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茗
《戲曲文獻學》,孫崇濤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58.00元。
拜讀孫崇濤先生的大作《戲曲文獻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筆者近些年也在進行戲曲文獻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由于學養不夠,缺少經驗,很希望從前輩學人那里得到一些點撥和啟發。早就知道孫崇濤先生在此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為研究生開設戲曲文獻學課程,可惜一直無緣聆聽,因此對其大作很是期待。該書的出版滿足了學界的需要。自20世紀以來,雖然不少前輩學人如王國維、董康、孫楷第、傅惜華等在戲曲文獻研究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不少重要成就,但整體、理論層面的研究一直不夠,缺乏一部從學科角度對戲曲文獻進行全面、深入探討的專門著作,這恰恰是戲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而且,隨著戲曲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年輕學人加入進來,他們也很需要一部具有入門性質的著作指點迷津,以便盡快進入研究狀態,少走彎路。孫崇濤先生的《戲曲文獻學》正好滿足了學界的這一需要。
孫崇濤先生從事戲曲研究多年,在各個領域特別是南戲方面頗多建樹,出版有《南戲論叢》《戲曲十論》《戲曲優伶史》等著作。他對戲曲文獻十分重視,偏重實證研究。在戲曲文獻的挖掘、整理及研究方面,也有多部著作出版,如《風月錦囊考釋》《風月錦囊箋校》《金印記校勘》《繡襦記校注》《青樓集箋注》等。多年的研究使他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既有戲曲研究的長期積累,又有文獻整理的豐富經驗的知識結構保證了全書的高水準。
該書對戲曲文獻研究的開創性貢獻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其內容介紹中所說的,“本書系作者在國內外多年從事戲曲文獻學教學形成的教材,是我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戲曲文獻學概論著作”。據筆者的了解,孫先生撰寫此書目的,除對戲曲文獻學諸分支進行梳理、總結和介紹外,還有兩大明確的學術目的:一是希望并呼吁盡快建立起長期被學界忽視的中國戲曲學“三缺一”的戲曲文獻學,強調其重要基礎地位與不可缺少性;一是針對近年來忽視甚至排斥戲曲、小說等俗文學于“國學”之外的鄙見,提出建立中國戲曲國學體系的口號。可以說《戲曲文獻學》一書基本上體現了孫先生上述學術意圖,因而其意義和價值也并不僅止于戲曲領域。
就筆者拜讀《戲曲文獻學》的整體感受而言,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如下幾點:
該書注意契合戲曲研究學科的實際,對戲曲文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討。戲曲文獻學屬于學科文獻學或專門文獻學,即以戲曲為本位,對該學科各類文獻的諸種特點進行概括和歸納,總結出一些具有規律性的東西來。以往的文獻學多依據經史及詩文等典籍立論,對通俗文學文獻重視不夠,因此所總結出來的特點和規律并不能有效地涵蓋戲曲、小說、說唱等通俗文藝,這實際上也是一般文獻學的局限所在,可惜未能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孫崇濤先生體察到這一點,在其大作中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處理。他一方面介紹文獻學的一般知識,包括版本、目錄、校勘等,點出戲曲文獻與其他學科文獻之間的相同之處,另一方面又重點對戲曲文獻自身的諸種特點進行詳細探討,歸納此類文獻的獨特之處。在此基礎上尋求切合戲曲文獻實際的研究方法。
比如在講到戲曲的版本時,他特別設立戲曲寫本述要這一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戲曲文獻的存在形態及傳播方式與其他學科的文獻不同。其他學科的文獻固然也存在寫本,但不如戲曲寫本之多、之普遍、之復雜。而且,同為寫本,具體形態也存在頗多差異。戲曲寫本固然有不少出于名家之手,但更多的是出于宮廷、出于民間藝人之手,因此在整理、研究時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和研究方法。這在其他學科的文獻研究中也許不算多大問題,但對戲曲來說,則是十分重要的。再如,導論部分將建立戲曲文獻學的意義說得十分透徹,特別是作者列舉的許多文獻整理、研究中存在的失誤例證,很有說服力。
通讀全書,可以對戲曲文獻的各個方面及特點有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對戲曲文獻學與一般文獻學的異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事實上,該書對小說、說唱等領域的研究同樣具有啟發意義。
這首先表現在該書充分為讀者著想,注重實用性。由于戲曲文獻研究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理論方面的探討固然重要,總結出一套適合戲曲自身特點的整理、研究方法,同樣必不可少,尤其對剛入門的年輕學人更是如此。孫先生考慮到讀者的這一需要,在此方面做了一些認真的設計和安排。
比如,除在各個章節中歸納、總結戲曲文獻各個方面的特點之外,孫先生還盡可能詳細地列舉一些對研究者具有借鑒、參考價值的戲曲文獻著作,并對其中具有代表性、影響較大的著作,進行詳細介紹,分析其優劣得失,這些分析本身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很實用,為讀者的檢索和使用提供了很大方便。
孫先生也十分注重研究方法的介紹,對年輕學人進行直接的指導和點撥,如對戲曲版本的鑒定、戲曲校勘的方法、戲曲編纂的原則和體例等都講得相當詳細。對于一個缺乏經驗的初學者來說,這種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版本、校勘等問題頗為繁難,初學者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此時稍加點撥,便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孫先生還在各編后附有豐富的參考資料,主要內容為研究常用的戲曲目錄材料與國家標準化文件,如《官本雜劇段數》《院本名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標點符號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古籍著錄規則》等,為讀者提供了很大便利。需要強調的是,其中《寒山堂曲譜總目》和《復莊今樂府在目》這兩份重要戲曲文獻,較為稀見,不少學人雖感興趣,但難以目睹原件,這次孫先生為方便其他研究者,刊印全文,讓讀者大飽眼福。
盡管孫崇濤先生在其大作中對戲曲文獻的各個方面已經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探討,但筆者作為讀者和后學者,還有一些問題想作更多的了解。比如全書分戲曲目錄學、戲曲版本學、戲曲校勘學、戲曲編纂學四編,如能再增加一個史料編,對戲曲文獻的產生、分布、傳流、搜集等問題進行介紹,感覺會更完備一些。比如戲曲目錄、版本、校勘、編纂編多側重橫向介紹,如能每編增加一章史的、縱向的介紹,對戲曲目錄、版本、校勘、編纂學的淵源流變進行簡要介紹,讀者可以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再比如戲曲目錄學編藏書書目中的戲曲目錄部分,主要介紹了古代私家藏書書目,如能對現代的公私藏書書目也進行簡要介紹,提供必要的學術信息,對讀者則能有更大的幫助。相信孫先生對這些問題也有所考慮,期待將來能再撰文進行探討和說明。
本文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