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34-01
摘要: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潮紛紛涌入,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在國內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有的人鼓吹中國走“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道路。然而,民主社會主義是世界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所信奉的政治理論,是一種改良主義的資產階級思潮。因而我們必須在國內,尤其是在黨內警惕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泛濫。如果對這股思潮不加批判,而聽任其蔓延和泛濫,就有可能葬送黨和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
關鍵詞:民主社會主義;改良;危害
我國目前正全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并處于社會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社會轉型時期,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卻處于低潮,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和平演變”從未停止。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我國又出現了鼓吹中國走“民主社會主義模式”道路的思潮?!懊裰魃鐣髁x模式”的鼓吹者說:“民主社會主義既演變了資本主義,又演變了共產黨,正在改革世界,”“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雹偃欢袊伯a黨八十年的革命和建設經驗卻告訴我們,中國只有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是中國正確的發展道路,民主社會主義并不是中國前途的選擇。
一、民主社會主義的概述
民主社會主義是世界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所信奉的政治理論。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價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設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并推進國際民主的“社會主義”,它實現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民主社會主義是肇端于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的政治理論體系,是從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演變而來的。它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的命運是與資本主義的興衰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表明,每當資本主義發生危機、工人運動蓬勃開展的時期,馬克思主義盛行之時,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就大大縮小;而當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對穩定、工人運動處于低潮時,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就迅速蔓延。
民主社會主義是把民主思想與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的那一部分人的思想,如畢舍、路易·勃朗、拉薩爾、肖伯納等。而德國的伯恩斯坦是把民主思想與社會主義理論進行體系化整合的完成者。伯恩斯坦考察了歐洲社會的實際情形,在重新認識了“科學社會主義”和其他民主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思想之后,最早提出了“民主社會主義”這一概念,并明確地提出了“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而斗爭的手段,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最終形式”②的理論觀點,是他完成了民主社會主義現代理論體系的奠基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民主社會主義成為社會黨國際及其所屬各黨正式使用的、說明它們的理論和政策的總概念,也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和統一的、同時具有多元性和開放性的思想理論體系。
二、民主社會主義的主要觀點
經過長期的發展,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已趨于穩定和成熟,其最根本之點就是以主觀唯心主義的倫理價值觀作為其思想和理論基礎;以多元化的指導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相抗衡;在變革現實中,主張采取漸進的改良主義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社會主義的民主本質論。民主社會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就是要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正義的社會?!懊裰魃鐣髁x是建立一種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原則,在這種秩序下,所有的人都能通過團結互助和社會的組織而在生活的一切領域享有平等的自由權利?!雹?959年11月社會民主黨的《哥德斯堡綱領》里寫道:“社會主義只有通過民主才能實現,民主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才能完成。”④并且民主社會主義者強調“在黨內和社會主義國家內,民主必須高于一切”,⑤“社會主義的目的是將民主擴展到社會的一切領域,而永遠不取消民主。”⑥
第二,多元指導思想論。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多種途徑,是歐洲及人類文明進步的普遍思潮與產物;不贊成社會主義思潮具有單一的理論基礎,反對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唯一思想淵源和指導理論,但并不排斥馬克思主義,而是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之一。他們認為社會主義不應以某一固定的哲學宗教、社會思想為其理論基礎,而應兼容并收任何符合其倫理主義和改良主義的思想材料。
第三,人本主義人性論原則。民主社會主義從人的本性出發,將實現不分階級的人權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內容;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意義在于自由、公正和相助,這是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價值范疇,也是人權基本內容,它們的實現程度標志著人權的實現程度和社會進步的程度。
第四,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種道德倫理需要、道德抗議,否認其歷史必然。社會黨國際和西歐國家的社會民主黨人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不是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聯系,而是一種道德價值,這種道德價值旨在消除資本主義社會關系中的矛盾,實現人和人之間的超階級團結。并在1951年的《法蘭克福聲明》的“序言”中明確宣稱“社會主義的實現不是必然的。它要求所有信仰者做出個人的貢獻?!?/p>
第五,超階級的國家觀。民主社會主義反對由階級及其政黨來統治國家的理論和實踐,認為應當通過民主和法制使國家成為全體人民自由的國家,國家應當是超階級的公平、正義的(強制)力量。拉薩爾認為“國家是個人在一個道德整體中統一,”“國家的宗旨就是使人的本質能夠積極地發展和不斷地完善?!雹?/p>
