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輝
郭英華,畢業于泰安師專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煙臺職業學院藝術系副教授、煙臺現代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擅長中國畫、油畫及連環畫。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美術大展并獲獎,收入各類畫集。數十件作品發表于國家級專業報刊。

1997年作品《春華秋實》獲“第二屆加拿大國際水墨展”特別獎、1998年作品《膠東風情》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1999年作品《昆崳秋睿》獲“全國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大展”成就獎、作品《秋實》獲“99中國畫攝影作品大展”優秀獎、2000年作品《果園情》獲“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展”銀獎、2002年作品《巾幗流韻》入選“21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2003年在煙臺舉辦首次個人畫展、2004年赴韓國參加“亞細亞國際美術展”,作品《情愫》入選“首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作品《夢回陜北》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預選展”二等獎、2005年作品《農家歡歌》獲“第二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2007年傷口《開海日》獲“第二屆‘齊白石獎中國畫展”優秀獎;作品《家園》入選“第四屆另國美協會員中國精品展、2007年被評為“齊魯百家“畫家、2008年參加“中國民族風情工筆人物畫提名展”;獲“首屆山東省高校教師中國畫寫意人物比賽”一等獎。多件作品被中國美協、中央電視臺、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出版畫集有《人物名家郭英華》。

郭英華選擇中國人物畫來進行藝途上的錘煉,無疑是他對自己能力的最好檢驗,他因此像一個目標明確的行者,每一步都結結實實地指向前方,指向他心中溫暖的高地。
關注生活,表現生活,謳歌生活,應該說是郭英華多年來所孜孜不倦追求的。它像一個重要的命題,在畫家的心里牢牢地扎下了根——觀察、關注,情隨時代;表現、描述,有感而發;謳歌、贊美,賦予詩意的表達。總之,在生活中發現,在現實中思考,在歲月中講述著自己的情感經歷并歷練藝術中的自我,讓自我在左右彷徨的發現中不斷地得到肯定和提升。作為現實生活的轉述者和報告人,郭英華在不斷地磨礪著他的繪畫功力,他似乎是在用一種苦行僧的艱辛,于畫紙上勞作著、勞作著,因為那里是他生命的樂園。惟有那里,才能讓他感到藝術生活是異彩紛呈的。

從他早年的創作題材中,我們可以追尋到郭英華那農村鄉野的情懷,他從那類題材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他在鄉野的微風中捕捉劃過心靈的牧歌。果園、羊群、山坡、樹林……如同從心靈中浮現,落墨于宣紙之上,完成了一個懷鄉者的思鄉心愿。雖然后來畫家的目光場景漸漸有所移動,但,對勞動者的情感卻未曾更改,那關注現實生活的目光依舊是火辣辣的。那或許就叫鐘情。

最近,山東美術出版社以“中國畫名家叢書”的形式,推出了人物畫名家郭英華卷。這本畫集集中展示了畫家近期新創作的水墨人物畫小品,提供了其在小品畫中最新的藝術狀態和面貌。在人們對當下小品畫的印象中,大多為寥寥幾筆的逸筆之作,但郭英華則畫得既充實卻又不失趣味。亭亭玉立的少女,古代的、現代的,風情萬種、神態各異,顯示了畫家在小品畫的創作上獨有的趣味和藝術風格。他予人物以美姿美容為創作面貌,這樣的美多以柔情見長,傳達出畫家對美的理想之見或追求。僅以畫集中《庭院深深月色香》和《荷塘秋韻》為例,前者為古代題材,芭蕉葉掩映,窗前美女凝眸,只一盤晶瑩剔透的紅櫻桃點綴其間,便將美女的愁緒點燃。而后者則為現代鄉女,一葉扁舟送出的村姑,于荷塘傾聽——是蛙聲?還是水聲?抑或是心跳?荷塘在寂靜中云霧氤氳……兩幅作品相映成趣,被畫家信筆畫出,皆表達了一種神妙的詩意的景象。
作為一個美的創造者和追求者,郭英華的心里應該是一片美的世界。
(責編: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