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淑嫻 邢佳 奈方方
中圖分類號:D6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25-01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如果說未來的出路在現代化,那么,牽涉到9億農民生息休養的村民自治對中國現代化就具有基礎性的意義。本文主要闡述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分析了影響村民自治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村民自治;民主監督司法
近幾年,與農村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實,使農民得到了實惠,但農村存在的沖突時有發生,雖然不具普遍性,但說明農村工作還存在問題。村民自治作為農村運行的主要制度之一,不可避免的與此有關系。本文揭示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些對策。
一、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
村民自治,首先內容上包含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其次程序上包含各項內容運行的規則和方法。下面將分別闡述它們中存在的問題:
1.“忙”的民主選舉
3年一次的民主選舉,忙,當然是針對想當選的人,先要募集人員,其中有能言的,勤快的,還有兇煞的。接著就是派他們走訪各戶,自己也不閑著,要親自拜訪有威望的人。市場經濟下,光拜訪不行,帶點才覺得底氣足,從米面到鈔票,一來體現我們經濟水平提高,二來反映我們思想與時俱進。臨近選舉日,還要準備演講,當然,演講只是形式,不出意外,會順利當選,如出意外,哪個村民搗亂,此時要不收買,要不打壓。當然這是個例,但看出其中的問題為日后村委領導腐敗等現象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2.“獨”的民主決策
村民會議主要是決策機構,但是,在一些村務決策中,有的鄉鎮領導把個人意見強加于村民決策中;有的黨支部書記習慣決定一切;有的村委會主任有事不商量。長此以往,村民要么沉默,要么在沉默中暴發。我們不否認大多數村落還是民主的天空,但是也有個別領導者享受著孤獨的快樂。
3.“壓”的民主管理
村領導在管理中,最頭疼的就是上訪戶,在此,舉個親歷,2008年的奧運會,是件大事,保持當時穩定是領導者的責任,有些地方,做了些匪夷所思的規定。我生活的市,規定,此間進京上訪,以危害國家安全罪論,拉上訪者的出租車司機也以同罪論,原來危害國家安全罪不小心就會犯,定罪不去法院,直接拉到監獄執行,而且21世紀也實行連坐。村領導對上訪戶,要壓住。
4.“弱”的民主監督
村民自治中,村民是監督的主體。孟德斯鳩曾提出不受監督的權力易被濫用。民主監督,是重要的一環,但現實中確最弱。
5.“輕”的程序
其次,程序上,自古重實體,輕程序,村民自治中,違規操作是普遍現象。
二、影響村民自治的因素分析
1.影響村民自治的經濟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村民自治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的生長和發展由經濟基礎決定。《女人的村莊》正在熱播,反映了現時女人也頂半邊天,但也折射出一些問題,村民要先填飽肚子,才會關心政治。歷史也體現了這樣的規律,資產階級裝滿鈔票,才要求擁有政治權利來保障既得利益,進而革命。我國的改革也是先在經濟領域,現實中也是經濟好的村,村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高,村民自治搞的好些。
2.影響村民自治的政治前提
村民自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在農村的實現形式,本身就是我們的政治體制結合國情建構出來的,它從無到有,從有到泛,每一步,都與黨和政府的肯定,提倡,引導和規范有關系。
3.影響村民自治的文化條件
傳統小農意識不僅積淀于傳統文化中,且根植于現實土壤中。沉積在農民意識中的傳統文化心理以特殊形式影響著人們對村民自治的態度和行為,主要表現在:(1)權利意識模糊一些村民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輕易把自己的權利相讓(2)宗法意識復燃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造成了人們宗法觀念的根深蒂固,宗法與現代的村民自治理念嚴重不符,但是,在農村這個熟人關系圈內,不僅現實的存在,而且在骨子里扎了根。(3)政治冷漠客觀存在 “與世無爭”的傳統觀念影響著村民對政治參與不積極,有些村民認為誰當上村領導與自己無關。(4)以權代法時有發生權大于法的觀念在我們這個有幾千年官本位的國家里很有市場。
三、探索解決村民自治中問題的對策
正如上所述,村民自治中最弱的是民主監督,這塊雞肋,讓不良動機的人鉆了空子。在原有的監督體系中,主要由政府、村黨組織和村民三股力量組成。其中,村民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個村民都有監督權,等于無人行使,除非其利益被侵害。有些地方,村黨組織要么專斷要么軟弱無力,剩下政府是最強的監督者,但誰來監督政府呢?實際上,原有的監督體系是一種單線的模式,彼此不發生制衡,勢必這樣的監督體系不穩定。
如另建監督模式,經濟成本太高,再者傳統文化慣性影響的村民,未必買這種新事
物的賬。因此,何不對原有的加以改造,使其穩定并易讓村民接受。要使原有的穩定,必須
引入新的力量—司法,與其說引入不如說增強。鑒于法庭在農村的先天優勢,增強司法力量,
可以通過完善法庭建設來加強,具體有以下對策:
(1)逐步按鄉鎮區劃設立人民法庭 一是便于村民進行訴訟,二是通過對案件的處理起到監督政府的作用。
(2)推廣巡回法庭制度一是巡回法庭可以及時解決村民自治中違反法律而引起的糾紛,使這些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巡回法庭就地辦案,可以傳播法律知識,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監督村民自治中違法現象。
(3)建立準司法干事制度每年成千上萬的人參加司考,但通過率在去年約為25%,未通過的人將何去何從,繼續考還是轉行,何不為這些人拓展新的就業渠道,國家可以組織村級準司法干事考試,吸納這部分人,他們要比那些沒有受過法律教育的大學生對法律的實施有優勢,可以負責調解工作,處理糾紛,充當村級組織的法律顧問,監督村民自治中的違法現象。
有理由相信,經過努力,村民自治會朝著健康的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尚重生: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 鄭永流:當代中國農村法律發展道路探索,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3] 蔣傳光:中國農村民主與法制進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 劉丹:鄉村民主之路—中國農村基層直接民主的發展及其法制化著 湖南人民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