,企業大量裁員,這也是留學人員大量回歸的一個重要原因。此次留學人員的大量回歸對西安來說是一個契機。在今年回歸的留學人員中,證券、金融、保險和裝備制造等緊缺專業的人才將占到兩成多。沈悟說:“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海外工作經驗,專業也正是國內企業急需的。”他希望,在全國上下擴大內需的契機下,西安四區兩基地企業抓住這次發展機遇,重點吸納這部分含金量較高的人才。
高新區呈現海歸回巢熱
世界范圍的金融海嘯,已經明顯波及海外留學生的就業狀況。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日益糟糕,國外企業為削減成本,紛紛制定裁員計劃,春節過后短短四天里,美國500強企業已經有4萬多員工失業。中國留學生面對愈發艱難的國外就業形勢,紛紛打算回國發展。記者了解到,在西安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許多企業都已察覺到了留學生“回巢”的勢頭,“潛海歸”已經成為高層次人才市場的熱點名詞。
西安高新區人才服務中心高端人才引進部部長何平告訴記者:“以往由于西部城市的環境和待遇不如東南沿海城市,我們一周只能收到零零散散兩三份‘潛海歸的求職簡歷,但最近明顯有所增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倍以上,有時一周能收到十來份簡歷。”何平說:“這只是‘回巢勢頭的開始。西安高新區的主導產業是軟件、集成電路和通信,許多西部知名企業都想借助金融危機異軍突起,占領市場主動權,所以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來從事研發工作。”
在西安高新區投資的海外企業現在呈現這樣的特點:一邊壓縮國外生產、在全球大型裁員;一邊在高新區擴大人才招聘數量。何平認為,“潛海歸”們來到西安高新區的高峰時期是今年上半年。尤其是有良好工作背景的“潛海歸”們,目前的首選仍然是上海、北京等城市。“但當金融危機的浪潮進一步加劇時,西安將成為他們首選的西部城市。”
另外,一些留學生也躍躍欲試,想要在西安高新區創業。高新區創業園發展中心主任助理楊榮告訴記者,春節過后,已經接到了幾十名想在園區創業的留學生打來的咨詢電話,同往年相比,無論是從企業規模和個人專業層次都有所提高。
億元招攬高層次人才
帶技術、項目、資金來高新區創業的優秀回國留學人員和創新團隊,將獲得數額不等的財政補助。記者從西安市人才領導小組會議上了解到,為加大力度引進海外高層次優秀人才來西安就業。目前,西安市已經完成了對高層次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摸底工作,收集重點項目崗位高層次人才需求36項。西安市委組織部正在協調有關市級部門研究制定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

據悉,圍繞國家和陜西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西安市擬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5211計劃”,即從2009年起,用5年時間,引進符合國家引進計劃條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20~30名;引進符合陜西省引進計劃條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100~150名;為西安市重點工程和項目引進急需和緊缺的海外高層次人才1000名。對符合國家和陜西省引進計劃條件的人才,將一次性配套資助每人50萬元,對符合西安市引進急需緊缺海外高層次人才條件的,分層次給予5萬~10萬元的資助。
與此同時,陜西省還建立了海外人才招聘制度、急需緊缺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發布制度、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系制度等。積極發揮學會、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密切與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系,建立和完善了符合海外高層次人才特點的考核制度、協議薪酬制度,以及期權、股權和企業年金等中長期激勵措施。今年年初,已經建立了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網上窗口,并且組建了辦事機構,為引進人才提供接洽、咨詢、中介等服務。此外,還把已經開展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納入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范疇,統一指導和實施。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計劃五年時間共投入1.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
洋專家助推陜企創新
前不久,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外國專家局長會議上,陜西省外專局獲得“全國引智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陜西省外專局局長侯路明獲得“全國引智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受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專局的聯合表彰。
說起陜西省外國專家局的引智工作,有位專家不得不提,他就是來自日本的“水稻旱育稀植之父——袁正市”。“雖然他只是拿了個簡單的行李箱來到中國,但是他研究的水稻旱育稀植每年可以給陜西的農民增收1億多元。”提起袁正市教授,侯路明局長的言語中充滿了敬佩。
據了解,像袁正市這樣用自己的智慧造福陜西百姓的例子,在陜西省外國專家局的引智工作中還有很多。近些年來,陜西省外專局引進推廣了許多國外農業新品種和先進技術。近百個經濟作物在陜西省推廣種植,其中榆林馬鈴薯大面積高產創全國紀錄;引進的國外先進果業品種和技術,讓陜西的蘋果優果率從30%提高到70%,陜西蘋果拿了四個全國第一;歐洲大粒櫻桃種植面積5萬畝,每畝最高收入達2萬元。
去年,陜西省外專局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引智工作造成的影響,認真組織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計劃的實施。以西安高新區為重點,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國際前沿技術,在人才信息、科技資助、申報重點科研項目、海外學人對口交流和表彰獎勵等方面給予扶持,吸引富士通、英特爾等30多家國際著名軟件企業落戶,使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為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高地。
多層次引智格局形成
目前,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有留學人員2000多名,創辦企業500多家,年收入超過千萬元的達30家,陜西軟件產業連續8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同時,扶持20多家高科技企業開展高科技研究,西安華迅公司研制的GPS集成電路芯片組,結束了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無芯的時代,打破了國外壟斷。
為了結合陜西經濟發展的特點,陜西外專局從財政經費中拿出314萬用于支持引智重大項目,實施引智工作項目帶動戰略,對產業化前景廣闊的TFT-LCD玻璃基板開發、GPS芯片組產業化、彩屏手機驅動芯片等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并根據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客觀要求,堅持扶優扶強、重點項目重點支持,加大了對三維可視化地質綜合解釋系統、國際新藥評價平臺開發、法士特齒輪質量管理等一批軟件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引進國外專家項目的支持力度。
陜西省引智項目以高新技術、能源重化工、裝備制造和軟件產業等方面為重點,充分利用國外人才、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大大提高了陜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西安變壓器公司為研發國家西北電網750KV示范工程的配套機電產品,特聘世界上最早生產750KV變壓器的烏克蘭專家阿列克德洛夫教授指導工作,不但填補了我國超高壓變壓器生產的空白,公司也形成了自有知識產權的成套設計生產體系。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多年聘請生物芯片方面的外國專家和海外華人專家團隊,幫助企業提高科研技術水平,目前,由他們公司組建的“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成為我國三大微檢測中心之一。
近年來,陜西外專局先后引進國外專家12180名,利用專項經費執行引智項目2401個,選派出國(境)培訓9679人,吸引了4265名海外留學人員回國來陜工作或創業,資助171名留學回國人員,西安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共創辦留學人員企業591家,轉化科技成果1000多項,向49名為陜西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頒發了“三秦友誼獎”,為陜西省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大量國外智力支持。
(圖片由陜西省外專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