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 溫尚龍 吳鵬舉 莫少芬 紀傳偉
中圖分類號:Q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90-02
摘要:鑒于開展清潔生產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通過對飼料蛋白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的案例,分析飼料蛋白企業清潔生產潛力,指出審核過程應注意事項,提出可參考的清潔生產方案,為飼料蛋白生產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提供經驗、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飼料蛋白;清潔生產
從1996年起,我國大豆加工在油脂工業中開始占主導地位,年加工能力超過7000萬噸,占全國總油料加工量的70%,大豆油產量超過710萬噸,超過總食用油量的51%。我國已經成為豆粕和油料產品的生產大國。飼料蛋白行業生產過程會產生廢水、廢氣,能源消耗大,環境與資源壓力較大。本文以某國際知名的飼料蛋白生產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為例,分析飼料蛋白企業清潔生產潛力,指出審核過程應注意事項,為飼料蛋白生產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提供經驗、方法和思路。
1 某飼料蛋白企業概況
某飼料蛋白企業是一家知名外資企業,企業引進國際上先進的飼料蛋白、食用蛋白及加工附屬產品的生產技術,使用國際先進的進口設備和管理模式。企業為了做好節能降耗工作,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企業決定委托東莞市清潔生產科技中心為技術依托單位,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2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2.1審核
企業車間生產過程就是將大豆清理去除雜質之后進行調質、破碎再進行壓胚,接著就是胚片浸出,濕粕進入DT/DC工序形成成品豆粕,油脂通過蒸發、汽提塔、水化、離心機最后成為四級豆油。
2.1.1分析廢物產生原因
進行物料平衡和廢物產生原因分析,為清潔生產方案的產生提供依據。
(1)原料。生產采用大豆、溶劑等為主要原料。生產運輸過程中,存在著以下的問題,進廠路上大豆灑落較多,大豆進倉傳送帶下有大量大豆灑落,料倉周圍有大豆灑落,造成原材料損失;溶劑的消耗還有減少的空間;水的損耗有減少的空間。
(2)生產工藝及過程。企業工藝流程合理,原料轉化率較高,設備布局合理,生產穩定,生產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科學,工藝技術較先進,能耗較低,自動化水平高。
(3)設備運行與維護管理。所有設備能及時維護,設備運行正常,主體設備和公用設施相匹配,管路布局合理,并能定期及時檢修維護,工人能按照工藝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操作。
(4)產品的評估。產品主要為飼用級豆粕和四級豆油,產品得率
超過99%,產品合格率超過98%,客戶投訴率1%以下,投訴處理率100%,客戶滿意度90%以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較高,產品無不利于環境的包裝和規格。
(5)廢物的評估。廢物主要為廢水,鍋爐煙氣。廢水主要來自浸出車間溶劑分離出來的水和車間的清洗水;鍋爐煙氣主要來自鍋爐爐膛的燃燒產生的煙氣。廢水、煙氣雖經處理后達標,但外排廢水、煙氣對環境仍然有污染。
(6)管理和員工的評估。有崗位操作規程,生產記錄完整,員工能熟練操作設備,專業技能較強,能勝任本崗位的要求。
2.1.2清潔生產機會
審核小組通過審核,認為企業生產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清潔生產機會。
(1)大豆在運輸過程存在“跑、冒、滴、漏”現象;
(2)溶劑的消耗還有減少的空間;
(3)生產過程水的損耗基本上也是因“跑、冒、滴、漏”造成的;
(4)目前鍋爐的燃燒效率不夠理想,而且對煤的燃燒品位要求高;
(5)鍋爐車間為干法脫硫,脫硫效率不夠理想,沒有達到目標要求。
2.2 清潔生產審核方案
2.2.1方案的產生與篩選
本輪清潔生產審核從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技術工藝改造等八個方面,發動員工為企業的清潔生產出謀劃策。另外,通過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整個生產工藝、生產過程進行考察和分析。同時在清潔生產現場考察和座談的過程中,也提出了一部分方案。最后,對收集到的各類建議進行了匯總整理,共形成以下無/低費方案。
(1)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通過辦公用紙雙面打印、減少煤場射燈的個數等來減少浪費;
(2)設備方面主要是通過采取加強對軋胚機,軋輥進行休磨的維修,加強維修或者更換耐磨材料的措施;
(3)廢棄物方面主要是通過適度灑水,保持煤場地面濕潤,小零配件更新后及時回收,增加堿液的量,減少SO2的濃度,提高卸料臺的除塵效果來減少煤灰的飛揚、SO2的濃度、減少灰塵;
(4)技術工藝過程控制方面主要是在大豆倉頂加引風風機、將豆倉出料插板改為電動式的來改善大豆儲存條件,提高自動化程度;
(5)管理方面主要是通過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加強清潔生產宣傳與制度管理等方面來提高員工參與清潔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節約能源、資源的意識;
(6)員工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強各環節工人的理論知識培訓、對使用各種運輸工具的操作工人進行培訓來提高員工的操作水平。
2.2.2 企業實施的中/高費方案
召集包括企業領導和各部門清潔生產小組成員參加的評審會,對匯總后的中/高費方案進行集中討論,利用簡易篩選法從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可實施性以及環境效果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確定其可行性程度,以下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2.2.1 F7 鍋爐更新為循環流化床
