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盟憲章》明確了東盟區的發展方向,本文對東盟區在政治經濟發展以及法律等方面存在的新挑戰進行分析本文結合考慮世界經濟發展的一些新特征,分析了東盟在未來發展的新機遇。
關鍵詞:ASEAN;經濟挑戰;發展機遇
ASEAN作為一個區域組織,其最大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經濟一體化,建立共同市場,以集體的身份參與競爭激烈的全球化進程中。為了追求這一目標,東盟各國近年來在諸多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包括最終達成并簽署《東盟憲章》等。但總體效果而言,其發展速度還是緩慢的,每邁出一步都顯得艱難異常,而且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以及機遇。
一、政治方面面臨的挑戰
1 東盟各國政策制定的非協同性
東盟融合進程中的最大困難,并非是彼此互動中出現的事務性分歧,而是一些成員國的內部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東盟出現分裂。各國在制定國內的政治經濟政策方面存在分歧和不一,這也為今后區內政策的協調加大了成本和難度,在政治領域內,東盟一些國家的領土糾紛問題也影響了東盟國家的團結。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國家社會穩定也存在隱患,由于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缺乏,在未來實現共同市場后,各個國家的社會不安定傾向會加強。
2 遭遇東盟團結力減弱的挑戰
得益于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東盟在亞洲區域內的經濟力量逐漸增強,世界主要國家在本地區的爭奪也變得日益激烈。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和長期戰略的考慮下,美國的戰略重點已逐漸轉向中國、印度等;中國和印度也在設法吸引東盟成員國。加之內部國家在危機中各國都設法保護自身的利益,摩擦的發生也不可避免,如果東盟不加強團結,一些成員國就會到外部尋找新的盟友,最終導致削弱東盟本身的實力。所以其他各國在本地區的爭奪也可能使得東盟十國面臨緊密的團結力被減弱的挑戰。
3 各國法律發展水平的差距挑戰
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以及經濟發展采用的發展模式的不同,國內在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尤其在貿易與國際競爭法以及知識產權法等發面存在很大差距,使得東盟即將在若干年內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存在著莫大的挑戰。
二、經濟方面面臨的挑戰
1 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從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分析,東盟經濟體內形成了三個發展層次,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文萊為第一層次;而印尼,菲律賓為第二層次,兩國產業結構呈現出脆弱性;而越南、緬甸、老撾和柬埔寨新東盟國家則為第三層次,產業結構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各類行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還存在一些困難。雖然十國中大多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產業結構不完善而且呈現脆弱性特征,雖為經濟的融合帶來了互補的可能,但也為融合留下了困難。
2 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抬頭
金融危機影響下,ASEAN原有的出口市場歐盟、美國日本等國都在集中精力應對國內經濟,為了減輕危機的影響,各國都不由自主地傾向保護國內市場,將使得ASEAN的出口受到打擊;而東盟內部,各國為了盡量降低危機的影響,也有了貿易保護思想的抬頭,這也將加大區域內各國貧困化水平,使得原來來之不易的逐漸消除貧困的目標難度加大,也使得國家的社會穩定存在一些隱患。
3 “10+3”帶來的產業競爭壓力
隨著東盟一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成,“10+3”和“10+6”對話聯系機制的成熟,東盟必須與各簽約國開放貨物、服務、投資和技術勞工市場,實行自由貿易,但由于東盟各國產業結構與中國等國的產業結構有很大的相似性,必然使得東盟與中國在大多數產業中產生競爭,而依據目前各國各類產業的競爭力來看,單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都不能與中國抗衡,這將給東盟各國產業發展與升級帶來一定的壓力,也將考驗東盟諸國的團結協作能力。
4 AEC戰略目標的模糊性
雖然《東盟憲章》提出了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但是具體的實施方法與各國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導,而且各國在這個經濟體中的戰略定位還不是很清晰,這樣在建設經濟共同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國發展的錯亂和沖突。
三、東盟發展的新機遇
1 金融危機可能為ASEAN帶來投資轉向
根據以往的投資現象分析,金融危機過后,外來投資都會重新布局。由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增加,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也不再具有競爭力,吸引外資能力在弱化。因此東盟諸國應加強信心,盡快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爭取在危機過后能吸引大量的外來資本和技術,進而優化本國的產業結構。
2 外來壓力帶給東盟各國團結的向心力
各國在東盟勢力的爭奪一方面為東盟團結帶來一定的壓力,但也是一種團結推動力。此次金融危機表明,東南亞各國無法憑借個體的力量去抗拒外來沖擊,而只有通過整合集體的力量,才可能有效地應對類似的風險。通過“10+3”等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系,實現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換,利用本國現有優勢和資源實現各國的戰略定位并努力實現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外部力量為這些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外來力量和動力。
3 綠色發展為東盟區實現產業跨越發展提供機遇
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十分注重科技和綠色環保帶動經濟發展,東盟各國也應該看到綠色發展的趨勢,在積極承接外來產業的同時更要注重產業發展的綠色化,走健康綠色的發展之路,積極引進外來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走與自然和諧經濟發展的路子,避免先發展后治理的落后發展理念,這也將為東盟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實現產業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