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2009年10月24日,由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社主辦的“建國60周年文藝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著重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角度對建國60年來文藝發展的歷史與現實、成績與問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專家學者們指出,在建國6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可以看到許多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的轉型,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這些都是值得總結、回顧與反思的。就文藝領域而言,理論與創作的多樣化在帶來文藝的繁榮景象的同時,也導致了文藝價值觀念的模糊性與混雜性,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以及革命文藝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視與貶低。在評價60年來文藝理論與創作的得失時,一些觀點將所謂“前30年”與“后30年”完全割裂開來,否定前30年特別是“十七年”文學傳統與文學成就。針對這種觀點,與會專家們認為,歷史地看,建國60年應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前30年”的基礎與創造,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各方面的成就。我們應當看到,“前30年”,尤其是“十七年”時期,中國當代文藝無論是在作品創作、理論闡釋,還是在文獻整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無視這些成就,以一種懷疑、否定的態度割裂歷史的聯系是不科學的,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歷史觀與方法論。今天,我們應當重新厘定評價當代中國文學史的價值座標,將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文學與文化成就,與“前30年”所開創的傳統在內在精神與價值方面聯系起來,這才是一種審視建國60年文藝發展的科學態度。
建國60年來文藝的發展歷史,是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進程為主軸的。新時期以來,文藝研究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弘揚了與當代中國現實相適應的人文精神與現代性理念,這些都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價值觀為基礎。然而近30年來,相對于引進、介紹、闡發國外現代與后現代文藝理論的持續熱潮,馬克思主義經典文學理論研究卻相對滯后,相對于文學理論應用研究的走俏,文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卻被嚴重忽視和冷落。這些都是當代文藝研究領域所存在的問題。因此,當代中國文藝領域需要一個學習型的、踏實而有責任感的研究隊伍,他們能夠深入到學科中去,在具體的學術研究中去深化、張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同時,他們更應當能夠深入到人民的現實生活中去,關注人民大眾的生活,關注國家的文化建設,以一種堅守的精神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