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和基礎,同時,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只要合理流動,才能提高使用效益。本文通過目前土地流轉問題的分析,從土地產權創新,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制度,完善土地市場等方面展開論述,已達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以促進農業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改革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含義和現狀
1.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流轉既包括土地所有權的流轉,又包括土地使用權的變動,但根據現行憲法和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權流轉,僅限于國家對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單向流轉。
2.目前我國農地流轉的現狀。(1)農地流轉規模擴大,速度加快,但總體上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推進,農地流轉的規模不斷擴大,速度有所加快。盡管如此,農地流轉在總體上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農地流轉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速度上,都落后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2)農地流轉地域擴張明顯,但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農地流轉是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而發展的。近年來農地流轉地域擴張較為明顯,呈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向內地由點向面全面擴展。但是,由于地區之間的社會經濟條件、農地制度實現形式、農民文化背景及地方政府偏好等差異,致使地區之間農地流轉表現出很大差異。
二、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1.模糊的農地產權,不完整的農民地權。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框架下,農地產權被分解為三種權利: 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農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使集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土地流轉的真正主體,而集體本身的界定就不明確,這使得行使土地所有權的時候容易發生多個產權主體的相互沖突,降低效率
2.不健全的土地流轉機制。市場機制、價格機制、社會保障制度等配套聯動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土地流轉缺乏完整的價格體系,在歷史上又沒有可供參考的價格,一些地方因缺乏信息中介,更缺乏土地市場,導致土地流轉沒有完全展開,交易量小,流轉價格低。就社會保障而言,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形成,而進城打工的農民由于很難取得城市戶口使得農民寧可粗放經營、撂荒棄耕也不愿將土地出讓出去,阻礙了土地流轉。
3.不規范的農村土地流轉形式及合同,合同兌現困難。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合同多種多樣,有書面、口頭的,有的什么也沒有。有的即使有書面的合同,但合同也不夠規范。有關合同條款(權利、義務)標的也不夠明確,加之農民的合同契約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當市場價格或其他因素發生變化時,合同不到期就收回,致使承包合同違約和糾紛多,兌現率低。
4.土地流轉缺乏正確的引導和規范性文件規定,村組織未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農村多數農戶間的土地流轉是自發的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流轉無序。同時農村土地流轉缺乏規范性文件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和村社合作經濟組織對土地流轉難于插手也無法正確引導,不能發揮應有的管理職能。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推動土地產權創新,賦予農民穩定預期。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擁有除所有權外的其他權力,農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對土地使用權進行流轉,農民流轉其經營的土地只需要登記,不需要批準,同時國家應給予農民永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穩定性預期,不但可以使農民增加對承包土地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為農地流轉創造條件。
2.大力培養農村土地市場,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土地流轉機制。(1)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權轉讓機制,允許農村土地在一定范圍內流轉,并通過市場機制形成合理的土地轉讓價格。(2)培育和發展各種類型的為土地流轉提供服務中介組織。(3)建立調節機制,防止土地使用權過于集中,以調節土地流轉過程中壟斷和不公平現象。(4)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會保險功能,為土地轉出者解決后顧之憂。
3.做好宣傳,加強培訓,落實規范管理。農村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和流轉涉及農村千家萬戶,因此各級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機構。(1)要加強對農業生產重要性的宣傳,加強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宣傳,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主動運用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投入農業生產;(2)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的宣傳,鼓勵和引導農戶堅持合理原則流轉土地經營權;(3)要組織干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讓農民自覺履行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減少合同糾紛。
4.及時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和仲裁辦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準確及時地調解承包合同糾紛,有利于緩解農村矛盾,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各級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機構要抓好合同的鑒證工作,并妥善保存合同文本,以監督合同的正常履行,同時要總結平時的調解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糾紛調解和仲裁辦法,并成立專門的調解和仲裁機構,及時有效地調解合同糾紛,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村穩定。
參考文獻:
[1]科斯等:財產結構與制度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1994.
[2]葉劍平編著:《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研究》[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0年.
[3]張照新: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發展及其方式[J] 中國農村經濟,2002年.
[4]遲福林:走入21世紀的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