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芊 劉杰
中圖分類號:H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352-01
摘要:生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對于目的語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各種直觀的形象,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感官刺激,幫助學生理解、接受詞匯、語音、語法等各個語言層級的知識。多媒體教學方式對對外漢語教學最積極的影響在于它能夠提供交互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這樣就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學習、主動學習。
關鍵詞:對外漢語;多媒體教學;輔助;語言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認識
1.關于多媒體教學方法及發展歷程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出現,但當時是采用多種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綜合運用于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技術又稱多媒體組合教學或電化教學,九十年代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因此,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它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
2.多媒體教學的發展趨勢
九十年代多媒體教學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多媒體組合教學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雖然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逐漸取代了以前的多種媒體的組合教學,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它還沒有完全脫離單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F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加上“雙主”模式(“雙主”就是指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這里的認知主體只有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的運用,一種全新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正在形成和迅速發展?,F在我們可以制作多種多樣不同用途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包括:指導型、練習型、測驗型、模擬型和游戲型等種類,某些課件也可能是多種類型的綜合,針對教學過程,分時段應用。目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多媒體教室中應用。利用數據投影機把圖像數據信號投射到大屏幕上,把計算機聲卡輸出的音頻信號利用音頻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推倒喇叭發聲,就構成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的應用模式主要適用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一些高校正在利用這一方式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效果不錯,得到了留學生的認可。另一種使用形式是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應用。為每個學生配置一臺多媒體計算機,把全部計算機連接成局域網,每臺計算機安裝網絡教室軟件,教師機安裝控制軟件,就組成了計算機網絡教室。在網絡教室中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利于個性化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控制對學生機的使用進行控制,以及與學生進行直接對話、個別輔導、答疑,也可以進行個別練習、測驗等。還可以根據需要連接到互聯網,充分利用網絡的各種信息,把各種教學資源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利用網絡教室開展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更有發展前景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模式。
二、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對外漢語教學
1.對外漢語教學認識
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對于目的語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尤為重要。我們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往往忽視這一點,課上主要是老師講授語言知識,學生記錄和記憶語言知識,雙方都很努力,很辛苦,可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卻不能很快地提高,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同樣迫切需要建構全新的語言教學模式,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語言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語言知識結構的主動建構者;同時,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語言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語言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教師要由語言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進行言語技能訓練、建構語言技能體系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將以其多方面的優勢,對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外漢語教學也屬于外語教學,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一直在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心理狀態表明人完成工作的可能性,只有學生的心理保持積極的狀態,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上的言語實踐活動當中,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如上所述,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增強注意力,提高興趣。這樣就減弱了語言學習過程中重復操練的枯燥感,有效地幫助學生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2.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優勢體現
(1)多媒體教學的直接優勢
首先,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各種直觀的形象,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感官刺激,幫助學生理解、接受詞匯、語音、語法等各個語言層級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快捷的、直觀的方式(例如演示圖片、圖形等)幫助學生去理解某些詞的詞匯意義。同時也可以把例句形象化,以使得學生對某些復雜的語法現象有比較清楚直接的認識。
其次,多媒體教學既能做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其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2)多媒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在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是還是通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即教師將自知的知識、經驗、技能,憑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傳授給學生。由于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并不多。年復一年,形式照舊,枯燥單一,外國學生往往產生厭倦情緒,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尤其是對外漢語教學,外國的學生大多都喜歡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他們很不適合。多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教學,憑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直觀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這很適合國外的學生或初學漢語的學生,可以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這是一個口才絕佳的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干舌燥,費盡心力也力所不能及的。
(4)利用多媒體強化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很早以前人們就體會到了“情景教學”在學習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認為多媒體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學”的一個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聲、形、色具備的這種特質,創設模擬各種生活情景,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全面正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學習、鞏固課上所學的句子和對話。
(5)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外國學生理解中國文化,學習古詩是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境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逼真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再現課文的意境之美、音韻之美和精神之美;也可以用色彩的明暗,布局的合理,文字的對比等,給學生美的享受,這樣即有利于提高外國學生對中國古詩的意境理解,有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方式的總結
多媒體教學方式對對外漢語教學最積極的影響在于,它能夠提供交互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這樣就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學習、主動學習,這對提高學習效果,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多媒體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優越特點,但是它僅僅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它只是為我們建構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要去除傳統教學的弊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用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們去合理的運用這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開發它的優越性,服務于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鮑東明,構建現代化教育模式,《中國教育報》.2000.7.11
[2]呂必松,談談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