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加拿大特約記者 薩 蘇 孫秀萍 陶短房
“日本媒體喜歡取笑別國的世襲政治,其實日本政界的世襲更嚴重。”臺灣《聯合報》日前這樣評價日本國內限制世襲政治的激烈爭論。23日,日本反對黨民主黨突然通過限制議員世襲候選人資格的決議,向日本國內“世襲政治”開了第一炮。但執掌日本政權的自民黨眾多政界高層則對這一動向搞起“大合唱般的抵制”, 首相麻生太郎也出來反對。二戰后日本共產生過30位首相,其中純粹平民出身的僅兩人;近年來7位首相中非世襲家庭出身的只有1位。《紐約時報》4月15日報道稱,“這種近親傳承模式,是近來日本國政癱瘓的主因之一,它使日本對金融風暴的反應遲緩,阻礙新人才、新想法進入政壇,助長社會不公”。日本雅虎網站23日在首頁刊登題為“世襲議員拼死反對,自民黨的限制世襲政策做得到嗎?”的博客文章,不客氣地懷疑日本政界根本沒有對“世襲政治”進行徹底改革的決心。
限制世襲遭高官強烈反對
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23日的晚刊幾乎都在頭版頭條報道稱,民主黨制定政權公約,決定從下屆國會選舉開始限制世襲現象,即在同一選區內不承認世襲候選人的資格。世襲候選人概念是僅指議員子女,還是包括配偶及其他親屬等細節將隨后決定。報道認為,這是民主黨為挽回因小澤事件造成傷害走出的一步棋,但執政的自民黨還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未達成一致意見。
日本近來有關“世襲政治”的爭論始于4月13日,日本自民黨選舉委員會副委員長管義偉稱,“要獲得這次眾院選舉的勝利,自民黨必須與過去的自己切割。世襲這種事情如果不早日終止,這次是沒有指望的。”他提出要建立政權公約,對政治門閥在議員選舉中的“世襲”現象通過法律進行限制。
近年來,日本“世襲政治”多次遭到抨擊,特別是前首相安倍和福田面對困境先后辭職后,在野黨批自民黨患上了“懦弱和對國家不負責任”的“世襲政治病”。這次自民黨內部傳出終止世襲政治的聲音,日本各大媒體紛紛對此進行深入報道,并對各政治人物窮追不舍,追問其對“世襲政治”的態度,首相麻生首先成為媒體的追逐對象。麻生的外祖父是前首相吉田茂,父親也是議員。在首相府最近兩次記者招待會上,麻生都被問到這一問題,麻生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在1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麻生稱:“不讓誰參選是一件困難的事,目前不大可能對議員候選人的提名進行限制。世襲限制列入選舉公約需從長計議。”在2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麻生三次打斷詢問這一話題的記者,要求記者“向說限制世襲是眾望所歸的人去問”,“我沒什么好說的”。
日本政壇對這一問題分成了態度截然不同的兩派。18日,自民黨資深議員平澤盛榮在接受TBS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二世議員把持選區的局面剝奪了其他人才出頭的機會”,他還直接舉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次子小泉進次郎作為例證。管義偉20日在接受《每日新聞》采訪時表示,“反對的浪潮越強烈,我的斗志越旺盛”。但《每日新聞》同時稱,雖然有部分自民黨骨干和年輕議員表示支持,但是這些人只是少數派。《產經新聞》21日報道的標題是“限制世襲公約遭世襲閣僚反擊”。官房長官河村建夫說:“鑒于存在候選人的自由,選舉的自由,對此進行規制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文部科學大臣鹽谷立文則說,“進行這種限制是違反法律的”。少子化對策大臣小淵優子表示:“為什么要那樣注意別人的出身呢?看工作干得好不好才是。”法務大臣森英介回答最直截了當:“我的家族從大正13年(1924年)一直就是議員,難道現在不讓我當候選人是合理的嗎?”
