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鷺
相信繼“正龍拍虎”、“三鹿投毒”之后,“大坪作假”會成為2009版中國日歷中的新成語。
23日上午,重慶市渝中區教委公布了大坪中學女足參加中學生女足世錦賽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這支“世界中學生冠軍隊”中只有3人為該校在讀學生,其余15人均來自中國國少隊,這嚴重違背了國際中學生體育聯盟“只允許同一所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參加”的競賽規程。
比作假更令人汗顏的是,管理部門對此事的處理結果只是退還獎杯、公開道歉以及對校長記過處分。誰不知道,大坪中學如果沒有“上級部門”的默許、同級單位的協作以及下級人員的配合,這些“優秀”的女足苗子能匯聚成一隊嗎?有關部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太明顯了。
樹欲靜,風不停。在“易建聯年齡門”、“中國奧運體操冠軍年齡成疑”等一系列事件還未平息時,“大坪作假”無疑把中國體育的誠信問題再次推到臺前。美聯社、共同社等多家外國媒體在報道此事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數字:據中國某省體育部門3月初的一份報告顯示,經過骨齡測試,省內約1.5萬名年輕運動員中有20%修改了年齡。
中國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但大坪中學的抓法無疑是個反面教材。目前,這些“奪冠”的女中學生們,很可能面臨國際足聯禁賽的處罰。這不是拔苗助長是什么?▲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