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背越式跳高技術由助跑、起跳、過桿、落地四個部分組成。由于它的技術動作節奏明顯、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學和訓練中,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時總是表現出不同類型和程度的錯誤技術動作,容易發生各種運動損傷。筆者有著多年的教學和訓練實踐,現就背越式跳高中易出現的損傷現象,及造成損傷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一、助跑起跳過程中膝踝關節及腳跟受傷
(一)產生原因
1、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線助跑,隨著弧線半徑的不斷縮小,身體逐漸內傾,助跑速度逐漸加快,對踝關節的沖擊力也逐漸增大。由于青少年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對比較薄弱,控制不住身體的內傾和平衡,場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膝踝關節扭傷。
2、起跳腿最后一步放腳時,起跳腿抬得太高,向下“打”地,易造成起跳腳跟部受傷
(二)預防措施
1、掌握正確的起跳技術。在直徑約為15米左右的圓弧上做助跑起跳練習,體會控制身體的內傾和平衡。最后一步邁腿放腳時,起跳腿從腳跟快速過渡到前腳掌時應平穩而柔和。這樣既有利于踏跳結束后加快速度,又可減輕對踝關節的負荷,以免受力過大,導致踝部受傷。
2、助跑道不能凹凸不平有雜物,穿釘鞋練習對地面的損害加大,要注意及時平整場地。
3、加強膝踝關節力量和身體協調的訓練。
二、收腹舉腿時膝關節撞擊臉部
(一)產生原因
一般是對動作概念不清,動作時機掌握不好上甩動作,導致膝關節撞傷口鼻、門牙。
(二)預防措施
1、明確收腹舉腿的概念,在桿上盡可能延長挺髖時間,在挺髖時不要急于舉腿過桿。待骨盆移過橫桿再順勢收腹,頭稍抬起,然后把大腿和小腿向上舉起??刹捎迷乇硨M桿雙腿起跳過桿練習和肩著地挺髖背弓練習、上兩步起跳過桿練習。強調收腹、舉直腿,切不可屈膝。
2、加強腹背肌力量練習,腹、背肌力量的增強有利于過桿動作的掌握。
三、落墊時背部壓橫桿挫傷
(一)產生原因
1、一般是助跑倒數第2步偏離弧線,起跳腳著地時,腳跟已側對橫桿方向,背對橫桿起跳。
2、起跳時身體未充分跳起,急于做過桿動作,轉體過早。兩者都容易產生背壓橫桿的錯誤動作。
(二)預防措施
1、多進行助跑起跳練習?;【€助跑時,嚴格要求起跳腳應沿弧線的切線方向向下插著地。強調垂直起跳腿及雙臂擺動的協調配合,增強對地面的作用力,提高身體騰起高度。
2、初期訓練時,可用橡皮筋代替橫桿,以避免受傷。使用金屬橫桿,使用竹竿、木桿要注意橫桿是否光滑,特別不能使用有裂縫的竹竿、木桿以防不測。
四、落墊動作不正確扭傷頸部
(一)產生原因
1、助跑起跳垂直向上力量不夠,而后倒沿髖軸旋轉力過大,倒體過快,形成空翻動作。
2、對倒肩過桿的概念不清,過桿后,未及時做低頭屈髖動作,造成落地后仰頭,扭傷頸部。后果十分嚴重,訓練時要特別注意。
(二)預防措施
1、可采用原地背對橫桿雙腳起跳過桿練習糾正。起跳時,強調先用力向上跳再倒體。落地時,以背先著墊或團身以肩先著墊,然后再做一個后滾翻。切記落墊時不能仰頭,練習者的眼睛要始終注意橫桿方向。教練可再次示范講解,使學生明確動作細節。
2、落地點最好用單塊的大海綿墊。
五、過桿后沖出海綿墊
(一)產生原因
1、沒有沿弧線助跑,而是斜線助跑。
2、助跑時身體內傾不夠,過度前傾,造成身體前傾速度過快,來不及做起跳動作,身體己向前摔出。
3、起跳時擺動腿蹬、擺、扣不夠積極,造成身體不能自然地沿縱軸旋轉,起跳后不能及時形成背對橫桿的動作。
4、起跳點遠離起跳架近端支柱,即使助跑起跳動作正確,也容易出現落在硬地上的傷害事故。
(二)預防措施
1、加強助跑起跳練習,特別注意倒數第2步的落點一定要靠近弧線外側,而最后1步的落點可落在弧線內側。起跳時,要充分利用擺動腿的作用,加快擺動腿的擺動速度,并擺至腰部以上。
2、認真丈量助跑點,起跳點的位置要靠近跳高架近端支柱。
3、落地點的海綿墊長至少5米,寬至少3米,應有足夠的厚度,以防不測。海綿墊側方的地面上,最好加放一塊海綿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