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是又一個“特別之年”。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遏制經濟下滑、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無疑是頭等大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各部委迅速召開2009年工作會議,圍繞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的落實,一系列更有力、更精準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
4萬億大單之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將唱主角
2008年中央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出臺后,地方政府陸續公布了總額近20萬億的投資計劃。如此龐大的投資計劃,如此高漲的上項目熱情,會不會導致粗放式增長方式抬頭?節能減排的成果會不會被顛覆?這是社會各界最大的擔心。
2008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情況時表示,當前《綱要》實施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是首要問題。因此,采取措施促使4萬億經濟方案實施中產業結構有一個明顯提升,不僅關乎當前發展,更決定著未來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中央對此有明確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2008年12月特別出臺了《緊急落實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工作方案》,強調要防止重復建設、盲目投資和“豆腐渣”工程。中央還派出24個檢查工作組赴各地對資金使用和項目安排實行“全程監管”。2008年12月12日,全國改革發展會議在京召開。“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是2009年發展改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會議明確提出,2009年中央投資將重點投向“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5個方面。會議還將鋼鐵、汽車、電子信息等列為九大支柱產業,給以大力支持,將予以編制并組織實施振興規劃。

根據2008年12月17日召開的全國產業發展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九個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經討論修改后,將在2009年1月初報國務院審批后相繼下發。溫家寶總理元旦在山東考察期間透露,國務院組織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十個重要產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這些規劃既著眼于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又著眼于產業的長遠發展,成熟一個,執行一個。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和相關部門在制定行業振興規劃時,優化生產力布局、嚴控產能過剩行業擴張、進一步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快推動兼并重組、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是五點基本原則。其中,各方對用于企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政策是振興規劃的重點內容。據參與規劃制定的發改委專家透露,相比上次亞洲金融危機的投入,這次技改資金量可能更大。
減負增崗雙管齊下:擴大就業成為燃眉之急
2008年下半年以來,眾多企業為降低經營成本紛紛實行“瘦身”計劃,使大學生就業難這一老問題愈加凸顯;而大量中小企業倒閉更是造成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新情況。有專家認為,2009年有兩個敏感時期,一個是春節過后,農民工大量外出找工作之后的一個月;一個是7月份大學生畢業前后的時期。
2008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重慶考察時特別呼吁“企業輕易不要裁員”。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保就業從企業人手,無疑是正確的政策取向。2008年12月21日,人保部等3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采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的通知》,提出“五緩四減三補兩協商”的措施,有望階段性減緩企業負擔2000多億,穩定數千萬個困難企業職工的就業崗位。工信部也于日前發出《關于支持引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加大服務力度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通知》,并將一份包含6項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建議遞交國務院。公安部也前所未有地提出,對負責企業正常經營的高管人員要慎用拘留、逮捕措施。繼國辦發出《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后,1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7項措施,強調必須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
堅守土地“紅線”:“六個優先”嚴控用地總規模
4萬億經濟計劃投資力度之大、涉及范圍之廣、建設時間之集中,都非同尋常,讓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項目“落地”的占地需求可想而知。據媒體報道,在一些地方,邊征地、邊報批的老毛病又開始“舊病復發”。不僅影響社會和諧穩定,18億畝耕地“紅線”被突破的危險也進一步加大。

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出臺后,為防止違法用地,國土資源部在40天內兩次召開全國性的會議,明確提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計劃、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四條“紅線”不能碰。在此基礎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2008年11月在布置各地土地利用規劃的工作會議上指出,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轉變,要求土地調控政策也要做相應的轉變。國土資源部決定采取“提前謀劃、先補后占”的策略來應對即將到來的用地高潮。2008年12月底,國土部、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又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加強土地規劃統籌和計劃調控,切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協調和銜接,確保各類建設用地規模與布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同時特別強調要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在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的前提下,統籌安排新增中央投資計劃項目用地,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游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教育和公益事業等用地。這“六個優先”為項目土地利用安排劃定了框架。
盡快激活內需:挖掘農村這個最大潛力
海關總署2008年12月10口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1月的出口額同比下降2.2%,為七年來首次負增長。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把通脹、匯率等因素考慮進去,2008年出口實際上已經足負增長了,預計出口下滑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鑒于出口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比重大的現實情況,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出口繼續下滑是當務之急,2008年1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緩解出口企業困難、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七大政策措施,其中明確提出提高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并強調要穩步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宣布,將從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這已是年內第四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商務部在2008年12月下旬召開的2009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2009年要力爭外貿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
但在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繼續蔓延的情況下,保增長必須立足于擴大內需。剛剛召開不久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了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的判斷,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把落實擴大內需的著力點放在農村。按照2009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商務部2009年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強流通網絡建設,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加快農村流通網絡建設”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商務部、農業部已于2008年12月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農超對接”試點工作;12月26日,商務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規范廣大商貿企業開展促銷活動,完善消費環境;12月31日,國辦公布了《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提出采取健全農村流通網絡、增強社區服務功能等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擴大消費。
財政“十分困難”:行政開支“零增長”著力保民生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大受影響,收入增幅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走勢,10月份更是首次出現單月負增長。盡管預計2008年全國財政收入將突破6萬億元,增長19%左右。但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1月5日舉行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坦承,2009年將是財政“十分困難”的一年。
2009年財政究竟會有多難,具體情形目前尚不好斷言。從目前的情況看,很可能會延續收入下滑的趨勢。
在財政可能歉收的情況下,要落實好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確保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快發展,財政支出壓力的增大成為必然。為此,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了“有保有壓”的資金使用方針。
保的是民生支出。會議明確提出,2009年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將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財政支出將重要用于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支持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文化事業發展五個方面。
壓的是行政支出。會議強調,2009年將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嚴格預算管理,狠抓增收節支。財政部已于日前發出《關于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做到“四個零增長”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對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出國(境)經費等支出實行零增長。浙江省則更進一步明確表示,2009年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公用經費繼續壓縮5%,各級領導出國考察經費削減20%。值得各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