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通過對國內外學者對兩種創新研究的對比,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自己對不連續技術創新的理解,并與傳統意義上的連續性技術創新做出一個全面的比較。
關鍵詞:DTI;CTI;技術軌道
目前,信息科技革命日益向縱身發展,我們處在一個被美國著名管理學權威彼得·杜魯克稱作“不連續的年代”。技術創新分為連續性技術創新和不連續性技術創新,其中不連續技術創新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連續技術創新,是指開創與原來主導技術根本不同的技術,由此改變原來的技術-生產競爭力結構并創造新的市場-用戶聯結,以不連續技術取代原來的技術范式,以不同的技術-產品-市場范式作為原來產業的非直接替代形式,使與原來產業相關的技術軌道、技能和知識基礎成舊過時,從而擺脫原來的產業競爭,開創并領先于全新市場。不連續技術創新一旦成功,將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同時不連續技術創新也是技術后發國家追趕技術先進國家的最佳選擇,實現技術的突破,并可能建立新的技術標準,在新的技術市場上全面領先與技術先進國家。
當今世界已是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世界各國政治、軍事、經濟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一個科技的競爭。科技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利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國家開始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已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和新經濟的靈魂。
技術創新分為連續性技術創新(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下文簡稱CTI)和不連續性技術創新(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下文簡稱DTI),CTI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創新,在現有的技術軌道上進行,而DTI則是完全脫離現有技術軌道的創新,其又被稱為破壞性技術創新。DTI一旦成功,無疑能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同時DTI也是技術后發國家追趕技術先進國家的最佳選擇,實現技術的突破,并可能建立新的技術標準,在新的技術市場上全面領先與技術先進國家。目前,信息科技革命日益向縱身發展,我們處在一個被美國著名管理學權威彼得·杜魯克稱作“不連續的年代”。
關于傳統的CTI,國內為學者已有大量的研究。國外的Henderson和Clark認為“CTI是對現有產品設計的一種提煉和延伸”;James March則認為CTI指的是利用新技術對現有的產品或者工藝進行的擴展。國內的柳卸林稱:“CTI是漸進的,它建立在現有知識、現有市場和現有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司春林認為CTI是針對已存在市場上產品的創新,表現為提高質量、性能,降低成本。
關于DTI的研究國外也已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是實證研究,國內相對起步較晚,大多停留在理論方面,實證方面的研究較少。國外的Mckee認為DTI發生于企業從一條產品學習曲線向另外一條曲線轉移的時候;Christensen在對技術“S”軌道研究的基礎上提出:DTI將替代一個產業,出現不同的技術范式,關鍵是技術軌道的發展超出了當前用戶的需要。國內的柳卸林認為,DTI建立在全新的知識或是各種知識融合的基礎之上,它給產品帶來全新的功能,它的產品是現有市場上不曾存在的產品;司春林認為DTI是在新生市場上的創新,即產品創新與市場創新同步進行。
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認為DTI是指開創與原來主導技術根本不同的技術,由此改變原來的技術-生產競爭力結構并創造新的市場-用戶聯結,以不連續技術取代原來的技術范式,以不同的技術-產品-市場范式作為原來產業的非直接替代形式,使與原來產業相關的技術軌道、技能和知識基礎成舊過時,從而擺脫原來的產業競爭,開創并領先于全新市場。通過對兩種技術創新的深入的研究,DTI與CTI相比存在一下幾方面的不同,同時這也是DTI所特有的。
第一,DTI的產品開發和設計的不連續性,即DTI是不再遵循現有技術軌道進行的線性創新活動,是一種沿著非主流市場以及非主要顧客的需求曲線的全新的創新活動。
第二, DTI使得以往的技術知識累積過程中斷,技術軌道轉變后的新技術范式會帶來全新的技術發展空間,相比于已有技術,具有更強的技術性能或者是更具有發展的潛力,能夠顯著提高產品的現有功能,增加新的產品特性,降低產品成本,同時對原有的產品市場可能是一種顛覆性或者毀滅性的打擊,會導致其直接出局。
第三,DTI提供了新的不同的性能組合,為新興市場中新用戶的新應用創造價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需要對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進行調整。
第四,DTI是改變市場結構、創造新技術、要求用戶學習和誘導消費行為改變的新產品或服務。它為企業開拓一個全新的顧客市場,引起市場的巨變。
第五,DTI的顛覆性和毀滅性創造了新興的產業,改變產業的競爭格局,使得市場重新洗牌。
第六,DTI管理需要新的技術和市場知識,需要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基礎設施,需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它要求企業改變現有的競爭觀念,需要企業與競爭者、用戶、供應商等發展新型的伙伴關系。
第七,DTI的涉及創新主體的群體突破的問題,以及需要建立新的技術標準,而CTI不需建立新的技術標準,而且在現有的組織內即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