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轉 劉艷萍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49-01
摘要:從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水資源如何有效地可持續發展并得到合理利用,探討多種灌溉技術和相關技術措施,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可持續;規劃;節水措施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水資源并不豐富并且地區分布十分不平衡。淡水資源總量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13 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約2420m3,只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全國河川多年徑流總量約26300×108m3,其中地下水資源補給量約7700×108m3,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來自降水,既密切聯系又相互轉化,扣除其重復部分,初步估算全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7200×108m3,其中可用總水量(減去無人居住區)約11000~12000×108m3,占水資源總量約40%~45%,而實際可用水量僅7000×108m3 左右,利用率約60%。在這7000×108m3 水中, 由于水污染, 實際可用的清潔水僅有4000×108m3 左右,即約有3000×108m3 水受到污染(按年污水總排放量38×108m3,將使3000×108m3 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資源緊張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需水量將愈來愈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國有可能在未來出現更嚴重的水危機,水資源問題已成為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措施
1.地表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措施
(1)飲用水資源保護
全社會動員起來,控制排污總量,限制、取締沿江污染工廠、企業。對于雙流縣來說,要切實的保護飲用水源,要切實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應做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生態農業等綜合措施,以涵養水源、控制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并通過過慮、吸收或吸附各種營養元素和污染物質,減少細菌數量,保護和改善水質。
(2)一般地表水資源保護
水量調節方面,水務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的改造、建設,如改造灌渠、水庫、塘堰,興修微水池等用以蓄水來調節天然來水的時空分布不均。水質方面,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控制污染源,建立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對雙流縣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同時要按照法律、法規,在政府的引導、調控下,限制、取締排污企業,合理分配水量,通過宣傳提高公眾水資源保護意識,節約用水,建立節水、防污型社會共同保護水資源。
2.地下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措施
(1)飲用水源地地下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措施
對于地下水水量的保護,水行政部門對于地下水開采要嚴格把關,嚴格水資源論證制度,對地下水開采進行科學管理和指導,合理開采,使開采量與增加的補給量和減少的天然排泄量之間達到平衡。
在水質保護方面,對于集中供水水源地,要劃定水源地保護區,保證其補給部分水不致引起地下水水質惡化;對于分散飲水水源地,可采取改建廁所為防滲旱廁、建排污溝,保護水源不受污染。
(2)一般地下水資源保護規劃及其措施
山陽縣平壩區在水質保護中應避免、減少平壩區農田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化肥使用,避免旱廁等“天窗”入滲物污染地下水體。在水量方面應避免人工大降深、過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含水層的疏干。另外,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相互補給關系,應防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
山陽縣丘區地區水資源保護除平壩區的保護措施外,更應改注意以節約用水、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做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生態農業等工作,以調節河川徑流、調蓄地下基流、控制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并通過過慮、吸收或吸附各種營養元素和污染物質,減少細菌數量,保護和改善水質。
二、綜合節水技術措施研究
1.工程節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襯砌 、低壓管道輸水、機電井建設、地面灌溉設施改善、噴灌和滴灌系統 ,此類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 2.農業節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稈還 田和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 。推廣塑料薄膜覆蓋及保護地栽培,發展設施農業,普及良種和使用抗旱保水劑。改進種植結構和耕作技術,以及防風林建設和水土保持,此類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產品質量,降低農田水分蒸發耗水量。
3.覆蓋保墑技術.在耕地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秸稈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發 ,減少地表徑流,蓄水保墑,提高地溫改善土壤物理性狀.起到蓄水保墑 、提高水的利用率,促進作物增產的良好效果.秸稈覆蓋一般可節水 15% 20%,增產10%—20%.覆蓋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層土壤水分 l% 4%,節水 20%—30%,增產 30%—40%.
4.考慮農業種植結構
節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但僅靠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產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農業措施的結合,不僅是提高水分生產率的需要,也是農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節水灌溉形式都難以減少作物的棵問蒸發,特別在作物生產前期,作物的遮蔭率低,棵間蒸發量大。據已有的資料,山東省冬小麥生育期間蒸發約為2250m m ,夏玉米 2700 m3thlTl2,通過農業節水措施減少這部分蒸發,在相同產量水平下水分生產率會大有提高。通常推廣的農業節水技術有:耕作保墑技術,如“虛實并存”耕作技術;秸稈、地膜覆蓋技術;噴灑抗旱劑如旱地龍;使用保水劑;采用抗旱新品種等。山東省在曲阜市吳村建立的農業綜合節水技術范區,就進行了果樹的秸稈覆蓋試驗獲得成功。
5.加強節水工程管理
節水灌溉重建輕管的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現有的生產方式下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外的有關專家認為,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總效益的50%,由此可見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實上,工程建設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難以發揮的例子并不鮮見,哪里工程管理好 ,其效益就高。東營廣饒、肥城潮泉等地成立的灌溉服務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節水抗旱服務組織,在工程的管理運行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各地推廣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租賃、拍賣、承包等形式,對于明晰產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