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衡量和規避高等院校的債務風險,是目前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財務管理者所要面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高校債務擴張的成因,并提出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基本措施。
關鍵詞:高校債務;風險;化解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擴招使得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由于我國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偏低,而且增加的經費遠趕不上高等教育規模增長的需要,因此利用負債方式進行規模擴張,就成為許多高校行之有效的辦法。但種種跡象表明,這種大規模舉債辦學,快速擴張的模式引起了高校的財務風險。如何衡量和規避高等院校的財務風險問題就成為目前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財務管理者所要面臨的問題。
一、高校負債風險的成因
1.財政投入不足,迫使高校舉債求生存
高等教育是一種公益事業,政府作為其目前最重要的投資者對于成本承擔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事實卻是我國在上世紀末不僅沒有達到4%的比例,在本世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還一路下降。2006年降至2.16%,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距離4%的目標越來越遠。一方面 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下降,另一方面財政性教育撥款短期內也不會大幅度增長。國家財政撥款的絕對總額雖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政府財政撥款占高等教育事業收入的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有學者統計表明,1999-2006年,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經費來源的比重從93.5%下降到45.4%。
2.招生規模擴大,吸引高校舉債求機遇
我國政府在1999年加大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而來自各方的大量觀點認為高等教育兼具刺激消費和拉動投資的雙重功能,也應被納入國家財政政策。這一觀點獲得政府認同,高校擴招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盡管在1999年到2006年的每一年中,中央政府都會根據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但我國眾多人口形成的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卻始終不變,教育發展規劃根據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要求規定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23%。
3.拔高評估指標.推動高校舉債升級
1991年第三次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之后,我國做出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決定,同時提出了辦一流大學的戰略設想,各地紛紛提出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各高校掀起一輪又一輪競爭,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刮起一股“合并風”。
二、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措施
1.全面落實辦學自主權
高校自主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客觀要求,也是作為市場主體的法人實體運行的內在要求。高校自主權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高校、市場與高校的關系,特別是政府與高校的關系。在政府與高校的關系上,政府在保證對高校最終控制權的前提下應給予高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更多的利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等手段指導高校辦學,而不是直接控制高校。在政事分開的基礎之上,使高等學校真正成為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高校在招生、專業調整、機構設置、干部任免、經費使用、職稱評定、工資分配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分別不同情況,具有充分辦學自主權。
2.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
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必須做到,第一,貸款高校要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資金市場利率走勢和項目建設進度對資金的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方案,通過優化貸款資金結構,降低貸款成本,減少財務風險。第二,貸款高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要按照貸款本息、歸還的時間、額度要求,合理安排調度資金,避免因準備不足、資金周轉困難而出現的延期還款損失。第三,貸款高校要建立健全內部監控制度,充分發揮審計、監察、工會等部門的監督作用,對貸款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控。貸款資金管理領導小組應定期對貸款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對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項目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和糾正。
3.強化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作為現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高校日常組織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據。高校要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不得編制赤字預算。但在負債籌資條件下,“量入為出”的“入”不能僅僅理解為收入,應理解為現金流入或可動用的現金量?!笆罩胶狻钡摹笆罩А睉斫鉃楝F金的流入和流出。高校在預算中應根據預計的現金流入量安排支出預算,將年度貸款額度和還貸計劃編入預算,并實現一種新的“收支平衡”——現金流量平衡。學校預算的平衡關系為:年度預計收入十預計貸款數=年度預計支出數+預計還貸數。通過這個平衡關系,可以把貸款資金納入學校預算管理的范圍。
4.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增加還貸能力
高校自身應該廣開財源,加速后勤社會化進程,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優勢,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產、學、研基地建設,積極將科研成果商業化,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充分運用媒體工具開展對外宣傳和公關活動,認真做好學校品牌的營造工作,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為提供社會服務創造條件;高校還應將負債建設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設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增加科研成果向收入的轉化。目前,除了國家仍是教育投入的主要力量,財政投入仍是高校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之外,科研事業收入、學校向校辦產業投入獲得的收益,以及社會各方捐資助學收益等多方面籌集的事業資金也是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傊?,高等學校要在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的總目標下完成多方籌措資金和有效使用資金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徐成剛:中國高等學校產權制度改革的途徑[J].高教論壇,2005(3).
[2]李建勇 張彥開:高校貸款的風險控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