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多元回歸模型對我國1985—2006年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實證結果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在農產品經營的不同階段度受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也有不同,驗證了J 曲線效應的正確性。
關鍵詞:J曲線;人民幣匯率;農產品出口
一、引言
我國自2005年7月21日調整“盯住美元”的匯率形成機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度至今,人民幣匯率逐步實現小幅雙向波動,并在波動中保持升值趨勢,擺脫了對美元的固定盯住關系。但是這樣的變化是否為所有行業帶來了福音?對于性質特殊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會有怎樣的影響?帶著這樣的疑問,本文進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作用的實證分析,在此探索中驗證經典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 — J 曲線效應理論在中國的應用。當前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農民增收緩慢并存在不利變動的可能性的大背景下,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匯率變動影響出口貿易的理論基礎
1.基于市場供求原理的匯率變動作用
若人民幣貶值,則外幣對于中國產品的購買力得到提高,如假設各國農產品不存在顯著差異甚至同質,根據市場供求原理可知,相對價格的下降將中國農產品的更具國際競爭力 ,從而出口增加。
2.J曲線效應
從動態角度看,本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影響還取決于貶值后進出口商品價格和數量的調整時間及程度。大量歷史數據表明,一國貨幣實際貶值后其經常項目會立即惡化,經過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這種情況才會好轉,其路徑曲線的最初部分就會類似英文字母“J”,通常被稱為“J”曲線。人民幣匯率變化影響農產品出口的時效性主要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1)農產品出口合同的簽訂時點(往往早于實物交割前一年)以及其效力使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于出口的影響有時滯性。(2)由于出口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特性導致農產品出口貿易要適應相對價格的變動仍需一定的時間。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 ,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變化是呈一條緩慢上升的J曲線。
三、模型構建
1.結合一般規律,認為農產品的生產周期通常為1年,農產品進出口合同的簽訂早于交付1年,所將上述模型中的人民幣匯率滯后2期X(t-2),分析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受人民幣匯率變動滯后效應的影響程度,建立如下回歸估計方程:
Ytα+β1X1(T-2)+μt
2.變量的選擇與模型的修正
從開放經濟下的國家需求層面看,農產品購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對農產品出口國的出口量水平必然會產生重要影響,鑒于此,以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X2為代表引入模型之中;根據市場供求原理,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必然會對進口國的購進量產生影響,故將美國進口農產品進口價格指數X3引入模型;在此次計量實證分析中,從政策供給的角度看,中國于 1985 年開始對出口貿易實行退稅優惠,這對中國農產品的出口產生了顯著影響,為了測度該政策的效果,將出口退稅率X4作為自變量考慮在模型之中,最終建立的回歸估計方程為:
Yt=α+β1βX1*t-2)+β2X2β3X3+μt
四、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我國1985年至2006年數據進行估計,共計22個樣本量。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數據來源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我國人民幣匯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單位:十億美元) 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網站;美國進口農產品進口價格指數來自美國勞工部網站。由于我國從 1985 年出臺出口實行退稅優惠政策,模型中所用出口退稅率數據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相關信息整理,并經二次計算所得。
2.實證分析結果
從參數的系數可以看出:當期的人民幣名義匯率與中國農產品出口呈反向相關;中國農產品消費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農產品貿易嚴格正相關;農產品價格與農產品出口呈顯著的負相關;同時,出口退稅率的變化與中國農產品出口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該回歸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不利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有削弱作用,而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在農產品經營的不同階段度受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也有不同,即J 曲線效應理論在中國仍然適用。
五、政策與建議
1.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從貿易角度看,我們要不斷提高出口企業和產品的國際凈增力,要采取基本平衡并略有盈余的貿易政策取向,以有利于我國經濟的順利發展,促進我國和貿易伙伴國經濟的共同發展,應著力于提高高附加值、高技術農產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以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2.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
由于我國出口市場集中,出口產品的類型單一以及高附加值的產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較低,極有可能出現出口越多,貿易條件越惡化,進而降低本國的福利水平。而且從中長期來看,一方面維持現行匯率政策的成本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現行匯率政策調節內部經濟的有效性也在不斷削弱,因而現行匯率政策不具有可維持性,存在著調整的必然。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鑒于J曲線效應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中的存在,我國在制定匯率政策時應該從長遠著眼。
3.積極應對貿易壁壘
在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時常出現,這不但不利于外貿出口企業的利益,而且會損害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 ,了解農產品進口國的最新技術標準、提高中國農產品的技術水平、以及制訂新的技術標準和規則、爭取與國際標準接軌顯得刻不容緩。