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
在流動性供應上升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對流動性需求開始下降,這意味著流動性的轉折可能正在出現。
隨著貿易順差恢復增長、銀行信貸增長率進入上升過程,流動性的供應正在恢復;同時,經濟名義增幅下降和私人部門投資意愿萎縮,導致實體經濟對流動性的需求也開始顯著下降。受此影響,流動性供求的格局正在發生轉折。
我們傾向于相信從2007年四季度開始一直持續到2008年三季度的,在實體經濟領域廣泛存在的流動性短缺的過程已經結束。
最早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實體經濟領域的流動性供求平衡狀況已經開始轉向越來越寬松和越來越富裕的狀態。流動性供求平衡的反轉對資本市場的估值將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并且有初步的跡象表明,這樣的影響在資本市場的演進過程中可能已經具體的體現出來。
首先,從貿易順差角度來看,2008年10月以后,貿易順差已經恢復增長,并且達到經濟名義增幅以上。預計這一局面至少在2009年上半年可以維持。大宗商品價格近來的暴跌將在2009年顯著改善中國的貿易條件,降低中國的進口成本,從而對經濟增長構成明顯的推動和支持。
盡管商品價格的下跌是一次性的,但其在2009年形成的收入效應,大約可以抵消出口下降的影響。因此,總體來看。2009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重新恢復增長,這一趨勢在上半年應該相當確定。
其次,從商業銀行的信貸創造角度看,進人2008年四季度以后,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轉向,信貸投放量在明顯放大,信貸增長率出現加速。這些數據意味著流動性的供應正在全面恢復。
從流動性需求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名義增長率正在迅速下降,而此前,從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二季度,經濟名義增幅在不斷上升。并達到十多年的最高水平。
經濟名義增幅的下滑,意味著實體經濟生產和交換領域,對于流動性的需求正在全面下降,進一步考慮到私人部門投資意愿的萎縮,實體經濟流動性需求的下降更為明確。
因此,在流動性供應上升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對流動性需求開始下降,這意味著流動性的轉折可能正在出現。
從信貸市場上的利率情況來看,特別是剔除法定利率因素以后,近來的利率水平似乎出現明顯松動;從草根層面觀察到的民間資金借貸利率,到商業銀行的票據貼現利率,近來都出現下降勢頭,這些數據暗示流動性的轉折可能確實正在發生。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企業部門的定期存款和相對活期存款的比例近來在快速上升。這一比例的上升可以有許多解釋,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對短期資金的需求在下降,同時,企業持有多余的現金。這一比例變化的重要性在于,歷史上它通常預示著流動性過剩局面正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