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明
金融危機演繹到現在,歐美各國經濟態勢半斤八兩,投資者尋求資產庇護所的比差效應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除此亦無他選。
近期,美元儼然成為金融市場上可追逐的唯一熱點,其他非美貨幣緊跟美元走勢變化,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變化相對較為明顯,美元指數不斷震蕩上行,多次觸及到89上方,并于本月初創下近3年來的一個新高89.624。
究其原因,還是避險情緒主導著整個市場,在危機不斷爆發、經濟仍無觸底跡象的大背景下,投資者選擇了相對較為安全的美元資產。
2月出爐的歐美各國宏觀經濟數據差得出奇,歐元區制造業陷入至少12年來最糟糕情況,歐元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下降到創紀錄的33.5。英國制造商2月裁員及降低產出的速度也創下紀錄,且出口訂單大降。讓人最感意外的是日本經濟的突然惡化,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為單季度下滑3.3%,經年化后該數據達到驚人的12.7%,這遠遠超出其他發達國家經濟下滑的速度,日本經濟受到外部環境的沖擊非常大。
不僅新出的數據仍在不斷超出預期的惡化,而且前期已公布數據也是在不斷的向下修正。這也表明年初企穩的跡象不過是假象。美元指數也就是在這樣的情緒當中不斷地盤整攀升,當市場“高興”時,美元指數稍事喘息,高位盤整;當市場“不高興”時,美元指數重整旗鼓,一路上揚。
在宏觀基本面惡化得讓人咋舌之際,歐美金融業一個接一個的重磅炸彈空投到市場,商業銀行體系的巨額負債將會導致美國整體國家債務規模翻番,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正處在危險的邊緣,導致了市場對美國國債體系更大的不信任。

歐洲金融體系受到的創傷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估計,歐洲銀行系統問題資產總額可能高達歐洲銀行資產負債表的44%,而東歐金融機構過度依賴外幣貸款,內憂外患,歐元區金融體系的不確定性驟然放大。
在歐美各國都是半斤八兩的時候,比差效應開始在投資者尋求資產庇護所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但在金融危機演繹到現在這個階段,投資者已無別的選擇,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向美國。
當然,還我們以前說過,現階段美元必須堅挺。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救市的融資,主要還是以美國財政部發國債,其他國家投資者購買的方式進行。這比直接印刷美元更有意義,但這樣做的前提便是要讓投資者相信美元資產無比堅挺。只有資金不斷的流向美國,才能為極度“貧血”的美國資本市場“補血”。
現在市場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壓榨機,而撲朔迷離的數據和不斷惡化的金融機構,就像催化劑一樣不斷的將市場的不安情緒從壓榨機里壓榨出來。投資者既看不到前期救市措施起到了作用,也看不到金融機構還有多大的窟窿需要去補,更不知道經濟何時才能觸底。尋求資產的庇護所是目前投資者唯一的目標。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只要全球低利率環境不改變,美國巨額債券還有人認購,而全球經濟沒有穩定下來之前,美元走強的趨勢就是符合邏輯的。當然不可能持續維持不斷上漲,上漲途中回調是必然的。
所以,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目前美元指數上方壓力相當大,如果沒有突發事件推動的話,美元指數回調的可能性較大。非美貨幣(除日元)短期下跌趨勢可能會有所緩解,但是上看的空間并不是很大,操作上建議區間內反向操作,突破區間,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