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常誠 郭 霞 本報記者 鐘玉華
“東京車展智能科技是賣點,法蘭克福車展核心技術是特點,北美車展能源技術是看點,而這次上海車展,只能說是以熱鬧為特點了。”英國《金融時報》20日的報道給上海車展這樣的評價。與底特律、紐約車展的慘淡不同,幾乎所有大牌車企都來到上海趕場。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中國車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車展本身的國際影響力并不很高。中國的車展更像是一個集貿市場,多的是看美女車模的人,少的是國際大車展的秩序與專業。
喧囂的場館難覓汽車文化
上海車展現在是全球車展為數不多仍然保留美女車模的車展之一。現場還有很多人開玩笑說,去車展是為了看車,更為了看車模。記者在現場發現,今年的上海車展雖然遇到世博會地鐵施工的客觀原因,但車展周邊的交通狀況相對來說還是在可忍受的范圍之內,2號線地鐵還增加班次,縮短了間隔時間,由原來的5分鐘縮短至2-3分鐘。不過,由于車多,要想開車或坐出租車到車展附近仍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們通常需要把車停在離車展展館較遠的地方,然后步行過去。媒體日結束時,路邊還有人追著記者問是否要賣證,記者當然不會賣,但這種騷擾總不能避免。另外,黑車和出租車拒載也有記者碰到,這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雖然與上海車展的情況并不完全相同,但北京車展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車展的現狀。日本時事通訊社在評價2008年北京車展時,連連驚呼:人多!人多!人多!文章認為,吵吵嚷嚷的北京車展如同在趕廟會。近6萬平方米的室內展館,人潮洶涌,而展館之間卻很少能找到可供休息的區域,不少體力難支的觀眾,干脆坐到了廠商的布展臺上。美國《新聞周刊》稱,盡管主辦方一再宣稱,展臺噪聲超過75分貝將被停電處罰,但這一限制實際上形同虛設,各參展商為吸引眼球,都動用了具有震撼效果的音響設備,歌舞表演你方唱罷我登場。還有一些大牌廠商唯恐現場不夠火爆,請來了各路明星助陣,更引得場館內尖叫聲不斷。
路透社報道稱,北京車展與世界五大車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相對于50多萬的觀眾,6萬平方米的展館已經不堪重負,停車、餐飲等服務都難以保障,更無法奢望舉辦技術交流和現場試車之類的豐富活動。法新社認為,北京車展更像是一場“娛樂秀”,喧囂的場館難覓汽車文化。
中國成巨大的購買中心
“對于焦頭爛額的汽車業而言,上海車展正在演變成全球汽車巨頭瘋狂賽車中的一次事關生死的排位賽。”有外國媒體這樣評價上海國際汽車展。美國CNBC20日報道,全球車企瘋狂的背后是中國市場的巨大引力。報道援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稱,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是257萬輛和268萬輛,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1500個參與角逐的游戲者都已認定,中國是全球車市未來的希望、寄托乃至起死回生之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錢平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中國雖然不是品牌中心、設計中心,卻是巨大的購買中心,有旺盛的購買需求。各大品牌誰也不敢忽視中國。中國車展因為市場因素而魅力十足。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國家汽車市場萎縮,中國市場更顯得彌足珍貴,所以今年中國上海車展熱鬧異常。
中國車展影響力中等偏上
錢平凡認為,中國的車展還在起步階段,布展水平還不高,現場布置粗糙、嘈雜、和車很不搭調的車模,感覺更像個集貿市場。這和我國展會發展水平不高有關,也與汽車業發展水平有關。我們從2004年開始才提中國正在進入汽車社會,人們對汽車的了解還不多,停留在看熱鬧階段的人還很多。成熟的車展展示的是汽車業的新技術、新趨勢,和車企的文化。而我們還在用一些美女吸引眼球。中國的車展還有個特點是展銷,即一邊展覽,一邊賣。這是階段性的特點。錢平凡認為,評價車展的影響力有很多指標,但參展企業多少是硬指標,從2002年開始,中國車展吸引的外國車企開始多起來。中國的車展從影響力來看,是中等偏上的,而且處于迅速擴大影響的階段。
據《環球時報》駐德國記者了解,作為汽車大國,德國每年有30個左右車展,其中最大的是法蘭克福車展和漢諾威車展。前者側重家庭用車,后者側重商用車。記者在參觀漢諾威車展時發現,展館附近交通方便,很少出現擁堵現象。漢諾威交通部門在車展期間開通了從機場、火車總站直達漢諾威展覽中心的專線火車和汽車。不過,與中國的車展相比,漢諾威車展的觀眾并不算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漢諾威本身的人口不多,只有50萬,另外德國的大小車展很多,與車有關的銷售公司遍地都是,人們對車展已經覺得很平常了。為了吸引觀眾,漢諾威車展還提前兩個月開通了網上售票,門票里還包含了市區公共交通的費用。▲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