世襲政客統治日本政壇
所謂“世襲制度”,是日本政界一種特殊的傳統。日本的政治門閥色彩濃厚,常有政治世家出現。這些世家在地方選區上多半有自己的“自留地”,通過長期經營,有組織地控制當地選票,在固定地區形成別人無法抗衡的勢力范圍。由于這種勢力范圍是屬于家族的,當家族領袖退休時,選區被作為政治遺產傳給后代。無論其后代才德如何,都可以順利進入執掌日本國政的國會,成為“二世”或“三世”議員、大臣甚至首相。
據統計,二戰后日本共有30位首相,出身平民的只有家里開照相館的海部俊樹和漁民家庭出身的村山富市。自1990年至今共有12位首相,有8位出自政治世家,最近7位首相中非世襲家庭出身的只有1人。民主黨代理黨首菅直人曾感嘆說,“自民黨內如果不是首相的兒子或孫子,根本沒機會成為首相。”
日本議會的世襲傳統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代,當時日本的議院貴族院中,世襲是一種公開的做法。戰后,盡管日本不再存在貴族院,但包括世襲在內的門閥政治傳統一直有著深刻的影響。自民黨在日本長期執政,內部關系盤根錯節,世襲政治尤其明顯。這一屆日本首相麻生組閣時,甚至被媒體稱為“世襲內閣”,18名閣員中有16人是前首相、國會議員或縣議員的后代。總務大臣鳩山邦夫是前首相鳩山一郎之孫,外相中曾根弘文的父親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少子化對策大臣小淵優子的父親是前首相小淵惠三,其他大臣如防衛大臣浜田靖一的父親是自民黨原副干事長,法務大臣森英介也是家傳三代的議員。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僅存在于自民黨中,其他黨派也大多存在“世襲議員”,只是沒有自民黨這樣嚴重。據說唯一沒有“世襲議員”的,只有日本共產黨一家。
日本“世襲政治”有一定的操作手法。在日本,當選議員參政需要三種“神器”:地盤、招牌和錢包,即支持者、知名度和經濟實力。日本國會議員一般都有固定的選區,這讓傳統政客可以在地方上長期經營其勢力范圍,織出一個龐大的支持者網絡,而這些人當上議員或大臣后,就通過政策、撥款、補貼等方式給地方謀取各種好處。田中角榮當首相時,利用國庫為地方大興土木,甚至讓新干線從東京直通其偏遠的家鄉,讓家鄉變成自己家族的鐵票區。即使田中因貪污案被罷黜,中風又不能動彈,直到病逝他都牢牢控制著選區。不僅如此,其女兒田中真紀子還不費吹灰之力繼承了這份豐厚的政治資產。另外,世襲子弟憑借父輩、祖輩的名聲,在知名度上也占很大便宜。在宣布接班人之前,日本政客還通常把有前途的子孫調到身邊任政治秘書,一來讓他們掌握政治手段和權術,二來增加他們的曝光率。
“日本為此將難以立足世界”
二戰后,美國對日本政治體制的強制改造并未觸及這種“世襲”的政治傳統,這對穩定當時的日本政局曾經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極影響日益深重。4月15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通訊,描寫日本神奈川縣第11選區的選舉情況。這篇文章稱,作為司機兒子的民主黨候選人橫勝仁非常努力,但當選的希望十分渺茫,因為這個選區是“小泉家的地盤”,即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家族所在的選區。小泉家族已連續三代把持該選區的國會議員席位。小泉日前正式宣布退出政壇,并將這個選區公開讓次子小泉進次郎“繼承”。《紐約時報》援引東京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加藤的話說,“這就像要驗血才能參選”。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也稱,盡管世襲現象在許多國家都存在,但都不及日本嚴重。美國也有肯尼迪家族這樣的政治世家,但世襲議員比例不到5%,英國下院更不到3%,而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議員中的51%都是世襲議員。這篇文章還稱,近幾屆日本首相一遇挫折便撂挑子不干,實際上也是這種世襲制造成的惡果———得來不費工夫,失去和放棄自然也不會覺得可惜。近年來,安倍、福田相繼辭職,麻生民意支持率也很低,日本政局處于動蕩之中。美聯社曾報道稱,日本選民對經濟和政治僵局越來越感到擔心,民眾普遍對自民黨失去發展方向感到失望。去年福田辭職時,法新社還稱,“在政治上,日本只是個發展中國家”。
日本《周刊寶石》網站的文章稱,世襲正在侵蝕日本的政治,也是自民黨活力減退的一個因素。《東京新聞》此前曾評論稱,那幫“世襲公子” 長期住在東京,選舉地盤卻在農村或地方基層,怎能對民生疾苦有切膚之感?日本稱這些世襲政客為“生活在云端的人”。自民黨因此越來越遠離基層民眾,形成今日自民黨恐懼大選的窘狀。由于針對的對象太多太復雜,日本多數媒體只是大量報道,評論并不太多,網絡上的聲音則要尖銳得多。日本網上的民意調查表明,反對世襲政客的人是支持者的7倍。“日本網絡新聞社”組織民間調查員在網上公開撰寫“政治家檔案”,曝光政治家之間的親緣關系。在《每日新聞》20日題為“首相認為規制世襲應當慎重”的報道后,許多網友紛紛發表意見。一個叫名瀨的網友寫道:“最近的二世,三世政治家們的表現實在讓人難以看得上。這樣下去,日本就無法立足世界了。即便不對世襲議員進行限制,對他們進行資格考試如何?現在全世界從事某個職業都需要考下執照,為何不對議員也進行資格考試呢?”
“日本保守政治的特征”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日本是世界大國中少有的幾乎未經歷過革命洗禮的國家。從明治維新開始,基本是以改良方式實現社會變革的。戰后,雖有美國的強制改造,但日本等級、男女、內外等許多舊有封建傳統并未得到應有的改造。一般西方國家的民主選舉是針對封建世襲而來的,但在日本,由于傳統的等級觀念及利益格局在現實中仍頑強存在,在形式平等的選舉中,世襲政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庚欣認為,目前日本政壇人物多數是世襲。這些人掌握著各種資源,在政策延續、人脈融通以及與國際社會聯系等方面都處于一種壟斷地位。這種壟斷不僅表現在人員構成上,而且表現在政策取向、利益分割、價值觀念等各方面。這就使得日本政治具有明顯的保守特征,在面對重大社會轉型之際,尤其缺乏活力與創新性。
新加坡《聯合早報》此前的一篇評論稱,世襲政治早已是日本保守政治的特征。從政治學角度來看,政治被一批既得利益者、視政治為私產的傳統世家所壟斷,有抱負、有理想、有才干的人被排除在外,明顯是對民主制度的破壞。至于這些政客動輒拂袖而去,既是少爺氣質的表現,也是世襲政治的必然結果。這是自民黨的宿命,也是日本政治難現代化的重要原因。▲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