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本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52)お
摘 要:目的:探討治療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方法: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n=80)與對照組(n=80),治療組用步長穩心顆粒,對照組用心得安。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步長穩心顆粒是治療心律失常的簡單有效方法,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步長穩心顆粒;心律失常;方法; 推廣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3-0085-02
正常心律起源于竇房結,頻率60~100次/min(成人),比較規則。竇房結沖動經正常房室傳導系統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傳導時間恒定(成人0.12~1.21秒);沖動經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纖維到達心室肌的傳導時間也恒定(<0.10s)。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律以及沖動傳導等任一項異常。“心律紊亂”或“心律不齊”等詞的含義偏重于表示節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節律又包括頻率的異常,更為確切和恰當。心律失常可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其中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為多見,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時。發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見[2]。其它病因尚有電解質或內分泌失調、麻醉、低溫、胸腔或心臟手術、藥物作用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我們于2006年11月-2008年3月對160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別以步長穩心顆粒和心得安進行治療,并觀察其療效,結果顯示步長穩心顆粒有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6年11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60例,其中男105例,女55例;年齡21~73歲,平均48.4歲;病程1月~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心律失常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發作時有低血壓、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等,并經心電圖檢查確診。其中沖動發生異常型77例,傳導異常型52例,沖動發生與傳導聯合異常型31例,均無其它合并癥。隨機將160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步長穩心顆粒治療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治療組男56例,女24例;對照組男49例,女31例。以上病例中有26例在治療時發現其它疾病,故從試驗中剔除。最終步長穩心顆粒組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對照組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表1所示)。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口服步長穩心顆粒每次1袋(9g),3次/d,溫水沖服,服藥期間未加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服藥4周為1療程,在用藥前后做普通心電圖及做1次24h動態心電圖,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對照組患者口服心得安,1次10~30mg,3~4次/d,并根據需要及耐受程度調整用量。
1.3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制定的心律失常療效標準[1]。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早搏消失或減少9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明確改善,早搏減少50%~9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早搏無明顯變化或減少<50%。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制定的“心律失常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價標準”:
(1)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
(2)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3)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心電圖檢查結果均無改善。
2.2 統計學分析
采用χ2檢驗。
2.3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步長穩心顆粒組顯效37例(占68.1%),好轉10例(占14.5%),無效12例(占17.4%),總有效率為82.6%;對照組顯效33例(占50.8%),好轉17例(占26.2%),無效15例(占23.1%),總有效率為76.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即步長穩心顆粒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上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表2)。

3 討論
心律失常是內科常見病,目前治療心律失常的西藥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且本身也可致新的心律失常,步長穩心顆粒作為中成藥治療心律失常克服了這一缺點,且毒副作用小。通過臨床對比研究,這些已得到證實。心律失常在中醫隸屬“心悸”、“怔忡”,其病位在心,臨床上以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型為多見,而步長穩心顆粒是主要由黨參、三七、黃精、琥珀、甘松等組成的中藥[8],其中黨參、黃精有益氣養陰、健脾化源之功效[4、5];三七、甘松有理氣化瘀、開郁醒脾之功能;琥珀有寧心復脈活血利水之功效[6]。全方合用可使心氣漸足,心陰得充,氣血流暢,心悸諸證自除。可見步長穩心顆粒具有益氣養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的功效[7]。該藥是由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新藥,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變化,心臟跳動的節律或頻率發生改變,導致心臟起搏傳導系統不能發揮正常功能。引起心臟激動和傳導異常的原因是多樣的,機制也很復雜,而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經西醫藥理研究,黨參、三七、黃精能改善微循環,提高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兒茶酚胺的興奮性,從而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7]。甘松還具有膜抑制和延長動作電位的作用,阻斷折返激動,減慢心率[3],從而起到治療心律失常的作用。經臨床對比研究證實,步長穩心顆粒對各種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療效,安全可靠,服用方便,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臨床上可作為治療心律失常首選中成藥之一,為治療心律失常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紹連,史登平.心律失常診治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07(6).
[2] 陳錦團,楊春波,柯曉.心律失常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07(2).
[3] 倪春紅,周秀萍.步長穩心顆粒、甲硝唑加激素保留治療心律失常38例[J].湖南中醫雜志,2007(4).
[4] 曲苗.補脾益腸湯對心律失常模型小鼠血清白介素水平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7.
[5] 張宏.中藥保留治療心律失常的辨證論治[J].現代醫藥衛生,2008.
[6] 馬愛文,王坤.中藥保留治療心律失常32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8).
[7] 范靈.潰結靈Ⅱ號治療脾腎陽虛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8.
[8] 王丹.肉桂治療陽虛型慢性心律失常的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9] 李風云.中藥保留治療心律失常50例[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會議資料匯編,2008.
(責任編輯:陳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