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模糊邏輯的起源與哲學上的認識,并根據經濟生活和預測的特點,通過模糊邏輯對經濟預測的分析,選擇令人滿意的模糊決策方案。在此基礎上,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提出模糊評價模型并進行分析。
關鍵詞:模糊邏輯;經濟;模糊決策
一、模糊邏輯起源及哲學上認識
推動模糊邏輯產生的主要是兩大動力。一是數學,二是現代物理學。模糊邏輯是通過模仿人的思維方式來表示和分析不確定不精確信息的方法和工具。這里的不確定指的并不是一切不確定性對象,而僅僅是其中一種,即模糊性的對象。這種模糊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屬性,不是因為出現的次數(或頻率)不夠多才表現出的,所以與概率論所研究的隨機性應有所區別。而且這種模糊性是能夠用模糊集的方法對其進一步數量化、精確化,從而使之轉化為量的關系來進行處理。模糊集是以無窮連續值的邏輯為依據。因此,模糊邏輯是一種可取無窮連續值的模糊集去研究模糊性對象(包括模糊的物質對象和思維、語言過程)的形式和規律并使其研究對象適當確切化的科學。
二、經濟生活中的模糊性現象
“管理就是決策”──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管理學家西蒙曾經說過。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單純依靠經驗決策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需要。人們迫切需要經驗決策活動向科學化的決策發展,從而形成一套具有完整體系的、便于他人學習和掌握并能運用的科學決策理論和方法。模糊概念和命題不僅在人們的日常思維中大量出現,而且在經濟學家們分析和預測經濟形勢時,也不可缺少。經濟生活的最大特點是模糊性,在對許多經濟問題的分析和經濟預測、決策中,精確的二值邏輯是無法解決的。而模糊邏輯無以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模糊方法對于經濟工作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也有重要作用。模糊邏輯的綜合評判和選擇令人滿意的模糊決策方案
對一個事物的評價,常常要涉及多個因素或者多個指標。具體過程是將評價目標看成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模糊集合(稱為因素集X),再設定這些因素所能選取的評審等級,組成評語的模糊集合(稱為評判集Y),分別求出各單一因素對各個評審等級的歸屬程度(稱為模糊矩陣),然后根據各個因素在評價目標中的權重分配,通過計算(稱為模糊矩陣合成),求出評價的定量解值。上述過程即為模糊綜合評判。
一般的評判問題往往涉及多個因素,特別是在經濟工作中,對象的各因素之間普遍存在著模糊關系,因此,人們在思維中把握對象時總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及其對事物自身類屬、性態的影響,在整體權衡中做出綜合評判,這就是模糊綜合評判。就拿商品房來說,一套住房是否為顧客喜歡,往往涉及好多因素,如地段、樣式、樓層、價格和舒適度等。如何評價住房的優劣,就是個模糊綜合評判問題。下面就以評判某套商品房為例說明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設X=房屋地段(x1),樣式構造(x2),價格(x3),
Y=很歡迎(y1),比較歡迎(y2),不太歡迎(y3),不歡迎(y4)
先做單因素評價。假如單就房屋地段考慮,請一些專門人員進行評價,有50%的人認為很歡迎,有40%的人認為比較歡迎,有10%的人認為不太歡迎,則對房屋地段的評價為:(0.5,0.4,0.1,0)
又假設對樣式構造來說,評價為:(0.4,0.3,0.2,0.1)
而對價格所做的評價為:(0,0.1,0.3,0.6)
這就構成單因素評價的模糊矩陣,用R表示。
不同的顧客由于職業、性別、年齡、愛好、經濟狀況不同,對商品房的三個因素給與的權數也不同,要進行綜合評價還必須加入權重系數。假如有一類顧客買商品房時主要的要求是房屋地段好,樣式構造較差不要緊,價格比較便宜,則有:
A = ( 0.5, 0.2, 0.3 )
這就是此類顧客對服裝評價的三個權數分配,即房屋地段的權數為0.5,樣式構造的權數為0.2,價格的權數為0.3。由綜合評判可得,這類顧客對商品房的評價結果為:
B=A·R
(0.5, 0.4, 0.3, 0.3)
(注:AR 表示兩個模糊集的合成運算,具體算法略)
再做歸一化處理,即各項除以1.5,得:
(0.33,0.27,0.20,0.20)
這一結果表明,33%的人認為這套商品房很受歡迎,27%的人認為比較受歡迎,20%的人認為不太受歡迎,20%的人認為很不受歡迎。也就是說,就整體來說有一半以上的人對這套商品房的設計是很受歡迎或比較受歡迎的,因此這套商品房的設計比較成功。
從上例可以說明,人的認識的綜合評判活動,是對各個單獨因素的模糊分析和對各個因素的整體的模糊綜合的辯證運動過程,它體現出模糊分析和模糊綜合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轉化,也體現了對事物進行的多角度、多側面、多因素、多值、多測度的立體思維考察。所以,模糊多屬性決策分析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不僅對管理科學、技術經濟理論與應用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對解決許多復雜的實際決策問題也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繼平:決策科學的發展和展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0,13(4):61-64.
[2]謝拉:C.道.經濟學方法論[M].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176.
[3]蔣西川:模糊經濟[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87-91.
[4]傅殿英:經濟與邏輯的對話[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