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鳳
中圖分類號:H31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343-01
摘要:世界上凡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語言都包含有大量的習語。英語習語是人民大眾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在語言中經過長期反復使用后自然沉積形成的形式固定、簡潔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語或短句。習語是語言中獨立和固定的部分,是英語語言的精華,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包含著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間特性 。
關鍵詞:英語習語;民族性;民間性;整體性
習語(idiom)包括比喻性詞組(metaphorical phrases)、俚語(slang)、俗語(colloquialism)、諺語(proverb)等,是語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凡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語言都包含大量的習語。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表達手段最豐富、文化傳統最燦爛的語言之一,所以英語中有著豐富的習語。習語是語言中的某些部分經過長期反復使用后自然沉積形成的形式固定、簡潔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語或短句,它體現了英語語言文化的精髓,是英語語言文化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文化特征。了解英語習語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我們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及風土人情,了解語言背后所隱藏著的豐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一、習語的民族性
習語是人民大眾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與人和人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習語與一個民族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心理狀態、價值觀念等方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習語能清楚地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現實環境和生活經驗使人們產生聯想,人們用恰當的比喻用習語表示出來。世界各地的人們住在同一個地球上,經歷和意識就會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在遠古時代,因為缺乏科學知識,中英兩個民族的人們都把人的心臟(heart)當作人的思維、感情、靈魂的中樞,因而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有著很多圍繞心臟的習語.如: to learn a poem by heart (背下一首詩),to ones hearts content(盡情地),to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流露真實的感情,毫不隱瞞真情),with a heavy heart (心情沉重)…….。 另外,漢英兩種語言都有豐富的習語,有許多是同義或近義的,但是由于不同的社會地域環境和不同的生活經驗,有許多習語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不同的民族形式。例如:形容一個人“脾氣倔強,不肯輕易改變主意”,在漢語中說某人“犟得像頭牛”,而英語說 “as stubborn as a mule” (犟得像頭騾子);形容 “陷入絕境”,漢語的習語是“山窮水盡”,英語習語是“to the end of ones rope” (在繩子的末端);形容 “喝水喝得很多”,漢語說“牛飲”,英語說“to drink like a fish”。這種 “比喻意義相同或相似,比喻物體不同”的情況是英漢習語的民族性的典型表現。
習語的民族性的另一種表現是 “比喻的形象相同,比喻意義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例如; “豬”(pig) 這種動物在漢語中比喻“笨、蠢、懶”的意思;在英語中“pig” 的比喻意義就和漢語的比喻意義不一樣。如, Tom made a real pig of himself at the restaurant. (湯姆在餐廳里大吃大喝,真丟臉), “pig” 是貪吃的人,粗心的人,貪心的人; He is pig-hearted. 英語就不是說他笨,而是說他固執。
二、英語的民間性
習語來自民間,普通老百姓在普通的生活中創造了語言,也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習語。他們在從事勞動時,從周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中發現一些規律,悟出一些道理,搭配出一些傳神的詞句,創造出一些生動活潑、耐人尋味的比喻。這些詞語總結了他們的生產經驗、生活感受,刺激了他們的想像力,抒發了他們的情感,受到周圍人的認可,漸漸成為他們從事某種活動和職業的俚語或行話。后來人們發現許多這類詞語不僅可以用在行業之中,還可以應用到更廣泛的意義上,就在各種類似的情形中引用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接受。慢慢地這些習語就變成了運用廣泛的定型習語。
英語中許多巧妙的習語多數來自田間的農夫、海上的水手、森林中的獵人、作坊里的伙計、軍隊里的士兵、家庭里的主婦,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五光十色的民間生活。
農夫說:“As a man sows, so shall he reap.”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漁民說:“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 (好魚居水底)
獵人說:“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木匠說:“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 (什么木匠出什么活)
牛奶工說:“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 不要做無益的后悔)
主婦說:“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一針及時省九針;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牧馬人說:“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 曬草要趁太陽好;莫失良機) 裁縫說:“Cut the coat according to the cloth.” (看布裁衣;量力而行) 三、習語的整體性
習語往往以短語或短句的形式出現在句子中,在句中一般只當作一個句子成分。有時它的作用就等于一個詞。即使有的習語可以從詞義上和語法上進行分析,但仍然應該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所以習語是語言中獨立和固定的部分。
習語在意義上往往是獨立的。就是說它的意義并不是組成習語的單詞的總和。例如,英語習語 “to bite ones head off” 的字面意思是 “咬掉某人的頭”,而它的比喻意義卻是 “to speak to or answer someone rudely and angrily” (蠻橫粗暴地說話或回答);習語 “ to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的字面意思是 “把頭埋在沙子里”,而它的比喻意義卻是 “to refuse to think an unpleasant situation” (采取鴕鳥政策,閉眼不看事實)。 習語的意義不能按字面意義理解,還因為英語習語很多都來自歷史文化典故,它們約定俗成地構成整體意義。如大家最熟悉的 “to meet ones Waterloo” , “Waterloo” 是比利時中部的一個城鎮,1815 年拿破侖的軍隊在這里打了敗仗,從此走向流亡和滅亡。 所以習語 “to meet ones Waterloo” 的意思就是 “ to encounter ones ultimate obstacle and to be defeated by it .” (一敗涂地);例如,習語“ in the arms of Morpheus” ,“Morpheus” 是希臘神話中的 “睡夢之神”,如果我們說 “Someone is in the arms of Morpheus” 意思是 “He is asleep.” (他在夢鄉里)。 因為習語是某種語言形式在長期使用中形成的,與其產生和使用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單詞和詞序有它本身的完整性,一般不能隨意拆開或更換。例如,英語習語 “neither flesh nor fish” (非肉非魚),不能顛倒為 “neither fish nor flesh”, 也不能把習語中的 “flesh” 和 “fish” 換為別的什么詞;同樣英語習語 “rain cats and dogs” (傾盆大雨) 中的 “cats” 和 “dogs”也不能換成別的動物;習語“to be at liberty” (任意) 不可改為 “to be at freedom” , 雖然“liberty” 和 “freedom” 是同義詞。這就是英語習語的整體性。
綜上所述,習語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現出不同的民族形式。語言是人們在勞動中創造的,習語來自普通老百姓的勞動和生活經歷,是形形色色的生活經驗的產物;語言是人類文化中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習語恰恰反映出文化對語言的巨大影響;習語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具有完整而獨特的意義,是語言的精華,文化的縮影。語言學習者如能正確掌握并恰當使用習語,一定能豐富英語語言知識,大大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包惠南. 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2] 胡文仲. 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 曾麗珠. 英漢習語的文化內涵差異與翻譯 [J]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5,4.
[4] 顧紅曦, 劉玲. 英漢習語的文化底蘊及翻譯 [J] 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2.
[5] 繆昌義. 英語習語文化差異探討 [J]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