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首先體現在對廣東加工貿易的傷害上,這里是受傷最重的地方。我們知道,加工貿易在廣東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截至目前,廣東已批準設立7萬多家加貿企業,至2008年底,實際經營的有4.1萬多家:2008年,廣東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4170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1%,加貿企業吸納了約6100萬人就業,帶動國內配套產業產值4300多億元。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據統計2008年,廣東加貿企業關停搬遷2452家。其中,關閉1730家,搬遷189家,轉型169家,停產364家:100人以下的企業1814家,占總數的73%,100人至500人的企業576家,占23%,大企業只有62家,僅占2.53%。國際金融危機對廣東造成的直接經濟影響是現有加工貿易生產和出口遇到阻力,陷于停滯和萎縮:間接經濟影響是使加工貿易模式轉變停滯和倒退,遲滯了加工貿易模式轉變的步伐,使其更加困難。如何改變這一困難局面,值得認真思考。
一、危機后國家和廣東出臺的有關緩解加工貿易發展困難的政策
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家和廣東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緩解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困難的政策,國家層面主要措施有:一是提高出口退稅率。2008年11月發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等商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決定在2008年下半年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自2008年12月1日,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受影響較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二是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政策。2008年12月1日起暫?!渡虅詹俊⒑jP總署2007年第44號公告》限制出口類目錄1853個海關編碼商品,以及限制進口類目錄輕紡類272個海關編碼商品保證金臺賬“實轉”政策。A類和B類企業暫停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實行“空轉”管理:c類企業仍實行100%“實轉”管理。三是實施國別配額。自2009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蠶繭和部分蠶絲產品的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企業報關出口不再需要申領出口許可證。四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和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內容包括: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增值稅,同時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統一調低至3%,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這項改革將大大減輕企業稅負。
廣東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工作的指導意見》、《廣東省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操作指引》、《關于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粵港關于促進港資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合作協議》、《廣東分署關于貫徹落實總署支持促進經濟發展十項措施的指導意見》、《廣東省支持港澳臺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等,并設立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
前不久廣東省政府又出臺《關于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外經貿穩定發展的意見》,在政策扶持方面有很多新措施,并提出要充分利用粵港、粵臺經貿交流會平臺,加快引進港澳臺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要進一步認真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積極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深化合作,鼓勵粵東地區發展對臺經貿合作、粵西地區參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粵北地區加強與中部地區經貿合作。
二、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提出及指導思想
從長遠來看,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為推進廣東加工貿易發展,廣東省提出創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戰略規劃。具體來看,如何落實此規劃,建議其指導思想是:爭取國家可給予廣東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5一lO年的自主調整期,讓廣東在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按照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上下聯動、合力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點突破、綜合配套,統籌兼顧、穩步推進的原則,全面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驗,為全國積累經驗。調整期內,國家給予宏觀指導,賦予廣東在本區域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政策制定和審批管理權限,允許廣東結合自身特點探索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方法,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企業自主選擇轉型升級方式。
規劃實施的近期目標可設定為:通過4年努力,到2012年使廣東加工貿易企業經營業務率先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轉變,經營方式從OEM(貼牌加工)向ODM(委托設計生產)再到OBM(自有品牌營銷)轉變,經營路徑從加工制造環節向營銷服務環節轉變,實現產品和產業升級,實現梯次分布和集聚發展,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全省內外需聯動的開放型經濟戰略轉型。
