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勇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23-01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是課堂教學方案的主要運作者,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才能達到我們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素質教育;功能
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1.研究性學習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在講授新課時,我們可根據課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要了解問題的結果,而使學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采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鋪墊了基礎。
2.在數學問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要形成“問題中心”,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搬進課堂內進行研究,使課堂成為問題展示平臺、討論與辨析的場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就是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帶著探索問題的強烈欲望來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那么,他們的大腦就會處于積極活動之中,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比較深刻、扎實。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密結合教材中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實際問題滲透學生自主創新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努力促進學生提出問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反思;促進學生討論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培養質疑精神;促進學生自覺地把問題專題化。
我們開展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親身體驗問題。數學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我們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許多研究的方向,數學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都是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
二、在課堂教學中協調《新大綱》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
1.多樣性和創新性
《新大綱》的特點是精選內容在保證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對傳統的初等數學進一步精簡其次要的,用處不大的內容,如刪減了指數方程,對數方程,部分三角函數的恒等變形,三角方程,極坐標,冪函數,反三角函數,參數方程,立體幾何中的面積與體積計算等。同時降低了某些內容的要求,如可以刪減部分定理的繁難證明和偏怪的習題。更新部分知識、講法和教學手段《新大綱》增加部分新知識,如向量、概率、統計和微積分初步等。這些知識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而且也是有著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更新傳統內容的講法和部分數學語言,應更廣泛地使用集合語言,邏輯聯結詞以及使用向量工具處理某些傳統內容等。如引進向量后可以改變使用綜合法處理立體幾何的傳統講法。更新教學手段也是這次《新大綱》重視的問題,中學數學應該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2.統一性
培養和發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當在統一教學目的的基礎上,允許在教學的具體要求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即在統一目的下的因材施教。在學習和實施《新大綱》中要充分理解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也就是不僅要重視必修課而且要重視選修課以及活動課。否則,我們就回到老路,體現不出多樣性。
3.辨證關系
《新大綱》同時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二者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求得發展。在學習和實施《新大綱》中要繼承我們傳統的優勢,但還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要把數學教育現代化理解為單純的增加現代數學的內容,這樣會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形式主義,應當理解為為四化的需要打好基礎。
三、倡導課堂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
1.課堂教學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四十五分鐘的內容在四十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2.巧妙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盡管教師對每一堂課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有時也可能遇到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講授《復數的概念》第二課時時,有“兩復數不全是實數時,不能比較大小”這一結論,但沒有證明。教學計劃中也沒有證明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當帶到這個問題的時,有一位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我寫出解答。我就因勢利導,向學生介紹了數的大小比較的原則,并利用這一原則說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話鋒一轉,對那位同學說,關于詳細的證明的過程,我在課后再跟你面談。這樣,雖然增加了課時的內容,但也保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