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危機如同烏云一般蓋在企業的頭上,部分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問題,企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在當前談論財務風險,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財務風險種類;風險應對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使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所獲取的最終財務成果與預期的經營目標發生偏差,從而形成的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本文就經濟危機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情況,提出一些應對措施。
一、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種類
1.不合理的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會使企業財務負擔加重,后果是償付能力不足。在企業高速發展時期,未能把握量入為出的原則,高負債經營,貸款過多,資本結構中負債資金比例過高,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情形下,很多企業市場銷售收入銳減,現金流不足,此時很難再靠借新還舊方式來籌集資金,從而導致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企業資本結構的不合理也表現在貸款時間上未能錯開,支付還貸日壓力過大,導致企業償付能力風險增加。
2.不科學的投資決策
投資風險指企業資金投入后,因市場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企業投資有對外和對內投資。對外投資,很多企業未能結合自身的能力和戰略目標,投資的盲目導致損失。對內投資,特別是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由于缺乏可行性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3.經營風險最終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環節的不確定性,導致資金運動遲滯,產生企業價值變動的風險。表現為存貨比重較大,擠占資金和倉儲費用上升,企業利潤下降。在經濟危機下,物價的下跌和低迷,大量資金被占用,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帶來的跌價損失,由此產生財務風險。而一些企業為了所謂的市場占有率,采用賒銷方式進行產品外延式擴張銷售,必然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也必然減少企業資金流,更具有風險的是,由于對客戶的信用等級管控不夠,產生相當的壞賬損失,使企業面臨財務風險。
4.收益分配選擇不當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收益分配的風險是指收益分配的選擇可能給企業的后續經營和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如何分配稅后利潤,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將對企業未來的收益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經營成果最終都要反映到財務成果上來,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最終也會轉變為財務風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企業可考慮以下措施,來加強財務風險的應對: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
加強風險教育,使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的領導者須樹立起風險意識,減少賒銷行為,避免盲目決策,從根本上杜絕財務風險的發生。越是在特殊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始終把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作用,讓財務人員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共同建起風險防范機制,抵御風險,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財務狀況的穩定,保持企業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注重核心業務,利用市場經濟手段應對市場經營風險
企業的核心業務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如果企業的經營者忽視企業的核心業務開拓,那么,必然增加企業財務風險。一般情況下,企業核心業務的正常運行是企業資金鏈連續的重要保證,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和內需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密切關注宏觀、微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預測其可能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同時應調整優化原有市場,加快產品創新與產業的提升,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3.優化資產結構,應對投資風險
目前金融危機下,對于已投資的業務,可能各個業務板塊的矛盾已暴露出來,但這正是企業優化調整資產結構的有利時機,對不創造價值的資產通過處置和瘦身,化解經營風險。對有效的增值業務應加大整合力度,把資源集中于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實現產業化經營,提升企業資產的價值,以應對風險。
4.加大資本整合力度,應對財務風險
國際金融危機,并非都是危,其危中也存在機會,企業要抓住有利時機,加大資本整合力度,采取兼并、重組、聯合等形式,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有效防范經營風險,增強企業競爭能力,也能擴大企業知名度,提高融資能力,進而有效規避財務風險。
5.加強應收賬款和存貨管理,應對壞賬和跌價損失風險
金融危機下,低迷的市場行情,企業資金壓力不堪重壓,放大了企業存貨和資金管理的風險。企業應重審客戶信用管理體系和調整銷售手段,加大貨款回籠力度。加強材料的采購管理,科學制定內部存貨數量,實行“高價位低庫存,低價位高庫存”的存貨管理戰略,以抵御價格大幅波動不利影響因素,以有效平衡與控制應收賬款及內部存貨的風險。
6.加強資金預算控制,重視現金流管理,拓寬融資渠道,應對資金鏈風險
穩定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應對危機、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強化資金預算管理,重視現金流,增強資金保障能力,樹立起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防止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是很重要的,應根據項目的發展前景和未來盈利能力,將投資資金區分輕、重、緩、急、給予分期投入,并進行短、中、長期融資的科學配置,降低融資風險;將閑置資金轉通知存款、推進集團資金集中管控等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將融資渠道多元化,避免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給資金鏈帶來沖擊,應對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7.從嚴控制企業對外提供擔保、抵押、質押等業務,化解或有負債風險
健全企業擔保業務審批管理制度,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從嚴控制企業對外提供擔保、抵押、質押等業務。慎重評估被擔保方的資產狀況及償債能力,制定完備的風險控制預案,把擔保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
8.充分利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和應用,為實現企業內部各種資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優化資源配置,迅速地對各種財務、管理方案做出科學的、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決策提供了技術操作平臺。面對如此的金融動蕩,經營管理水平的差距足以導致企業的“生與死”,企業必須苦練內功,通過管理要成本,提升效益。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運用ERP(企業資源管理計劃)系統等計算機軟件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企業財務效率,優化企業決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
9.加強政策研究跟蹤,應對可能的政策風險
國家財政、稅收、會計核算、價格等政策調整的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最直接,財務管理必須積極跟蹤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變化動態,結合企業實際加強研究,及時制定應對策略,化解可能的風險。
10.綜合考慮利潤分配率,應對收益分配引起的財務風險
收益分配核心體現為利潤分配率的確定。企業在考慮分配政策時須考慮,一是通貨膨脹的影響。企業須保證收益分配不影響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堅決制止短期行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爭取使投資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遞增趨勢。三是考慮企業下一年生產情況和資金使用來源,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需要,盡力降低資金成本。四是結合企業償債能力強弱,確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從而在投資者所需的分配和企業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加以對收益分配引起的財務風險控制。
三、結論
財務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企業的領導者、經營者及財務人員更應提高風險的意識,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強管理,才能減少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財務風險,使企業財務管理有序有效。
參考文獻:
[1]張繼德:《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200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2]王小惠: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經濟師,2006年第3期.
[3]俞葉健: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代商業,2007年第36期.
[4]陽春艷:淺談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對策,會計之友,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