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前,duo老板侯蕾問了不下5次:“一定要上鏡頭嗎?能不能只拍產品?”終于,該面對的還是來了。但她可沒乖乖就范,而是戴上足以遮去大半臉龐的墨鏡,就像在鏡頭前打了馬賽克一樣。
“新產品,馬賽克墨鏡,很酷吧!”她摘下墨鏡,頑皮地沖著我笑了笑:“取名duo就是雙、兩面的意思。生活用品除了實用,也可以充滿趣味。”
賣創意月入40萬
于是接下來的訪談,桌上陸續出現了幾杯裝著像假牙、泰坦尼克沉船冰塊的水杯,齜牙咧嘴的大猩猩煙灰缸,隨音樂變化表情的USB小物,會站的雨傘,可以吹氣的氣球燈,香蕉隔熱鍋柄套……
最后,當桌上出現她開玩笑形容的“釋迦牟尼頭”(其實是紅果莓)按摩器,以及造型可愛的粉紅兔情趣用品,我已經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了。
這些單價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創意生活用品,每月替duo賺進40萬元的營收,利潤27%。而老板侯蕾是個短發、嬌小,看起來比實際年齡30歲還年輕許多的女生。
網絡上賣情趣用品,稍一不慎,可能引來衛道人士撻伐,但在愛貓、愛下廚的侯蕾口中,卻理直氣壯得很,“坊間的情趣用品不論文案或圖片都給人猥瑣、骯臟感,其實,情趣用品也是生活用品的一種,可以很有質感、設計感。”
通過網銷15萬創業
十幾年前,16歲的侯蕾剛讀高中,已經很有主見。“參加學校社團,我愛上打鼓,還組了樂團。其實,念書對我來說并不難,只是很無聊,我不想考大學,或許媽媽是美術老師,爸爸是做戲劇的,也沒反對。”侯蕾說。
而后幾年,她從鼓手升格為地下樂團主唱,甚至跟著知名藝人陳升做音樂。侯蕾一頭栽入鐘情的音樂世界,卻發現現實并不如想象的單純,“在唱片界說真話、做自己,會餓死……”
她退出音樂界,找工作時卻發現當初自己鄙夷的學歷成了最大的阻礙。“投了許多履歷表,打電話來通知面試的并不多。”但她仍不后悔,“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朋友引薦下,她開始接觸網絡營銷。之后。她任職“北歐櫥窗”營銷經理,在創意生活用品中,重新燃起創業夢。
“設計家具我也愛,但資金不足,只能先鎖定較小的個人用品。”籌資15萬元后,侯蕾自知初創業,名氣、資金皆有限,找知名品牌進貨不易,“有些店家直接找貿易商,省下找商品的時間與運費,但這樣一來,市場無區隔,競爭也高。”
炒話題鎖定顧客群
侯蕾直接鎖定海外獨立設計師,“美國、日本、英國、瑞典……他們也想打開國際市場、知名度,像櫻花杯的設計者就是日本一個新銳設計師,網站剛成立的隔天,我們就跟他下單。”
當然也有碰壁的時候。有個美國設計師的作晶很棒,侯蕾聯系多次,他始終不愿出貨,后來才知對方擔心創意遭復制。“后來這個設計師參加國際設計展,隔壁剛好就是櫻花杯的設計師,聊到跟我們合作愉快,事后還主動打電話來表示愿意供貨。”
發掘潛力商品后,除了duo的官網,侯蕾還利用網絡社群,引起討論話題,吸引顧客搜尋、下單,“像是敗家網,還有我自己用iPod,知道這族群的人也是創意用品的愛用者。”
居辛戰場情趣新商機
為減少庫存壓力,duo采少量進貨、賣完再補的策略。此外,新品引進前,侯蕾會先寫博客介紹,測試市場水溫,“有些產品一傳上網絡,馬上有人問有沒有賣?”
“還是有庫存。但創意的東西,不喜歡就不喜歡,促銷也沒用,只能放著慢慢賣。”歸納經驗后,侯蕾說有些產品具設計感,但材質很“塑料”,臺灣人不愛,“但我若覺得有趣,明知賣不動,還是會任性地進貨,哈哈。”
侯蕾花很多時間開發新商品,也避開低價廝殺的紅海戰場。“我們費盡心血找到潛力產品,說服對方引進臺灣,還得想辦法營銷。好不容易顧客接受、商品也紅了,沒多久山寨仿冒品也出現了。有的單價1000多元,仿冒品才300多。”
“其實也可以去告啦,但官司一打兩三年,就算告贏了又怎樣?商品已經濫了。”侯蕾決定另辟戰場,“賣創意生活小物的店家很多,而創意情趣用品是未開發的市場。臺灣情趣市場大多追隨日本較情色,其實歐美很多情趣用品設計很棒,一點也不情色。”
不促銷死忠客回籠
剛引進情趣用品時,因兩三千元的單價并不低,侯蕾曾試著在實體通路銷售,“我們不擺在情趣用品店,而是放服飾店、創意用品店寄賣,但來問的多、買的少。”
顯然“性”對多數人來說,仍然隱諱、羞于啟齒,“網絡隱私雖夠,但看不到實體,產品文字介紹要更用心。我們擔心顧客收到貨會尷尬,還特別注明包裝沒有任何跟情趣有關的字眼,例如跳蛋、按摩棒。”
不做廣告、不打促銷,靠著產品的獨特,duo慢慢累積一批死忠粉絲。“遇情人節日,情趣用品占營收50%。”侯蕾說。今年年初,還有設計師、通路商直接找上duo談合作。侯蕾說:“我最終的夢想是開設一個網絡平臺,介紹更多有趣的設計師商品,讓產品直接而對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