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全球經濟危機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民營企業貿易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本文以民營企業貿易發展研究為出發點,探析在動蕩不穩的經濟新形勢下促進貿易發展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經濟危機;民營企業;貿易發展
2008年突如其來的一場金融風暴席卷了全球,這場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擴散和蔓延的速度快,規模大,破壞力強。使得各個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影響是巨大的,但對于我們發展中國家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災難”。而在中國企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民營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沖擊,又一次陷入困境,不少企業已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一些外向型民營出口企業甚至面臨破產的威脅。
一、民營企業貿易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民營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龐大的民營企業群已成為了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和就業渠道。尤其中國加入WTO以后,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進一步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軌道,為民營企業貿易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政府的宏觀政策調控下,不同類型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公平競爭。民營企業貿易經濟作為中國國際貿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不可忽視的生力軍。長期以來,民營企業憑借其自身優勢在激烈多變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而且民營企業還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主體,更是體制改革攻關、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中堅力量。
二、經濟危機對民營企業貿易發展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自由流動,世界統一市場逐步形成,由于各種原因,一國經濟有可能爆發危機或波動,由此引起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導致企業貿易的發展。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化經濟衰退沖擊出口貿易市場,外需縮小,使得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受阻。
2.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不協調,高新技術產品比例低。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越來越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正成為推動中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新亮點。民營企業產品出口競爭優勢還是建立在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上。
3.此次經濟危機,加速了美元地位的削弱,使得美元進一步貶值,人民幣升值。根據經濟學原理,本幣升值必然導致出口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的侵蝕是極大威脅。鑒于美元的國際地位,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多以美元定價,美元的貶值使得國際能源和資源價格上漲加速,這又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原材料價格上漲引起的出口制造業價格的上漲,將進一步加劇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困難。
三、促進民營企業貿易發展的戰略措施
為了生存,企業紛紛在尋求新的策略。過去單純性依靠勞動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逐步遇到了發展的瓶頸,這就需要民營企業采取積極有效的貿易發展戰略措施,以全面應對經濟危機的影響。
1.進一步推動進出口經營權由審批權向登記權過渡,加大賦予民營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力度,主動上門,“送權”服務,讓更多的民營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引導各種方式盡快建立一批區域型外貿出口服務中心,為獲權企業提供信息、資金、人才、培訓等服務,加強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如出口退稅、出口獎勵、出口技改貼息、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等政策繼續向民營出口企業傾斜,積極促進民營企業出口新興力量的發展壯大,擴大出口。
2.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加工貿易。隨著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將傳統產業向國外轉移,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跨國公司越來越專注于技術、品牌、營銷網絡的開發和建設,將制造活動盡可能地以OEM(原廠委托制造)方式外包給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應當充分抓住這一大好時機,利用民營企業規模小、起點低、發展快等特點,引導民營企業面向國際市場發展零部件配套工業,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組裝與出口基地。
3.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體制融通之下,企業要了解和掌握國際的金融政策的變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結合的更加緊密,輕微的政策調整都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業的利益。了解當今國內外經濟和金融的形勢,加強對民營企業業務人員的外貿業務知識、WTO規則、貿易壁壘、反補貼、反傾銷、規避風險等知識培訓,進一步規范外貿市場秩序,指導企業在外貿經營活動中遵章守法,防止企業為開拓國際市場進行不正當競爭而“觸雷”,為企業將來更好的發展積蓄力量。
4.民營企業需要提升企業文化。現代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成功運作不僅僅在于硬件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把員工的工作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技能的欲望、對于回報程度的索求與企業的文化管理結合起來。
總之,這場經濟危機不僅對我國現今的市場進行了一次凈化,淘汰了一些落后的企業,激發了一些企業的潛在的能力,調整企業的新的經營模式和發展策略,使得企業意識到人才、技術和科學經營的重要性。我國民營企業如果能夠堅持渡過難關,在“危機”之下,“生存”下來,這些民營企業將是未來的中國發展的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