第六,議會道路論。民主社會主義主張走民主和平的及議會的道路改造社會與國家,推動社會與國家的進步。因為社會主義的實現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認為在任何時候社會主義的目標都只有妥協的手段才能實現。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提出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在于“民主”,而不是“專制”,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而不是靠“暴力革命”進入社會主義,他們主張議會道路、階級合作和政治妥協。但同時,他們又認為,如果專制、極權、獨裁的國家機器阻撓和破壞社會與國家的進步,可以訴諸于人民支持的暴力來反抗這一國家機器。他們強調,通過短暫的暴力革命去實現社會主義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因為它只造成社會政權的更迭,不利于社會深層結構的改造,反而顯得粗暴和不道德。
第七,多黨制理論。民主社會主義認為多黨制是民主制的基礎與保障,堅決反對一黨制和無產階級專政,并以誣蔑性的言詞來攻擊共產黨和無產階級專政。并強調“民主制要求不止一個政黨有存在的權利和當反對派的權利?!雹?/p>
第八,全民性政黨理論。民主社會主義否認黨是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更否認以一個階級的政黨去領導和實現社會主義;主張擴大社會黨的階級基礎,組成全民性的群眾性的人民黨。他們反對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認為實行民主集中制勢必導致極權;主張黨實行“權力擴散原則”,即黨員個人及黨的基層組織應享有充分的權力,以發揚民主、反對專制。1921年多數派社會民主黨的格利茨綱領寫道:“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城鄉勞動人民的政黨。它的目的是使依靠自己勞動成果為生的體力和非體力勞動者聯合起來支持共同的原則和目標,以便共同為民主和社會主義而斗爭?!阿?/p>
第九,關于現代資本主義的理論。民主社會主義認為,由于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大發展,經理階層的興起,社會福利的增加,工人工資水平的提高,以及股票持有者的增加等等原因,已經使得私有制與經濟、政治權力的掌握不相一致。工人階級的經濟、政治地位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社會勞動階級的“白領化”日趨增強,中產階級興起。這一切都使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工人及其他勞動階級已不具備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那種革命意識,而代之以追求社會進步與和平發展的改良意識。因此,伴隨著科技與生產力的進一步革命,通過民主途徑實行社會主義因素的滲透與發展,必將和平地實現民主社會主義。
第十,“第三條道路”理論。民主社會主義既反對傳統的資本主義,認為通過對資本的私人壟斷實現了個人對社會的壟斷與控制;也反對列寧主義式的社會主義,并將傳統蘇聯模式等同于社會主義,指責其集權專制,違背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民主。因此,他們自稱民主社會主義是不同于傳統資本主義和“蘇東”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他們主張通過實行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來實現社會主義。在1989年社會黨國際第十八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原則聲明》中強調“不應把經濟權利看成是對缺乏主動和無所作為的個人給予施舍,而應看成是確保全體公民積極參加社會服務的項目的必要基礎。這里涉及的問題并不是資助那些處于社會邊緣的人,而是為一體化創造條件,使人人都享有社會福利?!雹?/p>
三、民主社會主義的現實危害性
民主社會主義是一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改良主義的資產階級思潮。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各種思潮涌入國內,特別是蘇東劇變以后,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我們黨內也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因而,我們必須在我國政治思想領域,尤其是在黨內,必須警惕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泛濫。因為如果不對這股思潮進行嚴厲的批判,與之作堅決的斗爭,而聽任其蔓延和泛濫,就有可能重蹈蘇聯東歐的覆轍,進而葬送黨和社會主義的前途。
民主社會主義主張超階級的國家觀,主張階級調和、階級妥協。然而,縱觀階級社會的發展史,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和偉大動力,因而階級斗爭理論是了解和把握階級社會發展的鑰匙。所以,“必須牢牢把握住社會劃分為階級的事實,階級統治形式改變的事實,把它作為基本的指導線索,并用這個觀點去分析一切社會問題,即經濟、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問題。”11我國當前雖然放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可是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并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尤其當前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然十分激烈。然則階級矛盾已經不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具有其本質特征:政治上,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經濟上,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按勞分配,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然而民主社會主義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卻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主張實行資產階級的多黨制;贊成議會民主制;反對公有制占主體地位,要求實行私有化;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思想地位,主張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因而,如果不對民主社會主義思潮進行堅決斗爭,就會使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劃不清界限,導致人們思想混亂,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就會遭到破壞,甚至葬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要求人們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聯邦德國]托馬斯·邁爾 等著《論民主社會主義(譯文集)》.東方出版社1987.2
[2]劉成,馬約成.《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緣起與演進》 重慶出版社.2006.1
[3]殷敘彝 著.《民主社會主義論》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9月
[4]《列寧選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995
[5]徐崇溫.《當代外國主要思潮流派的社會主義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7
[6]徐覺哉.《社會主義流派史》(修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月
* 作者簡介:郝利,女,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