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紅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32-01
數學課堂里,沒有語文課的神采飛揚和情節的曲折迷人,也沒有英語課的感受異國風情的浪漫之旅,她只是默默地把她的美隱藏在看似平凡普通的外表里面,讓我們每個想了解她的的人去感受她,去接近她,去愛她。對于一個數學教師來說,如何讓課堂充滿激情、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參與這個課堂的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能找到成功的喜悅呢?
一、聯系實際生活
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設計生動有趣、喜聞樂見的可操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將會提高學習興趣,使思維與活動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技能。
慶“六一”是每個孩子最快樂的事,老師可以以此創設出問題情境,“六一節到了,我們要舉行一次聯歡會,除了準備節目,我們還需要準備些什么?”孩子們異口同聲:“去商店買吃的!”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購物方案設計開始了。孩子們興趣盎然,紛紛設計著方案,計算著錢數。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著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樂趣。當慶六一的購物方案設計在孩子們興奮之中落下帷幕時,老師作了簡單的小結:“同學們,你們為慶六一購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選擇,其實,大家說的、做的、算的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數學”!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要讓學生“動”起來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課上能真正發揮主體作用,使學生腦、手、口等各種感官動起來,主動參與學習,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好奇等特點,多設計讓學生動起來的活動。 如在教學一年級的“比一比”中,學生學會了比長短,比高矮的方法后,就提問說“你們還想比什么?”有學生就問“可以走出來嗎?”我說如果你有需要完全可以。這時就有學生走出來和好朋友比身高,還有的到講臺上看看誰跳起來高等等。這樣的活動變單純的數學練習為有說有動的表演,不但拓寬了學生的動手范圍,還能使學生更多的感知數學多方位的信息來源。
又如在教學《認識乘法》這堂課,我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參與一些游戲活動來動口、動手、動腦。在動物情境圖中初步認識了幾個幾的時候,然后馬上讓學生動手用花片擺出幾個幾,其中有老師指定的,也有學生自由擺的,也有同桌之間互相提出要求再擺的,形式不限,學生既有基礎的練習,又有自由的活動空間,更有游戲的興趣。在學習了幾個幾怎樣用乘法表示后,老師又讓學生用小棒自由選擇成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等圖形,再說一說小棒用了幾個幾,怎樣用乘法表示呢?通過活動,加深了對大腦的刺激,使新知更多被學生接受、鞏固。
三、讓教師在課堂中“活”起來
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是課堂活躍的關鍵。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多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數學方法整體優化。教師要堅持啟發式的教學,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堅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其次,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感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當有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精彩時,對他報以熱烈掌聲,鼓勵他再接再厲;當有學生說錯時,摸摸他的腦袋,告訴他別灰心,動動腦,就會有辦法。漸漸地,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拘謹,踴躍參與,課堂便活躍起來。
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需要,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教師讓自己的課堂富有生命,多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表現見解的機會,多關注“學生會怎么想”使他們的個性潛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學生身上蘊藏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
活起來的數學課堂,那將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活起來的數學課堂將是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