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山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99-01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讀、寫、聽、說都和語言表達能力相關。如果一個語言表達不流暢,語言不開闊,語言不周密,語言不精美,語言缺乏創造性,那么他的讀、寫、聽、說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梢?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說,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本人是從以下三方面去加以實踐的.
一、引導學生強化語言積累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閱讀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擁有的詞匯量與智商成正比。青少年時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階段,可見,在青少年時期讓學生多讀、多背、多記憶優美的詞語、句子、篇章是何等的重要!學生會在大量閱讀中豐富知識,學習做人,懂得道理,學會表達,以量的積累促進質的飛躍。我們應從雜志和各類書籍中收集一些精美的語言摘抄下來,然后每天熟練的背誦一遍,以培養自己的語言感覺能力。古人云“拳不多手,曲不離口”,只有每天堅持,才能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之所以要強調背誦,是因為這是形成語感的唯一途徑?!疤焐蠌膩聿粫粝吗W兒餅”、“成功從來只屬有心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情景教學法”創始人李吉林老師說:“作文指導主要工夫就在寫作前,而且主要在閱讀上?!遍喿x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閱讀。平日里,教學的一篇篇課文,不僅是在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在為習作積累語言,鍛煉思維,學習表達方法。 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讀得越好越能說明學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進作者所描繪的情景,走進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學生高聲誦讀,就會變得好懂和易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書本的語言就會變成自己活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因此,語言的積累最下工夫的應該是讓學生把課文讀進去,讀出來,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境地。
二、引導學生語言靈巧的運用
積累精美的語言可以培養我們的語言感覺能力,但是只有積累,沒有運用,我們就不能將這些積累的語言靈巧的運用到平日的作文中去。通過仿寫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靈活運用,仿寫就是在原文的語言結構和字數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改動或增添一些詞語和句子,使之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沙寶亮的《暗香》: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香消在風起雨后,無人來嗅。如果愛告訴我走下去,我會拼到愛盡頭。心若在燦爛中死去,愛會在灰燼里重生,難忘纏綿細語時,用你笑容為我祭奠。讓心在燦爛中死去,讓愛在灰燼里重生。烈火燒過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風。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稍作改動就可以變為:當燈光照亮書本,思緒翻動。筆就在風起雨后,書寫人生。如果愛告訴我走下去,我會拼到愛盡頭。心若在燦爛中死去,愛讓它在灰燼里重生。難忘父母眼神里,用你笑容為我壯行。讓心在燦爛中前行,讓愛在灰燼里重生。烈火燒過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風。當燈光照亮書本,思緒翻動。仿寫應與積累保持同步,每天堅持一次積累、一次仿寫,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運用語言的技巧了。
三、啟發學生創造自已的語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語文知識去理解語言現象,真正形成有自己語言風格,就必須學會創造。在語言積累和仿寫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應開始著手于自己的創造了,所謂創造,就是用自己的精典的語言來進行表述。要學會創造,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語感外,還必須掌握一定語言表達技巧,一般來講經典的語言應具備三個要素:1.語言的節奏;2.修辭手法的運用;3.典雅詞語的運用。語言如同音樂、舞蹈,是有節奏的。所謂節奏就是由一對相反的因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形成的。如音樂的節奏是由聲音的高低、續停等形成的;舞蹈的節奏是由動作的剛柔、快慢等形成的;而語言的節奏則是由語言的舒緩與激越形成。整齊的句子激越、散句子舒緩;短句子激越、長句子舒緩。因而要形成語言的節奏,就是必須長短結合,整散結合。其次,作文的表達追求形象生動,作文的語言力求典雅。因為只有“厚積才能薄發”,積累得越多,對自己的語言表達以至于思想積淀就越有益處?!扒Ю镏?始于足下”,但愿自已能行動起來,讓自己的語言生花,令自己的語言添彩,在文學的天空下插上絢麗的語言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美的語言,如果說文章是草,那精美的語言是草中之花,讓人賞心悅目;如果說文章是大海,那么精美語言是海上的日光,令人心曠神怡。通過積累語言、仿作運用語言、創新語言的不斷訓練,來增強同學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