遠期目標是,更加積極地探索外經貿發展的新路子,大力發展服務型、創新型、總部型、循環型經濟,到2020年,將廣東加工貿易打造成為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出口產品質量優良,出后企業效益優秀,自主出口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技術研發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強,國內外營銷網絡布局合理的具有全球先進制造基地、研發基地和服務基地功能的示范區。
不論是實現近期目標還是遠期目標,要創建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首先要改變過去的招商引資的思路或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在思路上突出“三個轉變”。既在招商引資策略上,從“招商引資”向“擇商選資”轉變,優先引進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關聯度、高稅收、帶動能力強、產業鏈和供應鏈較長的項目:從“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更多地進入先進制造技術和新興制造業領域,重點引進電子工業專用設備、醫療、環保整套設備、電氣設備等項目;從“圈地招商”向“節地招商”轉變,積極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和興建多層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和綜合效益。
二是在產業上突出“雙輪并轉”。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過程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鞏固和發展先進制造業同時,還要著力引進關鍵項目,針對產業鏈缺失項目、大型項目和生產性服務項目進行重點招商,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推動總部經濟聚集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是在載體上應突出廣東省內各高新技術園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創新推動作用。政府應確定省內重點高新技術園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作為促進本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龍頭載體,鼓勵和扶持加工貿易企業在重點園區內設立研發中心,增強集聚效應,吸納更多研發人才,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省政府應積極向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宣傳推介重點園區,充分發揮其載體作用,引進優質項目。
四是在戰略上突出“大項目帶動”。要堅持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協調解決好大項目在投資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促進大型加工貿易企業增資擴產。
三、推進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的主要措施建議
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的創建需要有制度和政策創新,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推進:
第一,鼓勵主要服務于廣東省中小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商業或城市銀行等金璉機構的設立。廣東省政府除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的引導扶持作用外,更應推動有關中小加工貿易企業融資發展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專業化金融機構的設立發展,明確其對加工貿易等企業的專業服務范圍和優惠政策、風險擔保措施,比如設立深圳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東莞科技發展銀行等。
第二,率先推進廣東省電子。岸建設,加快加工貿易企業聯網管理。推進廣東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廣東電子口岸建設,加快建立立體口岸體系,創新大通關工作機制,整合通關及監管資源,提高大通關整體聯動運行效率。促進口岸信息系統與全國口岸和國際主要口岸的聯網,推進大通關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加強跨區域合作,建立區域性口岸合作協調機制。加快加工貿易企業聯網管理,提高審批效率。
第三,重點支持加工貿易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引進和設立研發機構,把生產車間提升為企業總部。省有關部門在各項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省部產學研合作計劃等政策上應對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港、臺企業開放,省有關部門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的相關扶持政策,也應對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港、臺企業開放。對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時以科研用地名義提出的申請,國土資源部門將給予積極支持。對于研發中心的審批權,應向商務部爭取,將審批權限委托至省、市外經貿部門。
第四,鼓勵現有加工貿易企業注冊自主品牌。加大政府對具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貿易企業的政府采購力度。對現有加工貿易企業在國內注冊產品商標,按實際支付的注冊費用給予全額資助。建立政府優先采購自主創新加工貿易產品的制度。
第五,創新舉措,推進加工貿易企業向一般貿易企業轉型。逐步促使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轉化,把以外資為主導的加工貿易逐步轉變成內資為主,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一是鼓勵國內投資者收購外資加工貿易企業。二是在稅收征管上,來料加工企業轉三資企業后,原有稅收征管關系維持現狀不變。三是來料加工企業轉三資企業過程中,新成立的三資企業需通過國內購買設備的形式購買原來料加工企業已解除海關監管的設備,企業可自行向外匯管理部門申報。四是在港澳直通車方面,目前廣東港澳直通車絕大部分屬于來料加工企業,成立新三資企業后,已有的港澳直通車無需由新成立的三資企業重新申請。
第六,下放有關阻礙加工貿易審挑效率的各種權限。對外商以獨立法人形式設立且不涉及限制類產品的研發中心,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的保稅料件轉內銷,對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增加商業分銷經營范圍的項目等涉及省一級的審批權限,原則上一律下放給各地市。涉及國家部門的審批權限,積極爭取。
第七,向國家爭取將省政府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以及東西兩翼和山區的所有省級以上開發區(含各類園區)認定為國家加工貿易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享受與中西部地區同等的加工貿易政策,為廣東省加工貿易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創造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