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華
文件編號:1003-7586(2006)09-0032-03
通過“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一節(jié)的公開課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良好的課堂教學設計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 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在初中時有過初步介紹,但是我省中考中并不考生物學,所以初中大多數(shù)學校并沒有真正地開設這一門課,因為不考,學生也不聽課,他們的基礎較差,但是動物的相關行為學生還有所了解,基本能舉出一些例子。
高中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歸納總結的綜合能力已有較大的提高。
2 教學理念
本節(jié)教學設計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主線是通過興趣引導,自主閱讀,誘引思維開放,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比較分析,積極探究,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3 教學目標
3.1 認知目標
激素調節(jié)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lián)系;神經調節(jié)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lián)系。
3.2 能力目標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抽象思維(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探究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3.3 情感目標
建立自然和社會之間的相互滲透、聯(lián)系、和諧發(fā)展的綜合意識;面向全體,在小組討論和師生交流等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肯定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良好個性。
4 教學方法
興趣引導法、比較法、實驗探究法。
5 學法指導
求同求異比較,閱讀歸納總結結合,對照實驗思考。
6 課前準備
6.1 教師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6.2 學生課前準備
查閱有關動物行為的資料。
7 教學流程
7.1 興趣引導,自然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動物行為的圖片,如白蟻群體成員的分工、大山雀喝牛奶、雞的繞道取食、狒狒的群體生活、猩猩摘取食物、雌鳥喂食、蚯蚓走迷宮等圖片。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教師引出動物行為的概念:是指動物個體或群體的所作所為,即生物對內、對外環(huán)境條件變化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成系統(tǒng)的適應性活動。這樣自然過渡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7.2 設置問題,再次激發(fā)興趣
激素調節(jié)(性激素最明顯)在動物的哪些行為中表現(xiàn)明顯?要求同學根據(jù)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動物行為進行舉例:
① 每年春天的夜間會聽到雄貓和雌貓在墻沿或屋頂上“二重唱”。② 每年春季,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銜泥做窩,產卵育雛。③ 雄螳螂貢獻食物或自己的頭來進行交配。④ 金絲雀繁殖期以唾液腺分泌物營巢(燕窩)。……
教師再設問性激素產生的腺體是什么器官?性腺(睪丸和卵巢)。
接著引用課本上2個實驗:
① 幼年雄鼠注射或口服睪丸酮實驗;② 成年公雞、母雞的性腺摘除、移植、注射或口服性激素等。
然后教師歸納研究動物激素生理功能常用的4種方法:切除法、移植法、注射法、飼喂法。
【例1】 閹割幼兔以利育肥,與之關系最密切的激素是()
A. 生長激素 B. 甲狀腺激素
C. 性激素 D. 生長素
【例2】 用雞作活體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動物性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1) 實驗材料:__________。
(2) 實驗處理:__________。
實驗組(一):__________。
實驗組(二):__________。
(3) 實驗現(xiàn)象:__________。
實驗組(一):__________。
實驗組(二):__________。
(4) 結論:__________。
解析 采用何種方法應根據(jù)具體實驗要求和激素分子大小而定。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器官是性腺,因而用動物做實驗時,應將其性腺切除,然后對比該動物的正常個體,看切除性腺后動物的表現(xiàn),以此證明性腺分泌激素對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功能,為了進一步驗證這種功能最好待失去性腺、充分暴露缺陷后,再給該動物補充性激素,若癥狀得到控制和緩解,則初步驗證了性腺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另外,由于性激素對動物的第二性征有激發(fā)和維持作用,應選擇成年的雞。
此時,再以人為例講述太監(jiān)與變性人,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同時提問如果我們周圍出現(xiàn)了變性人,我們應如何對待他或她,進行健康成長生理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簡單介紹對幼仔的照顧行為。
小結:請一位同學用最簡單的表述方法,總結一下激素調節(jié)的作用機理。老師再課件展示總結。
7.3 問題情境設計,學生自主閱讀,分組討論,完成比較
在學習神經調節(jié)與行為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3 min左右,并展示下列空白表格,請同學們通過閱讀后,分成4個小組分別討論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并進行總結歸納,最后教師組織交流,其中2個小組各選三名代表陳述先天性行為及后天性行為,再由第三小組對前兩組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最后完成下列表格內容(表1)。

教師加以總結完成了表1內容后,由第四小組來回答教師課件展示的事例,以達加深理解,鞏固。
事例1:草履蟲應激性實驗——當草履蟲培養(yǎng)液與清水滴連通時,草履蟲聚集在培養(yǎng)液滴處;當在培養(yǎng)液滴一邊放一粒食鹽時,草履蟲向清水滴處聚集。(趨性)同學回答的幾乎是應激性,教師應該加以認可。
事例2:一只失去雛雞的母雞,會把兩只失去母貓的小貓當成自己的雛雞,對小貓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小貓也安然地接受母雞的撫愛。(本能)
事例3:193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洛倫佐做了一個實驗,剛剛孵化的小鴨看到的第一個運動物體是他本人,而不是母鴨小鴨跟隨他本人走。(印隨)
事例4:大山雀偷飲牛奶——若干年前在英格蘭,人們發(fā)現(xiàn)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的蓋,它偷飲了牛奶,后來過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學會了偷飲牛奶。(模仿)
事例5: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狗吃肉時分泌唾液(非條件反射);后來,人們在狗吃肉前先搖鈴,經過若干次訓練后,只要鈴聲響起,不給肉,狗也分泌唾液(條件反射)。
7.4 教師進行能力提升講解
趨性是動物最簡單的定向反應。它甚至不需完整的神經系統(tǒng)如原生動物的原生質調節(jié)也屬于趨性。
反射是一切有神經系統(tǒng)的生物都有的行為,但一般只局限身體一部分的運動反應。
本能則是系列非條件反射的組合,比反射要高級。
后天性行為與生活體驗和學習有關。印隨發(fā)生在剛出生;模仿發(fā)生在幼年,而判斷與推理特別要求后天的學習,也是動物后天行為的最高形式。
【例3】 探究實驗題:鼠婦是一種小型的陸生節(jié)肢動物。現(xiàn)計劃對鼠婦的某些生活習性進行驗證性實驗,請你根據(jù)需要選擇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以了解鼠婦是否喜歡生活在常溫下的濕土中。
材料用具:鼠婦若干只、圓形紙盒若干個、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
實驗方案:_________。
實驗結果預測及分析:_________。
解析 若在裝濕土和干土的盒中,鼠婦向濕土轉移,說明它喜歡在濕土中生活。在裝有濕土的盒中,若鼠婦向未放冰塊的地方轉移,說明鼠婦喜歡溫暖的地方。
8 教學反思
8.1 教學效果
這節(jié)課較好地把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過程中較好地貫徹了興趣引導法,在問題情境中體現(xiàn)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
8.2 不足之處
該節(jié)課盡管是多媒體課,但時間仍顯不足,如果不是利用課件,時間可能更加不夠,因此在時間的把握和內容的銜接上教師還要下功夫,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地控制課堂節(jié)奏。
8.3 教學感悟
本節(jié)公開課盡管贏得了師生的好評,但壓力更大,教學相長,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因為只有創(chuàng)造型教師才能適應教育的時代發(fā)展,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