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娟 韓立娟
在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訓練和比賽中如何預防運動員損傷的發生,不僅是教練員需要重視的問題,也是運動員本身應該注意的問題。
1、加強安全教育。
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加強學生的預防運動損傷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科學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和措施,防患于未然,使每個學生在思想上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訓練前要提醒學生禁止佩戴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的物品,如鑰匙,女生戴的耳釘、戒指等。要求學生不留長指甲,以免傳球時造成指甲劈斷。要把預防運動損傷的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排球教學中,使運動損傷發生率減少到最低程度。
2、重視準備活動內容。
在課前、訓練前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的內容。準備活動要和教學、訓練或比賽的內容相貼切。既要安排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又要安排專項準備活動。從思想上教育學生們要重視準備活動,使他們了解準備活動的目的。準備活動可以使機體在賽前狀態下,進一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利于克服機體各器官、系統的生理惰性,使機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靜止的狀態轉入緊張的活動狀態,為運動中發揮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準備。準備活動還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強肌肉的彈性,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反之,不做準備活動,肌肉僵硬,必要的條件反射沒有恢復,就容易引起損傷。應當注意,在開始做準備活動時,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做速度過快、過猛的動作。
3、合理安排教學和訓練。
排球的教學過程是具有系統性的,要遵循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合理的安排教學和訓練的內容。特別是區別對待原則、系統訓練原則和適宜負荷原則。
3.1區別對待原則。區別對待原則是指對于不同專項、不同的運動員或不同的訓練狀態、不同的訓練任務及不同的訓練條件,都應有區別地組織安排各自相應的訓練過程,!擇相應的訓練內容,給予相應的訓練負荷的訓練原則。每一名運動員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發育特點,技、戰術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等都各不相同,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應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區別對待地組織運動訓練過程。
3.2系統訓練原則。系統訓練原則是指持續地、循序漸進地組織運動訓練過程的訓練原則。在教授新動作時,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平時教學或訓練中,也應必須循序漸進地,而不是突變式地增加訓練負荷,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事與愿違,導致學生受到意外損傷。加強排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規范運動員的各項排球基本技術動作,使其打實基礎,運動員只有長時間、持續地進行訓練,才有可能攀登競技運動的高峰。如果技術動作不正確,就有可能引起運動損傷。遵循此原則在訓練時,單人對墻墊球,對墻傳球,兩人對傳,兩人對墊,兩人扣防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
3.3適宜負荷原則。適宜負荷原則是指根據運動員的現實可能和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以及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需要,在訓練中給予相應量度的負荷,以取得理想訓練效果的習練原則。合理安排運動量,尤其是注意避免排球運動中易損傷的身體某器官的局部負擔過重。
4、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排球運動的專項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靈敏、柔韌和耐力等素質。排球運動復雜、多變、激烈,不僅網上爭奪加劇,對防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運動員技術動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性易發突出。它和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是緊密結合的。一般身體訓練是專項身體訓練的基礎,為專項身體素質的良好發展和專項運動技能的掌握與提高起到促進作用。排球運動中多起跳、多倒地、撲救、速度快的特點導致了排球運動易造成運動損傷現象。所以應該加強排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能力。排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能力包括彈跳力、移動速度、手指手腕力量、揮臂力量、場上應變能力等。
5、重視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是指使有機體從緊張狀態松弛下來的一種練習過程。上課或訓練結束后,做放松運動可以放松肌肉,預防肌肉酸痛,及時消除疲勞,使機體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調節,保證機體的良好身體狀態。
6、加強訓練的管理和監督。
每次訓練或上課前,安排值日生打掃場地,以避免有雜物使隊員或學生受傷。另外要檢查訓練或上課所用的排球,球氣不要太足或缺氣。做好醫務監督工作,嚴禁運動員帶傷的情況下參加比賽和訓練。對運動員進行預防運動損傷的理論教育,以對急性損傷進行及時、正確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