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綠色供應鏈體系進行研究對保護環境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系統地回顧博弈論在綠色供應鏈中應用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簡單的評述。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博弈論;物流
一、綠色供應鏈產生的背景及其概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如廢氣污染、資源浪費、廢棄物增加等,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則。綜合可持續發展、環境管理、逆向物流等一些理論,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供應鏈系統,將系統和整合的思想引入到綠色制造和環境管理過程中,就提出了“綠色供應鏈”這一全新的概念。
由于綠色供應鏈興起時間不久,目前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確切定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但其基本思想可表達為以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通過對供應商、企業、分銷商和顧客組成的網絡的管理,將環境保護意識貫穿于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和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通過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等技術手段,生產出綠色產品,使供應鏈中的各企業共同贏利并對環境的負影響最小,資源利用效率最高,核心競爭力增強。
二、博弈論在綠色供應鏈應用的研究現狀
綠色供應鏈與博弈論相關的文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與控制問題;另一類則是研究綠色供應鏈活動中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問題。
1.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博弈
綠色供應鏈管理特別強調在企業間建立一種強強聯合的戰略合作關系,因而對供應鏈企業之間的關系研究就變得非常重要,相關的文獻在多個方面展開。眾多的研究者對影響供應鏈成員間的協調因素進行了分析,主要因素包括伙伴間的合作與信任,良好的交流,變化的適應性及對行業的觀點。
邵曉峰等采用合作博弈思想建立了供需雙方協作博弈下的批量模型。黃培清等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下,供需雙方獨自確定其最佳批量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建立供貨商在訂貨商已經決策的條件下的最優生產批量模型。王能明等運用博弈論探討了生產系統內行為主體的自利性行為對綠色供應鏈運營的影響。
Anna Nagurne研究了綠色供應鏈成員的決策行為。其研究考慮制造商、一級分銷商與顧客三個層次的行為主體,借鑒博弈論的理論與方法分析了行為主體的特征,并利用網絡模型建立相應的多目標決策模型,就其求解問題給出相應的算法。
2.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博弈
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應該是現在綠色供應鏈博弈研究的主流,在這一領域我國學者作出了很多的貢獻。
張偉麗等建立了一個關于環保部門檢查與不檢查、企業治污與不治污、環保部門濫用職權與不濫用職權、企業行賄與不行賄的兩方動態博弈模型,并將信譽機制引入模型,求出模型的均衡解。然后根據對均衡解的分析得出環保部門與企業之間容易產生尋租行為,由此提出政府對環保部門進行監督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政府與環保部門的動態博弈模型。
王能民等針對綠色供應鏈運營中存在外部性的政府行為和綠色供應鏈運營中信息不對稱的政府行為開展了系統研究。認為要解決綠色供應鏈運營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市場危機,政府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總結
運用博弈論研究綠色供應鏈的文獻已經做出了一些成就,相對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合作與控制方面的博弈分析,尤其是供應商與核心企業之間的博弈關系研究。利用博弈論研究綠色供應鏈的政府管制的文獻相對較少,建立的模型能夠解釋缺少政府管制下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不足的現象。研究時間過短也使這些文章存在著一些不足。
1.對模型的分析明顯不足
這些文獻往往缺乏對模型的詳細分析,缺少對為什么采用相應措施的解釋;
2.對政府行為及相應策略的分析不足
這些文獻往往將博弈的主體設計為供應鏈上的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政府只是博弈模型的一個外部因素。綠色供應鏈的最終目標在于實現與環境相容,因此在綠色供應鏈中將涉及到更多的政府管制內容;
3.模型分析中缺乏對消費者作用的探討
文獻多將消費者行為作為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外部環境因素,然而在綠色環保時代,綠色消費力量成為綠色供應鏈出現和運營的重要組成因素,同時在綠色供應鏈中政府和消費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缺乏相應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消費者缺乏綠色消費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Nagurne A,Toyasaki F.Supply chain supernetworks and environment criteri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03,8:185-213.
[2]高萍黃培清張存祿:基于SCOR模型的供應鏈績效評價與衡量指標選取.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3).
[3]王能民孫林巖汪應洛:綠色供應鏈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王齊:政府管制與企業排污的博弈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1(3).
[5]王能民孫林巖汪應洛:綠色供應鏈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