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兩會”的主題是“建設和諧社會”,如果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農民問題。民工短缺現象引出的民工的待遇問題,讓我們有了重新審視民工價值和社會貧富差距的機會。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國內投資大漲,推動勞動力需求量的驟然增加。但是,受到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束縛,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勞動力市場無法及時、準確地傳遞這種信息,導致了“民工荒”現象。
關鍵詞:民工短缺;戶籍管理制度;戶籍制度改革
報紙和媒體最近一直在報道一個現象——“民工荒”。這不得不讓人們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在被認為廉價勞動力接近于“無限供給”的中國,出現了出乎人們意料的“民工短缺”現象。從2004年春節以來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急缺民工200萬人,一些工廠和企業一時招不到合適的民工,特別是具有一定專長的民工。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大轉變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9月7日發布的《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顯示,工資待遇長期徘徊、勞工權益缺乏保障、企業用工迅速擴張、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變革等多種原因造成局部地區民工短缺。“民工短缺”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戶籍制度角度看,是政府通過戶籍制度管理,對城市資源進行強制性壟斷,限制農民工走向城市,造成季節性地出現所謂的“民工潮”或“民工短缺”,引發勞動力資源供需間的嚴重失衡。一方面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的剩余人口,卻轉移不出去;另一方面,城市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不斷補充勞動力卻從市場上招募不到足夠的員工。
戶籍管理制度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要求而建立起來的。目前的戶籍制度在歷史上曾經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它有力保證了國家利用城鄉價格剪刀差積累財富,迅速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為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勞動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但是,原有的戶籍制度及其某些功能,在變化了的經濟基礎和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已顯示出諸多的缺陷和不適應。現階段戶籍制度建設的任務應是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推動經濟的發展。前幾年國家相應地做出了一些戶籍改革的措施,但是,戶籍改革卻是波瀾不驚,并沒有出現農村戶口人員蜂擁入城的熱鬧場面。以改革力度最大的石家莊為例,從2001年8月到2002年6月,僅有10萬人入市。北京在1997年便開始了小城鎮戶籍政策改革,但截止2002年底,26個小城鎮辦理了農轉非戶口的總共只有4萬多人。這一與當初預想相背離的現象表明,戶籍制度改革同任何事物一樣,都具有二重性。戶籍制度改革對于農業人口,特別是對于進城農民工的影響,其雙重性表現得更加明顯。
從戶籍制度改革對農民工的收益影響方面來看,主要體現在:
第一恢復了農民工居住和遷徙的自由。
第二獲得了與城市公民平等的身份。
第三構建一個與城市市民平等就業的制度環境。
從戶籍改革對農民工的不利因素來看,他們又面臨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第一農民工進城的經濟成本加大了。主要體現在購房價格上,低微的收入和高昂的房價,對于農民工來說很難達到轉入城市的要求。除此之外,農民進城的其他方面成本,如子女教育成本、生活成本等也都在不斷加大。
第二農民工進城的風險提高了。首先,農民之所以向往“農轉非”,實際上看重的是城市戶口背后的福利保障,以及生活和發展條件。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附加在城市戶口上的福利保障功能不斷弱化,遷戶入城,就意味著失去家鄉的承包地,失去最后的生活保障。其次,隨著市場經濟和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城市下崗失業問題十分突出,而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使得本身就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這更加意味著農民工如果在城里沒有工作,鄉里又沒有土地,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第三,農民工進城的其他要求卻相對提高了。主要表現為素質門檻的限制,即要求進入相應行業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程度。
隨著全國各地戶籍制度改革的全面展開,戶籍制度改革確實為農民工進城創造了機會,降低了農民身份對階層地位的影響。但農民工卻似乎沒有了往日的激情,更沒有出現爭相入城的場面,反而使城鄉統一的戶籍受到了冷落,甚至出現了已轉入城市的要求“非轉農”的逆轉現象。這說明解決農民工問題需要改革戶籍制度,但戶籍制度改革并不是簡單的放開和變更。戶籍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的,所以必須創新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勞動力合理流動,基本措施是放寬戶口遷移的限制條件,減少對人口遷徙直接的行政干預,而主要通過市場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手段來實現對人口分布的科學化管理;逐步弱化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管理體制,打破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的界限,逐步形成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加快戶籍管理的立法工作,把戶籍管理納入法制化的工作軌道。同時適當放開中小城市戶口,并且大城市繼續實行比較嚴格的戶籍制度,對有穩定工作和住所并在城市居住較長時間、在城市購買商品房或投資達到一定額度、有特殊貢獻和才能的流動人口,辦理長期居住證。
由此可見,戶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復雜的、深層次的逐步剝離各種利益關系的漸進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戶籍制度對農民工的制約是全方位、多層次的,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戶籍制度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層面上,而應該觸及戶籍制度的根本,即推動就業、教育和社會保障相關制度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謝毅周其明:民工荒問題的制度性原因探析及其對策 [J].華東經濟管理2006-7.
[2]劉爾鐸:改革我國戶籍制度實現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