(1)技術評估
目前鍋爐的燃燒效率僅為78%,而且對煤的燃燒品位要求高,通過對鍋爐的更新改造,提高鍋爐燃燒效率,降低能耗,減少生產成本,從而相對減少鍋爐污染物的排放。技術主要原理為:讓煤粉在沸騰狀態下充分燃燒,以達到能源的充分利用。燃燒后的煤灰和煙氣在沙克龍和除塵器的作用下得以最大程度的分離。
(2)環境評估
在煤中加入生石灰粉燃燒,可有效減少SO2的排放量,而鍋爐的燃燒效率提高了,從而減少了煤的消耗量,年減少了58.08 t SO2的排放量。同時,流化床燃燒溫度較低,NOX排放量也相應減少,因此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3)經濟評估
該方案投入1000萬元進行鍋爐改造,通過鍋爐更新后,鍋爐燃燒效率可達到85%,比舊鍋爐的燃燒效率提高10%,煤的消耗量也相應減少10%左右。原來每天燃煤110t,按年生產330天算,通過改造后,每年可節省煤用量約3630t。
2.2.2.2 F8鍋爐車間旋板濕式脫硫
(1)技術評估
原來鍋爐車間為干法脫硫,脫硫效率并不夠理想,SO2的出口濃度為2500 mg/m3,經脫硫處理后排放濃度為700mg/m3,脫硫率為72%。為了進一步提高脫硫效率,降低SO2的排放濃度,需對脫硫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改進。通過利用濕式旋板脫硫塔,用液堿在脫硫塔內與逆向的煙氣相接觸,可中和煙氣中的硫份與洗滌煙氣中的煙塵。此方案的技術成熟易行。
(2)環境評估
方案實施后脫硫效率達到90%以上,SO2的排放濃度由2500mg/m3降低到250mg/m3,有效地減少SO2排放量,設備運行后每年可減少SO2的排放量約100t,具有明顯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3)經濟評估
該方案在經濟方面對于企業來說并沒有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單從經濟分析來說,本方案經濟上不可行。然而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為了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創造企業的品牌效應,該方案的實施意義重大。
2.2.2.3 F9 DC干燥尾氣余熱回收
(1)技術評估
利用循環水與DC干燥蒸氣直接接觸換熱,再用熱水去加熱干燥空氣,從而達到余熱回收利用的目的。由于本方案采用了目前先進的技術,經過熱量回收后的尾氣可由65℃降至室溫,且可使76456m3/h的空氣從20℃升至36℃左右。
(2)環境評估
方案實施后,回收的熱量相當于65.16t/h的煤產生的熱量,即每年可節省燃煤516.07t。煤的消耗量減少,相對于SO2的排放量也減少,因此本方案的實施具有很好的環境效益。
(3)經濟評估
方案實施后,每年可節省16.2萬元。
2.2.2.4 F10空壓機節能改造
(1)技術評估
企業有部分風機和動力系統中的電機運行方式仍是傳統的動力拖動方式。這一部分總體功率為3655kW,存在可觀的節能空間。目前廣泛采用變頻的方式來解決電機拖動的問題,可以很好做到節能以及消除傳統電機拖動的弊端,企業計劃通過將電氣系統改成變頻控制,從而避免電機頻繁的負載和卸載,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本項目技術成熟,實施簡單,只需要增加相關的變頻器和控制電氣設備。
(2)環境評估
目前,東莞的電力相對緊張,本方案對于緩解用電困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3)經濟評估
改造前每月耗電6.48萬kWh,更改后每月耗電4.54萬kWh,每月可減少用電1.94萬kWh,即每月可節省約1.36萬元,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2.2.2.5 F28污水回收再利用
(1)技術評估
企業生產污水主要來自浸出車間溶劑分離出來的水和車間的清洗水,污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這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為了節約資源,企業通過砂濾和殺菌措施,將所排放的凈水進行回收再利用,作為浸出車間的冷卻水的補充水和綠化水。
(2)環境評估
廢水回收利用后,相當于每年減少COD排放量9噸左右,可見本方案的實施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3)經濟評估
目前企業每天廢水的排放量為300噸,本方案實施后,回收率達到95%,全部凈化回收后可得到285噸凈化水,每年可以節約9.4萬噸,節約18.81萬元左右。
3、總結
清潔生產方案實施后,企業噸料原輔材料及能源的消耗量都有所消減,所有清潔生產目標都已基本完成。其中噸料正己烷消耗量消減到0.375kg/t,大豆利用率由原來的99.5%提高到99.6%,噸料水消耗量消減到370.2kg/t,脫硫率提高10%,SO2年削減量高達100噸,月節電量達1.94萬kWh(約合年節省16.32萬)。已實施的無/低費和中/高費方案給企業帶來顯著的環境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推廣清潔生產是國際國內大勢所趨,同時也是企業減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企業在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取得的成果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工作,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可樹立現代企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為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多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左青.糧油加工..2000.12.29
[2]趙玉明.清潔生產.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61.
[3]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最新清潔生產審核技術與驗收標準及典型案例實用手冊.中國環境出版社.200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